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警惕“增高神器”又在收割“智商税”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財經

“抓住長高季,錯過等一年!”3到5月曆來被視為長個兒的“黃金期”。在電商平台上,商家儼然已然嗅到商機,紛紛推出鈣鋅咀嚼片、助力增高貼、增高拉伸機等五花八門的“增高神器”,宣稱可以“激活骨骼二次發育”,實現“快速長高5到20釐米”,適用年齡上限甚至達到44歲。(5月19日北京日報客户端)

每年的3月到5月,歷來被視為少年兒童長個子的“黃金季節”,商家自然不願意錯過這樣的商機。於是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各種五花八門的“增高神器”開始粉墨登場,有內服的,有外用的,還有各種機械類的增高儀器。但不管是哪種“增高神器”,都拼命強調自己的增高效果,什麼使用一個週期即可增高2釐米到8釐米,什麼年齡超過40歲,同樣還可以“竄一竄”。

很多對自己的孩子患有“身高焦慮”,生怕孩子輸在“長高起跑線”的家長們,以及那些雖然已經成年,但是對自己目前的身高不甚滿意的成年人,紛紛把增高的希望寄託在這些增高產品上,有人選定一種產品堅持使用,有人則好幾種產品一起使用,可以説內服外敷再加機器拉伸。但是很多人在花了大價錢購買使用這些“增高神器”以後,身高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多數仍舊“原地踏步”,這時候再找當初賣“增高神器”給自己的商家討説法,對方不是置之不理,就是各種推脱,把責任推到消費者使用不當,使用時間不夠上。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雖然很多增高產品在包裝上標註“國家認證”“國家批文,醫藥認證”等等字樣,但是通過檢索、查證就會發現,存在產品的備案號與註冊編號完全不同,備案信息與產品説明書上的信息大相徑庭等等令人生疑的地方。換言之,有些增高產品在備案時的功能、適用人羣等關鍵信息,和產品銷售時消費者看到的信息,竟然會不一樣,其產品的真實功效,恐怕只能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另外就是,即便這些產品屬於獲得認證的保健食品或醫療器械,也不意味着他們可以在廣告中大肆鼓吹奇效。《廣告法》第十六條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得説明治癒率或者有效率。

從醫學和科學的角度來看,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都要先確認人的骨骺線是否閉合,如果骨骺線已經閉合的話,除非實施“斷骨增高”手術,否則無論使用什麼樣的“增高神器”,都很難再長身高。而即便對於骨骺線還沒有閉合的青少年羣體,要想長高,也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綜合考慮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等多重因素。尤其是在保障飲食健康、營養合理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繩等,才更有助於長骨的生長。

正如網友調侃的那樣,盲目增高,小心個子沒長高,智商卻被拉低了,因為市場上的很多增高產品,本身就是在收割消費者的“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