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央行公告稱,為對沖税期和現金投放高峯等因素的影響,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當日在公開市場開展506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包含7天2050億元和14天3010億元,利率分別持平在2.00%和2.15%,單日逆回購操作規模創2020年2月10日以來新高。
本週公開市場到期、政府債繳款規模均上升,疊加繳税、繳准以及春節前取現需求增加,資金面面臨的擾動加大。不過從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觀察,央行逆回購投放規模顯著增大,並於周初超額續做中期借貸便利(MLF)。
税期和春節因素疊加導致資金面收斂
市場人士表示,儘管今年為應對春節取現和税期對資金面的擾動,央行相比往年較早地投放了14天逆回購,但春節前流動性結構性摩擦的現象仍然存在,非銀機構對資金面的感受依然偏緊。此外,近期票據利率上行速度較快,目前大行一年期存單利率在2.55%附近,與MLF利率比較接近,顯示1月銀行信貸投放力度不小,銀行對中長期資金的需求不弱。
從資金利率觀察,春節臨近市場利率顯著跳升,DR001(銀行與銀行間以利率債為質押物的1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DR014的收盤價格分別從1月13日的1.25%、1.84%、2.16%上升至1月16日的1.58%、2.18%、2.53%。
上述市場人士認為,隨着春節假期和税期的臨近,疊加1月信貸有望實現開門紅帶來資金需求的上升,流動性可能面臨邊際收緊的壓力。儘管央行大概率繼續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以維穩節前流動性,但在1月MLF降息預期已落空的背景下,不排除資金利率波動加大的可能性。
方正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偉認為,本月16日是繳税申報截止日,後續2天銀行體系仍面臨繳税走款壓力,疊加春節前一週儲户取現高峯,而央行在節前降準概率減弱,因而資金仍有季節性收斂壓力。
國海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負責人靳毅指出,近期資金面收緊主要由兩個因素推動:一是2023年春節,民眾探親、旅遊需求較往年上升,節前提取現金行為虹吸流動性。2022年12月M0(流通中現金)增幅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大,或反映出2023年春節前人員和資金流動高於往年,或預示着春節期間居民消費活動旺盛,經濟數據向好;另外年初商業銀行追求“信貸開門紅”,消耗流動性較快。
央行持續淨投放流動性以維穩跨節
面對1月税期和春節取現需求,往往需要央行投放資金進行對沖。今年1月11日央行開始進行14天期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操作並於當日由淨回籠轉入淨投放。
從往年央行對春節資金波動的應對來看,通常在春節前開展一系列流動性提前安排,並在此期間創設了諸如TLF、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CRA(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的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且超額續做MLF和14天期逆回購操作成為最近兩年的主要流動性投放工具,同時在寬鬆週期中,降準也往往成為流動性的補充工具。
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鬱指出,從近四年1月税期投放量觀察,2019年—2022年分別投放1.5萬億元、1.7萬億元、8100億元和6500億元;春節前夕,2019-2022分別投放2.3萬億元、2.3萬億元、4300億元和1.3萬億元。從投放類型來看,2019和2020降準釋放較多資金,而2021和2022則以短期限逆回購為主。
劉鬱認為,今年一月份出現了税期和春節需求疊加的特殊性。1月是繳税大月,常規情況下,財政收入規模達到1.5萬億—2.5萬億元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税期繳納,今年1月17—18日繳税走款。同時除夕在1月21日,取現需求集中在1月上中旬。今年跨春節的大部分資金需求可能會集中在16—20日,期限預計14天為主。春節資金需求與税期疊加,受此影響,春節前夕資金面轉松的概率有所降低。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伴隨着流動性邊際收緊,央行近期開始適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力度,並提前佈局了14天期跨春節資金,春節前流動性儘管有壓力,但變盤風險不大。
春節後資金面大概率趨於寬鬆
靳毅認為,展望節後資金面,受到節後現金迴流銀行體系的影響,資金面在一段時間內大概率趨於寬鬆。但是寬鬆幅度以及時長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是關注1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否降息,以及其後信貸投放情況是否明顯好轉;另外關注節後居民消費及就業市場復甦斜率,影響央行對資金面的支持力度。
張偉預計,資金面收緊更多是春節前季節性、臨時性導致,持續收緊風險還不高。當前經濟絕對水平仍偏弱,DR007和R007(全市場機構的加權平均回購利率)難以持續在政策利率上方。近期利率的波動對信用債融資的影響邊際增加,預計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的風險不高。
劉鬱也指出,總結2019年—2022年1月税期和春節前後流動性,發現資金利率的高點往往出現在税期前後。春節流動性安排落地期間,資金面往往邊際轉松。春節假期後,流動性往往進一步轉松,7天資金利率回落幅度較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