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強資管併購潮來襲 巨無霸或淪為併購對象
來源:FUND部落/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為了開源節流,一些經營不善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出售資產管理業務,斷臂求生如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等等。而大型資管機構則趁此機會,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高盛、景順、德銀與摩根大通一樣,成為這一輪資產管理併購中的潛在買家,資管行業的馬太效應將愈演愈烈。
2020年可謂資產管理行業變局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非但沒有打破強者愈強的馬太定律,反而加速華爾街乃至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整合。
不少市場人士預測,2021年將開啓全球最大一輪規模的資產管理整合浪潮,甚至高達數萬億美元的巨無霸都可能淪為併購對象。
傳統共同基金
面臨空前壓力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擾亂全球市場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市場格局變革的跡象。2018年,3690億美元資金從長期共同基金流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這在當時創下了紀錄。2019年以來,嘉信理財取消了對ETF以及美國股票和期權的佣金,從而開啓了在線經紀公司一場“競相壓價”的價格戰,為今年用零佣金APP炒股的大批散户及炒股網紅湧入市場埋下伏筆。
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説,今年的資金流向進一步加劇了緊迫感。2020年,投資者向美國ETF投入了約4270億美元,而共同基金損失了約4690億美元,這是近30年共同基金行業面臨最嚴重的資金外流,疊加大量散户選擇自己炒股,讓傳統的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難上加難。
傳統共同基金還不至於 “遊戲結束”,但在計劃如何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上,卻缺乏清晰藍圖,對手又太過強大:全球最大的兩家ETF提供商貝萊德和Vanguard集團似乎總能進一步降低產品的管理費。特別是在收益率整體接近歷史低點的固定收益領域,費用只要有幾個基點的差異,就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多年來,資產管理行業一直在為應對沖擊做好準備,早在疫情美國暴發前,一場併購的浪潮就已經拉開序幕:富蘭克林資源公司於2月18日宣佈以近45億美元收購資產管理公司美盛集團。此舉將使該公司管理的總資產達到1.5萬億美元。
富蘭克林是創立於1947年的知名投資管理公司,美盛(Legg Mason)的前身更可以追溯至19世紀。業界認為,這樣的併購預示着這些歷史悠久的傳統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近年接連頹勢,無法再單憑一己之力與貝萊德和Vanguard集團競爭。
疫情加速併購趨勢
疫情則是另一導火索。為了開源節流,一些經營不善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出售資產管理業務,斷臂求生。
因醜聞而陷入困境的富國銀行,最多考慮裁員66000人,日前就傳出考慮出售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目前該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為5780億美元,其潛在的買家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
法國興業銀行決定出售旗下資產管理業務領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領先基金管理着1800億美元資產,是歐洲最大的ETF提供商之一。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在考慮出售其海外部分資產管理業務,旗下的環球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超過2730億美元。
還有不少大型金融集團也面臨着縮減開支的現實壓力。瑞士信貸集團為使資產管理部門扭虧為盈,旗下資產管理部門準備裁員10%。瑞士信貸資產管理部門管理着4940億美元的資產,擁有1100名員工。
新冠肺炎疫情只在一定時間內妨礙了基金公司的整合,亟待出售的資產管理業務部門反而成為了那些意圖擴張機構眼中的香餑餑。所有跡象都表明,資產管理公司的“軍備競賽”才剛剛開始。
疫情後併購的第一槍是由傳統大型投行打響的。今年10月初,摩根士丹利宣佈將斥資約70億美元收購伊頓·萬斯(Eaton Vance), 這家總部位於波士頓的公司擁有逾5000億美元資產。完成併購後,摩根士丹利資產管理將躍升至1.2萬億美元,最終實現其首席執行官戈爾曼加入1萬億美元俱樂部的目標。相比之下,其競爭對手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管理資產早已超過萬億美元。
今年動盪的市場讓投行交易部門賺得盆滿缽滿,源源不斷的現金讓它們手中擁有足夠多的子彈去拓展業務。對於這些大型投行來説,動盪的市場反而更讓他們看清了資產管理行業“旱澇保收”的特質,所以他們開始盡力通過併購去拓展資產管理業務。
摩根士丹利的舉動產生了某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甚至澳大利亞的資產管理機構也開始了行動。本月早些時候,總部位於悉尼的麥格理集團達成了一筆17億美元的交易,收購Waddell&Reed價值724億美元的資產管理部門,以擴大在美國的業務。自2019年初以來,投資者從 Waddell & Reed撤資近160億美元,但這樣的被動局面仍然獲得麥格理的首肯,顯然,麥格理就非常看重拓展資產管理業務,它明白這是一個比傳統投行業務更穩定的收入來源。
全球第三大資產管理
或被併購
即使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巨頭也概莫能外,這可能是資產管理行業迄今最重磅的消息:多家報道指出,道富銀行正在研究資產管理業務併購的各種方案。
道富環球投資公司並非無名之輩,所管理的資產超過3萬億美元,全球規模僅次於貝萊德和Vanguard。同時,也是ETF領域最早發力的公司,管理了包括標普500這隻全球規模最大的ETF。該基金成立於1993年,為美國首隻ETF,資產規模約為3200億美元。
據報道,該集團正在考慮與景順或瑞銀集團合併。道富旗下ETF今年獲得了250億美元的資金,86只不同的基金都有資金流入。儘管如此,它仍然有可能被賣掉。
分析師認為,道富銀行出售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有其內在邏輯。近10年,道富銀行並沒能夠發揮出資產管理業務的優勢,資產管理業務毛利率整體偏低,尤其和一些競爭對手相比。
近日,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公開鼓勵有意出售資產管理條線的銀行主動聯繫他。他指出,資產管理是一個重規模的行業,也是重視分銷和品牌的行業,公司在過往併購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許多人推測,道富環球或許也是摩根大通一個很有吸引力的併購對象,因為它看起來是為數不多的收購方。一旦完成併購,足以將該行2.6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業務推高到與貝萊德一樣的規模。至關重要的是,它還會使摩根大通立足於ETF行業。直到最近,摩根大通 ETF業務發展還不太均衡,只有超短期收益ETF是市面上最大的主動管理型ETF。
併購後多實現雙贏
強者通吃的馬太定律愈演愈烈,近幾年完成的併購彷彿都在印證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
駿利亨德森全球債券主管馬魯索斯親身經歷了行業整合,它的經歷證明了互補式的併購能夠促進業務快速發展。2006年,他創立了一家專注於全球絕對回報策略的小型公司,該公司於2015年7月被駿利收購,隨後不久與亨德森合併。
駿利因在零售領域的出色表現而知名。馬魯索斯指出,獲得分銷渠道十分重要,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4年前以2500萬美元啓動資金創立的短久期固收ETF,現在產品規模已增長至29億美元。
近年併購雙贏的案例不止一起。2019年,景順從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手中收購奧本海默基金。通過合併及精簡人員,進一步增強了企業主動投資管理能力,提高了資產管理規模。通過與美盛完成併購,富蘭克林在機構投資者和散户投資者之間實現了近乎完美的平衡,而富蘭克林又保留了作為全球基金管理公司的身份定位。伊頓·萬斯與摩根士丹利的合併也有着內在的基因吻合,兩者的定位也都是面向高淨值人羣。
資產管理行業整合效果最終也要看執行情況,不存在只要完成併購就可以獲得1+1>2的效果,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CEO當然知道這一點。但現在湧現的併購活動一旦成為併購加速的信號,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將因為害怕落後半拍,從而失去疫情中難得的並構標的,不得不迅速採取行動。
併購的風聲不止,這一輪併購浪潮中還傳出多種可能的併購方案。高盛、景順、德銀與摩根大通一樣,成為這一輪資產管理併購中的潛在買家,潛在的收購目標可能還包括WisdomTree及駿利亨德森等公司。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