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爾街又看錯了中國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財經

  華爾街對中國將很快放鬆貨幣政策的期望再次落空。9月份,中國的貸款增長降至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信貸擴張幾乎全年都在放緩。最新的數據也低於預期。為什麼所有這些關於大規模刺激的預測都落空了?  

  北京在處理其經濟優先事項和管理方面已發生了根本轉變。許多中國觀察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為他們依靠的是那套基於中國舊增長模式的錯誤認識和有缺陷的預測。

  去年中國疫情後重啓之初,大家幾乎一致認為,中國的復甦絕大部分是由工業驅動的,而零售和服務行業滯後。許多人相信,這種不平衡不會持久。人們普遍預測,隨着經濟復甦正常化,消費者支出將在2021年趕上。

  但當今年夏天,政府的統計數據並非反映消費激增時,市場情緒發生了變化。新的共識是,中國的經濟肯定有問題,所以當然需要更積極的刺激措施。

  但那些預期的刺激浪潮從未到來。這一事態發展甚至比零售業失算更讓分析師感到困惑。他們説,不應該是這樣。數據還顯示,恢復更廣泛的寬鬆政策並未成為現實。

  但市場忽略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最近的疲軟並沒有促使北京推出刺激方案,原因很簡單,中國2021年的經濟表現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糟糕。

  的確,過去半年裏,我們幾乎沒有看到經濟增長的明顯改善。但在第三季度,除受疫情影響的旅遊和酒店業外,服務業意外上揚。航運公司也受益於供應積壓,金融服務蓬勃發展,商業服務和醫療保健等未被PMI完全跟蹤的領域也出現了良好的反彈。製造業似乎已到最高點,但此前已經歷了連續5個季度的強勁改善。

  最後,也是對北京最關鍵的一點,第三季度就業增長繼續改善。製造業的就業再次領先,而服務業就業增長最快。這一切與認為中國經濟搖搖欲墜的流行説法相去甚遠。

  顯然,中國今年的經濟表現不同於許多分析師在2020年樂觀日子裏所預測的那樣。但那種預測從來都不是現實。最新的説法也不對,因為它只盯着短期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現在最擔心的是系統性問題帶來的不穩定,比如對財富不平等的看法,而不是為增長而增長。

  作者勒蘭德·米勒等,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