銀行、基金、信託公司高管共議資管行業“大變局”:外資“鯰魚”到來 機遇與挑戰並存

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資管行業迎來中資、外資機構“同台競技”新時代。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上,來自銀行、基金、信託等企業的高管圍繞“金融市場開放與資管競合變局”話題,對外資機構的入場、中資資管機構在當前市場發展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發表了看法,並對資管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銀行、基金、信託公司高管共議資管行業“大變局”:外資“鯰魚”到來 機遇與挑戰並存

如何看待外資“鯰魚”的到來?

面對外資“鯰魚”的到來,論壇嘉賓多持“合作大於競爭”的態度,認為可藉此金融開放之機,取外資之長補國內資管行業之短。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黃朝暉表示,中金公司能成長起來,離不開開放的市場為其創造了快速學習外資投資銀行技術的環境,所以説,“‘鯰魚’一進場,我們的水平也會得以迅速提高,外資機構融入中國市場,利遠遠大於弊”。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範翔也表示了認同。“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和更高質量、更大數量的機構投資者進入資管行業是分不開的”,他指出,中國的資管機構已經是”大高個兒”了,具備與外資機構同台競技的實力。推動外資機構參與市場競爭,不僅能夠推動企業運營效率提高,也有利於促進有效監管,而在這一過程中,合作其實大於競爭,在與外資頂級資管機構合作的過程,也能長期推動中國資管行業的發展。

“金融開放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面對這種情況,應該學會融入和適應”,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磊表示,對信託公司來説,首先是要擁抱開放,藉助開放促進自身的轉型升級。

“2018年以來,整個資管行業都在迴歸本源,在促進實體經濟、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需求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直接融資、滿足小微企業融資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外資機構在金融產品設計、全球化資源配置、證券和衍生品投資方面具備很大優勢,這些都是國內的資管機構應積極學習的”,孫磊説。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財富的積累、資管新規的實施以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一系列變革,共同為資管行業創造了一個發展機遇期,這是一個時代性的大機會”,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劉曉豔表示,在這種背景下,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對中資、外資機構來説都是利好。例如,從公司本身的角度來説,劉曉豔表示,看到公司員工在開放和競爭的環境下得到了快速成長。

黃朝暉更是直言“資管的春天來了”。他表示,在國內市場,資金從房子、車子、存款轉移到資產配置的趨勢十分明顯,資管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改革也和資產管理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直接融資的比重會增加,資產管理規模會增加,存款比重會下降。結合海外市場來看,中金公司判斷,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國的利率會比美國高兩個點,GDP增速會比美國高四個點,預計會有越來越多外資流入中國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對雙方來説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表示,外資機構對直接融資熟,中資機構對資產熟,雙方合作才能共贏。

來自信託行業的孫磊也表示,過去一年裏的資本市場變革給包括信託公司在內的各類資管機構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對於信託機構來説,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簡單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對企業的融資需求來説都是不夠的,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的股東以及企業家們還存在產業鏈融資需求和對併購基金的需求,這些融資需求是傳統證券公司和銀行無法滿足的”他表示,這是信託機構的一個發展機遇,“信託機構可以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產業鏈投資,通過資本市場找到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賽道,找到有競爭力的企業,跟企業一起成長。”

但同時,資管行業也在面臨轉型期的陣痛。“如何從非標債券融資的傳統思路轉向權益類的投研、風控,對信託機構的能力提出了挑戰。”孫磊表示,一方面是資產荒,一方面是獨角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背後拼的還是金融機構對產業、技術和業務模式的認知能力。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綱也表示,銀行理財面臨利率走低和淨值化兩大挑戰,隨着疫情、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資產價值波動還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同時,從產品和規模角度看,後疫情時代,居民的可分配收入也發生了變化,資管機構需進一步創新以滿足居民財富管理的需求。

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萬放認為,資管行業面臨着三大不確定因素。一是戰略衝突,包括中美關係變局、局部地緣政治衝突等;二是疫情,疫情的演變、抗“疫"藥物的出現、各國的應對舉措以及疫情給社會帶來的變化都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三是各國當前無限度的量化寬鬆政策,即“如果疫情進一步加劇,量化寬鬆能否持續?如果疫情改善,未來如何把放出去的貨幣穩定、準確地收回來?”

資管行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那麼,未來資管行業將會如何發展?顧建綱表示,根據工銀理財的研究,資管行業有五大發展趨勢,一是直接融資比重增加;二是競爭格局變化,中國將產生全球領先的資管機構;三是資管業務邊界全球化,包括業務的全球化和機構的一體化;四是業務形態科技化;五是資管市場機構化。

對此,萬放表示,在資金端,中國面臨的一大痛點就是這一代人未來養老的問題,現在大家都是自己做財富管理,包括投基金、投股票,但從美國市場的經驗可以想見,以後把錢委託給機構一定會成為主流,為養老服務的年金類資管產品會大行其道。

“在資產端,今年以來,全球的量化寬鬆帶來負債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未來我們將面臨鉅額的降槓桿。所以,如果現在佈局債權挑戰很大,資管未來大的佈局將是做夾層類和長期股權投資,但這也面臨人才、制度、系統等方面的問題”,萬放指出。

如何應對變化中的挑戰

為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金融開放帶來的挑戰,顧建綱從銀行理財的角度出發,認為應把握三個方向:一是要把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循環的大背景下,積極推動銀行理財健康發展;二是把握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方向,銀行理財要着重提升投研、風控、創新三個核心競爭力;三是把握金融市場開放的大趨勢,銀行理財要加速向一流資管機構的方向發展。

對於信託行業,孫磊表示,在金融開放的大環境下,中資信託機構首先還是要虛心學習。外資機構對金融科技的應用、專業化理念、直接投資等方面的經驗值得學習,這和國內信託業轉型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其次,他強調信託機構應立足本源,滿足委託人多元化投資需求。資管新規以後,信託已不僅僅是靈活的投融資工具,家族信託、公益信託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空間。最後,信託機構應堅持創新發展的差異化道路。

“國外資管機構中,貝萊德擅長金融科技,道富專精於第三方清算託管服務,黑石的專長是另類投資、股權投資。信託機構也應該走創新驅動的之路,在新一輪的開放競爭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孫磊説。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杜曉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8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基金、信託公司高管共議資管行業“大變局”:外資“鯰魚”到來 機遇與挑戰並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