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是一家醫藥研發合同組織(CRO),俗稱為為製藥企業提供研發或生產服務的企業。近幾年在創新藥研發浪潮之下,CRO、CMO、CDMO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壯大,對比下游國內外的Big Pharma、Biotech企業廝殺的程度,醫藥服務企業因此被稱為“賣鏟子”或“賣水”的公司。
作為國內行業龍頭,藥明康德佈局了醫藥研發生產全產業鏈,從藥物發現開始到臨牀研究再到生產階段均有所涉及,綜合實力凸顯。就在去年,藥明康德共實現營業收入165.35億元,公司員工數量達26411人。
但較為疑惑的是企業扣非淨利潤端卻表現不太好,已連續兩年低於收入增速,這是何原因?
一、藥明多項業務銷售毛利率均低於同行業企業
毛利率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反映了企業經營產品的溢價力,經過研究發現,在醫藥研發服務產業鏈上,越靠近前端的業務毛利率越高,尤其是藥物發現階段,而越往後越接近生產毛利率便越低,主要是因為下游製藥企業對前期研發服務成本不敏感,而後期商業化體量較大往往需要控制成本。
因此,對於藥明康德來説,它的整體毛利率受到不同業務毛利率的影響。
其中,可以看到截至2020年,藥明康德的美國區實驗室服務以及臨牀研究及其他CRO服務毛利率分別為21.67%、14.59%,嚴重拖累了整體毛利率水平。
你或許認為這兩項業務規模遠小於其他業務,對公司影響不大,但事實上,藥明的毛利率一直處於行業較低水平,且2017年以來毛利率還呈現下滑趨勢,四年時間裏下降了3.84個百分點。
二、人工成本高、規模優勢不強為毛利率低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美國區實驗室服務和臨牀研究及其他CRO服務的毛利率低呢?
一是因為美國區實驗室服務所在地是美國,直接人工成本均較高。年報裏的數據不如招股書的詳細,我便選用了藥明招股書中披露的2017年數據,數據顯示,美國區實驗室服務成本佔比最高的為直接人工成本,為46.49%,遠高於中國區的相關業務,另有直接材料成本佔比略高。
而當年兩者毛利率分別為31.89%、39.7%。
不得不説,美國區實驗室服務收入不僅增長的較慢,2017年-2020年四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85%,且規模優勢不強,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成本較高甚至增長直接影響了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
藥明康德的年報中不披露各業務的具體成本佔比,而根據毛利和營業收入,並取2015-2017年三年人工成本佔比平均值推算,美國區實驗室服務2020年的人工成本約花費了5.77億元。
又可知藥明康德在美國約有1703名員工,其中生產人員僅有211人,研發人員為967人,如果將這兩部分人員數量都算上,“技術人員”的薪酬包含在直接人工成本中,藥明美國區實驗室服務生產技術人員的平均薪酬已達到了48.98萬元。
同期,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凱萊英實際生產人工薪酬分別為17.82萬元、16.49萬元、4.68萬元。
(説明:在計算各生產人員人工薪酬時分子均是營業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未涉及研發人員成本,但人員數量採用的是生產與研發人員總和,與藥明康德計算取值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臨牀研究及其他CRO服務毛利率很低,其主要原因除了人工成本較高之外,製造費用也成為主要“推手”,2020年疫情原因導致經營效率下降,毛利率降至14.59%。
我們仍然看不到營業成本的具體支出明細,但由藥明康德2015-2017年的數據大概可以得知,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佔比均略高,尤其是製造費用。製造費用主要為機器設備的折舊、租金、支持部門的人工、維修費和其他日常運營費用,與泰格醫藥相比,這部分費用佔比明顯偏高。
2020年,CRO服務中主要業務之一,現場管理服務(SMO)還進一步加大人員投入,員工數量同比增加28.7%,人工成本仍在持續增長。
因而,對於藥明康德來説,這兩項業務因為人工成本高、製造費用高等因素毛利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導致企業規模優勢無法提升。
2017-2020年間,美國區實驗室服務收入四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85%,臨牀研究及其他CRO服務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4.34%,而對應毛利額增長率分別為0.28%、42%,均低於收入增長水平,業務經營效率低下,導致毛利率持續下滑。
利潤增長受制於毛利率的限制,雖然藥明康德2020年還通過買賣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股權獲得了6個多億元的投資收益,短暫增長了利潤,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三、總結一下
瞭解過CRO行業的人都知道,技術人員對CRO企業來説確實很重要,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並不能成為藥明康德的藉口,我以前以為或許過些年等規模進一步擴大了,藥明康德的毛利率便會提升,但事實證明,2020年距離2017年已經有好幾年了,並沒有產生什麼正效應,隨着收入的增長反而有下滑趨勢。
我們不能肯定藥明康德的對下游的議價力如何,但至少可以知道它不能進行成本的轉移,從這方面來看,藥明康德還有一段路要走。
關注貝殼投研,這裏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