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單潮下科創板上市規則正醖釀修訂? 加強“科創屬性“明確 業內:一直在補充完善

《科創板日報》(記者 陳默) 訊,當前,IPO申報企業主動撤單在註冊制板塊仍持續發生,同時市場傳言科創板上市細則將調整和修訂,二者交疊下引發了市場端和企業端的高度關注。

此前有報道稱,證監會最快將於下月發佈科創板調整修訂後的細則,對科創板上市企業將更強調“硬科技”,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更嚴格詳細的審查,並提升金融科技企業的上市門檻,以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並保護投資者。

針對後續是否修訂科創板上市規則,截至目前證監會和上交所對此均未作正面回應。有業內人士則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已經開板近兩年,各類規則一直在不斷補充完善中。”

傳科創板上市標準將收緊 業內:加強科創屬性明確

近日有報道稱,監管層據悉考慮收緊科創板企業上市標準,要求企業更具科技屬性,並提升金融科技企業的上市門坎。該報道進一步稱,證監會最快將於下月發佈科創板調整修訂後的細則,對科創板上市企業將更強調硬科技,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更嚴格詳細的審查,以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並保護投資者。

對此,多名受訪資深投行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一直在關注發審相關的信息,但並未獲悉將針對任何特定行業領域。

一家頭部券商投行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年前就聽説科創板規則修改已在醖釀修改,科創板上市標準和門檻將要提高,審核收緊亦是趨勢。“春節前我們就注意到有消息在傳,説科創板的科創屬性標準要提高,即進一步明確科創板硬科技的屬性。原本的説法是早前兩週就要發佈的。”該人士表示。

另一名接近監管的市場人士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據其瞭解,方向上加強科創屬性要求是明確的,但具體程度和要求還未能斷定。

就後續是否調整科創板規則,截至目前證監會和上交所均未正面回應。有業內人士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已經開板近兩年,各類規則實際上一直在不斷補充完善中。”

針對科創板定位,證監會於2020年3月20日發佈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的“3+5”評價體系。同年3月27日,上交所發佈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細化定位,精簡優化自我評估、核查把關、審核問詢的程序和要求。

隨着科創板運行將近兩年,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樊芸建言,進一步細化完善科創屬性的認定標準。在她看來,“證監會發布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短短680個字,不足以成為確認科創屬性的實操手冊,建議根據科創板一年多來運行情況,出台更加詳細的科創屬性認定標準”。

“科創板審核確實是有需要加強的,後續可能將新增科創板屬性和申報要求,科創板的上市標準將進一步提高,整個A股的發行審核門檻也將進一步提高。”有頭部機構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認為,“下一步科創板IPO收緊是必然的,並且不僅限於科創板,在創業板同樣也是如此,審核尺度趨嚴,隱形標準提高。“整個審核,不管是前端輔導,還是審核和發行方面,相關政策都比去年嚴格了很多。

IPO撤單背後,原因各異

後續科創板的上市標準是否提高,還待監管層進一步明確。實踐中,包括科創板在內的註冊制板塊已掀起了IPO“撤單潮”。

最明顯的一波來自現場檢查的震懾。

1月31日,在1月30日前受理的407家科創板和創業板IPO企業中,20家企業被抽中進行現場檢查,其中創業板申報企業有11家,科創板申報企業佔9家,包括柔宇科技、藍科環保、百子尖、華之傑、博創智能、國光信息、紫泉能源、浙江國祥、德威華泰。截至目前除了華之傑和浙江國祥,其餘7家科創板申報企業已主動撤了材料。另外,11家創業板申報企業之中也有9家主動撤回了申請。換言之,在抽查名單公佈後至今已有16家申報企業撤了材料,終止率達到80%。

另外,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自2020年12月開始,申報企業選擇撤回IPO材料的現象明顯增多,當月共有15家企業撤回IPO材料,步入2021年以來,又新增25家企業終止科創板IPO申報。新年前後至今總計40家企業撤回材料。類似的情形也在創業板發生。

期間,部分科創板知名申報企業主動撤回材料,如禾賽科技、柔宇科技、雲知聲等,包括中止的依圖科技、微眾科技等等,更是吸引了市場關注度。

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指出,科創板申報企業IPO撤材料一般不是有根本性的造假問題,更多是規範性、板塊選擇以及時機選擇問題,是發行人和中介衡量博弈後的結果。“當然,部分企業存在一些規範性問題,達不到上市條件,這是事實。在審核趨嚴大的背景下,同時也不乏企業因質量問題、科創屬性欠缺被‘勸退’、‘嚇退’。”該人士表示。

還有終止企業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撤單主要是出於股東核查要求方面過於複雜的考慮。

申報將受影響?業內:或引發觀望

隨着上市風向漸變,企業端也正在微妙生變。業內人士評價稱,“政策變化太快了,很多企業都懵了”。

截至目前,節後科創板共計僅新增受理5家企業,包括重塑股份、迪哲醫藥、天地環保、亞信安全和曠視科技。

客觀而言,跨年的一二月份申報數量較少原本就是正常現象,往年同期申報企業數量也相對較少。隨着申報企業審計和輔導驗收,理論上IPO受理將會陸續釋放。

一家大型投行保代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年後受理較少,主要是時間安排問題。IPO項目申報的基準日都是各個季度末,以12.31基準日為例,季度末後會有很多工作,包括審計和驗收,大量申報會安排在三月份到六月份之間,尤其四、五、六月是高峯。”

不同於往年的是,多名投行人士提到,新規下股東穿透核查確實增加了券商很多工作量,對項目進度也有一定的影響。“信披事無鉅細無可厚非,不過對於保薦機構而言則壓力較大,在審的IPO項目都要求進行核查,並且要求更嚴了,具體執行上是層層加碼。”該人士透露稱。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加強現場抽查、多家企業主動撤材料,由此所表露出的強監管態度亦是導致目前IPO申報量較少的原因之一,企業和保薦機構對放緩申報達成了默契。“預計後面確實會影響到一批企業申報。”該人士表示。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因商業環境變化,京東數科可能放棄在科創板的上市計劃,但未獲其置評。

一家終止企業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公司主動撤材料,即有時間週期上的考慮,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速度有所放緩。”現在審核較嚴、較細,按照這個節奏,正式上市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某家企業從受理到最後註冊發行就等了近一年時間,作為高研發企業等不起。”資深投行人士認為,部分科創板申報企業僅僅是不符合科創屬性,更換板塊屬於合理操作,但預計未必有大量企業選擇這一方式。其指出,目前創業板的審核壓力也相對較大,科創板有100多家在審,創業板已達到400+家。

不忘註冊制初心,重質量而非速度

頭部機構人士還指出,節奏調控可以説是A股所有板塊面臨的問題,板塊質量而非速度是科創板監管目前的核心。

證監會日前召開監管工作會議亦表示,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並將堅決打好清欠解保攻堅戰,深入推進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

“目前科創板還積壓着較多的審核項目和輔導項目,數量上並不缺乏,但數量多了甄別難度則加大。後續預計審核將會繼續朝着硬科技方向收緊,進一步壓實質量,甄別出真正的科技、運作規範的企業,但怎麼看待質量本身就是個問題,科創屬性、利潤規模、收入增速、行業地位、信息披露可能都是維度,具體方法監管可能還在進一步琢磨。”

作為中國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於2019年7月正式推出,為大力扶持科創企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14日,科創板共受理家545家企業,其中已上市企業達到238家,募資總額達到3308億元,其中不乏中芯國際、中微股份、瀾起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

展望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及融資規模,普華永道預測稱,科創板上市數量為150家-160家,融資金額在2000億元-2100億元之間。

在科創板快速擴容的同時,難免存在企業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科創屬性不足、發展缺乏後勁等問題。此前監管層也多次強調,嚴把入口關,防止帶病闖關,渾水摸魚。

近日有報道稱,監管部門正試圖壓制部分資質不佳的企業,利用投資者對新興科技的熱情和監管環境的相對寬鬆包裝上市募資。

在此過程中,由於嚴控項目質量,業內也反饋,科創板審核“實質性判斷”成分難免有所增加,需謹防回到“核准制”老路,應杜絕超出文件明確要求的核查和披露,集中精力用於有效工作量和有效信息。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註冊制和審準性最大的區別有兩個。其一是核准制是由證監會審核,註冊制是由證交所來審核;其二核准制將由發審委對IPO申請企業進行實質性判斷,但註冊制更側重審核IPO材料的真實性、可靠性、準確性、完整性,而不去判斷企業投資價值大小。就科創板而言,註冊制對新經濟公司和高科技企業有着更大的包容,但期間也不乏濫竽充數者,嚴把科創板的質量關,入口關,對於提升審核效率和質量都是有幫助的,“現在撤回比較多,也存一些質地不達要求的企業存在僥倖,申報較多”。

“註冊制改革重在市場化的程度、水平,以及包容性,大方向是非常明確的。目前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未來也會不斷的完善和向前推進。”董登新如是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78 字。

轉載請註明: IPO撤單潮下科創板上市規則正醖釀修訂? 加強“科創屬性“明確 業內:一直在補充完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