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吳麗華

93年的李佳最近有點煩,因為她和諸多在去年股市高點買基金的90後一樣,成了“韭零後”。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去年年底,基金賺錢效應最好的時候,李佳將父母給的幾十萬和自己不多的存款全部買了基金。春節後股市下挫,她持有基金淨值也在持續下跌,總共60多萬的投入還剩不足44萬,浮虧超過25%。

相比春節前每天看着賬户飄紅、和小夥伴交流“搞錢”的快樂,現在的她形容自己像只鴕鳥,基本不看賬户。“打算長期持有,遲早會漲回來的。”

但基金什麼時候能漲回來,還能不能漲回來,李佳心裏也沒底。當初找父母拿錢投資時承諾到期還本付息的底氣,現在只剩下自嘲:“年前的我有多囂張,年後的我就有多悲傷。”

像李佳這樣的90後基民不在少數。

多份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新增移動互聯網基民用户6000萬,其中近五成為90後。年前,他們高喊着“搞錢”,大買基金,把明星基金經理送上熱搜,在B站、小紅書、豆瓣等平台交流賺錢經驗。年後,他們吐槽虧錢,造出“韭零後”“跌媽不認”等熱詞。

曾經囂張的90後為何這麼快認慫?第一次被基金“毒打”的他們,錯哪了?

跟着熱搜跑步入場

和李佳一樣,孫涵的持倉基金也綠成了一片草原。如果説李佳在銀行工作,還有點投資理財常識,那孫涵買基金則純屬是跟風。

去年下半年,孫涵看到周圍的人都在買基金,且漲幅可觀,為了強制儲蓄,就在別人的推薦下買了基金。當時,她連用什麼App購買基金都不知道,面對“持倉高度重合,可以挑選一隻”的指導時,甚至反問:“啥叫持倉?”

像孫涵這樣年輕的基金理財“小白”,還有很多。自2020年以來,投資基金突然成為熱潮。與股票相比,基金的門檻相對較低,這讓許多年輕人萌生“早理財,早發財”的念頭。蛋卷基金數據顯示,該平台2020年新註冊用户中,90後佔48.9%。《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顯示,2020年新進入基金市場的羣體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52.9%。

這其中,也有些看上去非常懂得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新基民。

陳宇,從去年10月入場,現手握32只基金,白酒、新能源、軍工……熱門領域一網打盡。但儘管把雞蛋放到了32個籃子裏,風險卻沒有被分散,目前“已經把去年的收益跌完了”。

有網友自我調侃,“我把雞蛋放在很多籃子裏,但籃子放在了一個貨架上,現在貨架塌了。”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更多跑步入場的新基民則是擅長“抄作業”,跟着身邊的大神或者網上的知名博主、up主,“別人買啥賺錢我買啥。”

以至於有人總結,“這屆投資者需要一套保姆式教程。”

玩得更大的90後,還有借錢買基金的。李佳告訴記者,身邊確實有借消費貸,甚至網貸買基金的案例。這些矇眼狂奔的年輕人聽信了知名博主建議,基金上槓杆,1:1來配,貸款三年,只需要每年6.84%利息。

理財經驗缺乏的90後,被現實狠狠上了一課。

基金經理成“愛豆”

2020年,是中國的公募基金創造歷史的一年。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為19.8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7%。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新發規模達3.16萬億元,不僅創歷史新高,還超過了2017到2019年三年基金髮行規模之和。基金投資者全年的平均收益超14%,遠遠超出股民的3.6%。

去年,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復甦,在結構性牛市背景下,基金呈現出了較好的賺錢效應,前7個月,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0.36%,混合型基金則為32.29%。

此後,市場再次迎來高峯,上證指數從2020年10月的3200多點一路上漲到2021年2月中旬的3700點。

幾乎同一時期,基金成功破圈,新基民瘋狂湧入。主要投資股市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從2020年10月底的5.62萬億元上漲到2021年1月底的6.93萬億元,漲幅近24%。

可以看到,進入2021年,基金仍然持續火爆。新年首個交易日,4只基金一日售罄,募集總規模超500億元。接下來兩週,“日光基”不斷出現。

有關基金的話題頻繁上熱搜,在全民追捧之下,基金經理也火出圈,成為了圈內“愛豆”。

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作為首個管理規模超過一千億元的基金經理,一時間成為頂流,全球“粉絲團”“後援會”湧現。粉絲甚至喊出了“坤坤勇敢飛,ikun(基金經理張坤的粉絲)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等口號。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不只是張坤,和他一起火出圈的還有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劉彥春,中歐基金經理葛蘭、周應波,易方達基金經理蕭楠,等等。

在狂熱的基民眼中,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不是謝廣坤,而是張坤;全世界最好的春春,不是李宇春,不是陳小春,而是劉彥春;全世界最好的蘭蘭,不是衞蘭,不是阿蘭,而是葛蘭。

為何“跌媽不認”?

股市牛熊反覆轉換,基金漲跌瞬息萬變,“韭零後”搞錢時有多瘋狂,虧錢時就有多悲傷。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牛年不牛,春節後首月(2021年2月18日至2021年3月17日),主動權益基金整體收益率跌為-10.13%。從“持倉過年”“基金相親”,轉眼變成“閒魚哭慘”、卸載基金交易軟件。這屆投資者,翻臉比翻書還快。

“全世界最好的坤坤”轉瞬成了只會炒白酒的“渣坤”;曾經擁躉眾多的諾安成長基金經理蔡嵩松,變成了粉絲口中的“跌時菜狗”。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不過理性分析,這些基金,單純從長期漲幅來看,還是較為可觀的,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雖然在春節後短期回調,投資者大呼“跌媽不認”,但截至3月28日,其近一年的漲幅為98.05%,近半年的漲幅也有29.94%,將時間拉長來看,近兩年漲幅則達到了146.93%。

但問題出現在,基金賺錢,不等於購買這隻基金、追捧張坤的ikun們賺錢。支付寶基金診斷功能給出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年持有這隻基金的用户,虧損5%以上的達到77.8%,虧損5%以內的有9.5%,盈利5%以上的只有7.7%。

也就是説,過去一年,這隻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的大熱基金雖然上漲了近1倍,但是超過87%的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支付寶的基金診斷功能通過用户特徵分析給出的結論是:不健康的理財習慣更容易造成虧損。定投放棄、追漲殺跌、頻繁買賣、持倉時間短,是造成投資者虧損的四大原因。而盈利投資者的行為特徵則是長線投資、不隨意買賣、大比例定投。

投資買基金是一個專業且耗時的事情,但是大多數基民缺乏專業能力,也沒有時間去研究挑選好基金,抄作業、看推薦、追熱點成為基民投資過程中的普遍現象。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期發佈的《2019年度全國公募基金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僅54%的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時會閲讀招募説明書。

警惕娛樂化風險

不專業、追漲殺跌、短期投資,某種程度上是市場上不同年齡段投資者的共性,為什麼90後新基民更受關注?

用一家財富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話就是,這屆90後基民更年輕、“戲”更多。

在資本市場裏,漲漲跌跌本是常事,對於年輕人來説,手裏的可支配收入不多,風險承受能力不強,卻想靠基金快速實現財富自由,這本就是個偽命題。特別是對於許多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就入場的新基民來説,每天損失十塊錢就足以讓其心驚肉跳。

網上有人調侃,不管是賺還是賠,氣氛感總要拉足。於是,基金虧了,20萬人跑去閒置物品交易平台鹹魚甩賣回血,以至於鹹魚公開致信基金投資者,提醒投資有風險,轉賣需冷靜。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當然了,鹹魚致信很大程度上是幽默一把,順便營銷,但投資者在B站、小紅書、豆瓣等平台上交流經驗,甚至跟着各平台的博主、大V入市,卻是確有其事。

記者在小紅書搜索“基金”,不僅有相關圖文內容,還會出現不同的話題分類,包括基金博主、建倉、基金定投、新手買基金等;在B站搜索同一關鍵詞,則會顯示大量的視頻內容,包括介紹基金知識的財經博主,以基金為話題的娛樂性視頻等。據B站官方統計的數據,2020年,投資理財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464%。

對於互聯網平台來説,理財類內容增加本是件好事,但相伴而來的風險卻不能不警惕。

一方面,基金是長期資產配置的工具,通過炒基金短期暴富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基金投資是一項專業化、體系化的技能,盲目追熱點和明星基金經理並不可取。

娛樂化、飯圈化的熱鬧之下,有些基金博主本身也才入場不久,在沒有資質和足夠經驗的情況下,就自稱行家。更可怕的是,隨着基金在各社交平台大熱,一些機構和營銷號嗅到了商機,在基金分享內容中摻雜營銷內容,售賣課程,誘導“小白”購買各類投資理財類產品,造成極大風險。

基金投資娛樂化,基金經理明星化,也讓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憂心起行業前景。一位基金經理無奈表示,基金頻頻登上熱搜,連娛樂節目都邀請基金經理參加,這讓本來嚴肅的投資變得浮躁起來。投資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聲音所幹擾,但基金越發娛樂化的現象,多少會對基金經理的情緒和心態產生影響。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倡議,公募基金管理人開展投教宣傳活動時,應注重專業、誠信、合規,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嚴禁娛樂化,不得與國家相關精神、社會公序良俗相違背,各機構不得開展、參與娛樂性質的相關活動。

正如年輕的90後在基金投資中經歷的種種熱潮、浮躁,基金業也許也需要這樣一場成長的陣痛,築牢抵禦風險的安全網。(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佳、孫涵、陳宇為化名。)

來源: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81 字。

轉載請註明: 90後,怎樣一步步變成“韭零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