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連盈6季的51Talk,為何不受資本待見?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財經

圖/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子彈財經(ID: wwwhygc),作者黃燕華,編輯蛋總,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號稱在線少兒英語賽道唯一盈利的51Talk,再次交出了一份盈利成績單。

5月17日,51Talk發佈202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當季淨利潤800萬元。也由此,51Talk實現了連續6個季度盈利。

不過,資本市場對於51Talk交出的這份答卷似乎不太滿意。據「子彈財經」觀察,截至財報發佈當日收盤,51Talk報收18.5美元/股,較前一日下跌0.54%,市值3.98億美元。而後的交易日,51Talk股價一直呈下跌趨勢,截至美東時間5月27日收盤,51Talk股價報收於9.73美元,跌幅5.63%,總市值為2.09億美元。

當然,資本市場也並非無故地對51Talk表現出“不看好”的態度。需知,與上年同期對比,51Talk淨利潤已縮水超八成,業務結構單一性愈發明顯,以及經營淨現金流同降近八成,這或許是51Talk當前在資本市場遇冷的重要原因。

對於51Talk而言,繼續盈利固然重要,但隨着主營業務的增長臨近天花板,儘快找到第二增長引擎似乎更為重要。

1、連盈6季

提起歐美外教,我們容易想到VIPKID;而談到菲律賓外教,我們腦海中浮現的極有可能是51Talk。

據「子彈財經」瞭解,51Talk是較早深度挖掘菲律賓外教資源的中國在線教育企業,自2011年成立以來,該公司便將菲教作為重點選擇和開發的資源。

事實上,51Talk實現扭虧與其押注菲教一對一模式緊密相關。

首先,菲教老師薪資成本更低。據51Talk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個菲教老師的薪資成本只有美教的四分之一。

其次,菲教課定價更低。同樣一節25分鐘的一對一課程,菲教均價在40-50元左右,而歐美外教的價格動輒120元以上。顯然,菲教低廉的價格對那些想給孩子更好教育但經濟實力不夠強的父母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三,菲教產能更高。51Talk創始人黃佳佳曾公開表示,同樣為學生提供在線英語教育,北美外教一般每週上1-2節課,而菲律賓外教每週可以上4-6節課,一個菲律賓外教的產能相當於歐美外教產能的3-4倍。

此外,菲教模型毛利率更高。51Talk CFO徐珉在2018年底的公開發言中稱,北美外教的模型毛利率基本上在20%左右,菲律賓的外教模型的毛利率則基本可達到70%左右。

當然,51Talk實現扭虧的另一個“成功密碼”在於城市下沉戰略。

為了避開市場飽和度、獲客成本雙高的一線市場,51Talk將業務更多定位在外教資源稀缺的二、三線城市。一般來説,相比一線城市的家長,非一線城市的家長對產品價格敏感度更高,也更願意進行轉介紹。

從財報數據來看,51Talk的下沉戰略成果極為明顯。

一方面,非一線城市用户佔比持續提升。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51Talk每四個首單客户中就有三個是來自二、三線城市。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非一線城市用户滲透率進一步增加,佔比達到72.7%。

另一方面,非一線城市用户對收入貢獻率持續增長。數據顯示,非一線城市在青少年一對一業務營收的佔比,已從2019年第一季度的72.8%增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74.3%。

得益於堅持菲教青少一對一及城市下沉戰略,51Talk活躍學生數總體呈上漲態勢。

據51Talk此前發佈的財報顯示,在過去的9個財季裏,除了2019財年Q4活躍學生數增長“踩了一腳剎車”,公司活躍學生數逐季攀升,已由2019財年Q1的22.74萬人躍升至2021財年Q1的39.27萬人。

而活躍學生數的增長,也直接拉動了51Talk營收的整體上漲。

根據已公開的財報,最近9個財季,除了2019財年Q4和2020財年Q4,51Talk營收逐季增加,已由2019財年Q1的3.23億元漲至2021財年Q1的6億元。

另值得注意,51Talk在研發費用率的控制上可圈可點。

51Talk財報披露的信息顯示,在過去的9個財季裏,該公司的平均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營收*100%)尚不足10%,僅為9.38%。其中,51Talk研發費用率最高出現在2019財年Q1,達到12.69%,最低發生在2020財年Q1,僅為7.39%。

當然,值得稱道的不止對研發費用率的控制,還有51Talk對管理費用率的控制。

根據51Talk往期財報,最近9個財季,該公司的平均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營收*100%)僅為11.88%,遠低於新東方的32.81%和好未來的24.23%。

總體而言,由於營收整體上揚,研發、管理等費用率又控制得當,51Talk毛利潤的增長被直接帶動了起來。

財報顯示,在過去的9個財季裏,除了2019財年Q4和2020財年Q4,51Talk毛利潤已由2019財年Q1的2.17億元上漲至2021財年Q1的4.41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51Talk單季毛利率一直維持在67%以上的水平。相比之下,新東方與好未來的單季毛利率均不及60%。

也正因為毛利潤總體增長,研發、管理等費用率控制得當,51Talk才得以繼續講述盈利故事。

根據財報,最近6個財季,51Talk一直保持盈利狀態。其中,該公司盈利最多出現在2020財年Q1,高達5080萬元,盈利最少發生在2019財年Q4,僅為152萬元。

2、賺錢少了

不過,51Talk的財務數據看似一片大好,實則暗藏隱憂。

最新財報顯示,51Talk實現淨利潤僅為8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5080萬元縮水超八成,高達84.25%。而且,該公司的淨利潤一直偏薄。從最近6個財季來看,其淨利率最低為0.38%,最高也不過10.43%。

事實上,51Talk淨利潤大幅縮水,並非無跡可尋。

據51Talk此前披露的財報顯示,在過去的9個財季裏,該公司現金收入同比增速在2021財年Q1降至最低,僅為14.74%,較2020財年Q2達到的最高增速35.47%少了20.73個百分點。

而現金收入增速放緩,直接影響了51Talk的營收增速。

根據最新季報,51Talk營收同比增速僅為23.29%,創下過去8個財季營收同比增速新低,比2020財年Q1達到的最高增速52.17%少了近30%。

更重要的是,與好未來、高途一樣,51Talk亦陷入了“營銷費用增速高於營收增速”的尷尬境地。

財報顯示,最近兩個財季,51Talk單季營銷費用增速均位於營收增速之上,且差距已從2020財年Q4的5.63個百分點擴大至2021財年Q1的18.82個百分點。

換句話説,如果51Talk的營銷費用與營收保持同樣的增速,那麼其獲得的營收數額實際要低於目前已披露的。而若想獲得當前的可觀營收,意味着51Talk勢必要投入更多的市場營銷費用。

因此,表面上招生、營收等數據的增長,並不意味着51Talk的獲客及轉化能力就很優秀。

此外,51Talk還屢遭用户投訴。「子彈財經」注意到,在多個投訴平台上,“霸王條款”“退費難”已成為用户們對51Talk的控訴焦點。

以黑貓投訴為例,在該平台上,有關51Talk的投訴合計高達806條,包括菲律賓外教口音重、教學體驗差、虛假宣傳、霸王條款、退款難等問題。

而上述投訴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或將降低51Talk的轉介紹率和續費率,進而影響公司營收乃至淨利潤。

3、第二增長曲線在哪?

客觀來看,51Talk淨利潤快速下滑,意味着其當前的業務結構正失去優勢。

51Talk目前業務主要分為四塊:菲教青少一對一、青少小班課、美教青少一對一、菲教成人一對一。其中,菲教青少一對一是該公司的第一支柱性業務,且對總營收的貢獻比重逐季提高。

51Talk往期財報顯示,最近7個財季,菲教青少一對一業務對該公司總營收的貢獻比重已由2019財年Q3的78.97%上升至2021財年Q1的91.54%。

不難看出,51Talk業務結構單一性愈發明顯。

或許也是因為業務結構過於單一,51Talk雖説至今已連續六季度盈利,但華爾街投資者們似乎並不買賬。

「子彈財經」翻閲51Talk過去一年多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發現該公司最高市值僅為6.31億美元,尚不及獨角獸公司的估值(獨角獸公司對估值的硬性要求是10億美元)。

而截至美東時間5月27日收盤,51Talk股價報收於9.73美元,跌幅5.63%,總市值僅為2.09億美元,僅相當於0.21個獨角獸。

需要提及的是,51Talk營銷投放的步伐在短期內停不下來。

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該公司創始人黃佳佳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中就曾表示,2021年將專注於用户增長和增強品牌推廣,以推動市場份額的擴大。

可問題是,若51Talk這樣做,需為此付出的代價或許並不低。畢竟,在強敵環伺、教培行業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靠“燒錢”實現獲客的投產比大概率會愈來愈低。換言之,如今靠投放獲得一個首單用户的成本大抵要高於之前。

而在需要加強品牌推廣的情況下,51Talk卻面臨現金流“吃緊”的窘境。

根據最新季報,51Talk經營淨現金流為0.3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73億元減少77.42%,較上一財季的1.89億元下滑79.37%。

因此,無論是要穩住股價,還是降低獲客成本,抑或是確保現金流安全,似乎都到了51Talk需儘快為自己未來找到第二增長曲線的時刻。

4、結語

當在線教育行業普遍面臨虧損時,51Talk靠菲教青少一對一模式及城市下沉戰略,實現連續六個季度盈利,其盈利能力固然值得肯定。

不過,51Talk能否一直盈利尚且存疑。畢竟,其所處賽道競爭愈發激烈,加之教培行業監管趨嚴,這些都會進一步推高企業的獲客成本。

更重要的是,51Talk的業務過於單一,意味着其天花板相對不高。而資本市場一直以來對51Talk的態度,也傳遞出其盈利故事已難獲認可,唯有找到第二增長曲線,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方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重估”。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