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號“瑞蚨祥”,從1822年位於淄博周村的萬蚨祥鍋店起步,進而在濟南、北京、上海等地最終成就傳奇。孟洛川在瑞蚨祥發展史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他的五代孫孟鋼一心想扛起祖業的大旗,卻屢屢受到商標權的掣肘。他從2015年起對“瑞蚨祥創始人”商標提出異議,6年後,終於迎來了他想要的終審判決。
承繼祖業路途艱難
新中國成立後,瑞蚨祥積極響應公私合營,隨着時代的發展,瑞蚨祥在1954年徹底與孟家脱離了關係。“瑞蚨祥”的商標,目前隸屬於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京瑞蚨祥公司)。
後來,孟鋼重拾祖業,因為商標權的關係無法用瑞蚨祥的名號,這也成了他最大的苦惱。幾經周折後,他註冊了“孟洛川”商標,用自己祖上的名字開始了創業。“2015年,‘瑞蚨祥創始人’這六個字,北京瑞蚨祥公司要註冊為商標,我提出了異議。”從這份異議開始,孟鋼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對祖上無形資產的爭取。
9日下午,記者見到了孟鋼。“這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書!”剛見面,他先遞過來這份承繼着其希望與夢想的判決書。
判決書的最後一頁,明確寫着“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有了這八個字就是塵埃落定了!”孟鋼説,自己的六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在需要寄回法院的宣判筆錄上,他寫下了感謝信,“謹向貴院孔慶兵審判長及各位法官道一聲辛苦了,感謝您和各位法官在審理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公正的判決,我代表孟氏家族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創始人後人有權承繼先祖歷史文化遺產
記者仔細查看了終審判決書,其中有這樣的表述,“創始人”與“使用者”歸一的觀點將損害創始人後人基於血脈傳承的利益和情感。
判決書如此表述,不同歷史階段的瑞蚨祥商號、商標的使用者均對商號、商標的商譽與知名度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裏當然無法脱離包括創始人孟傳珊先生本人及其後人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無論是出於家族的生存與發展,抑或是字號的經營與傳承,客觀上孟傳珊先生本人及其後人以或作為瑞蚨祥商號、商標使用者的投資人、實際控制人,或是管理者的形式在字號與品牌的發展與傳承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包含孟鋼在內的孟傳珊先生後人,既與北京瑞蚨祥公司同樣負有保護和傳承老字號的使命與責任,又享有因血脈相連承繼先祖歷史文化遺產的權利。事實上,孟鋼已以其個人名義在第25類服裝等商品、在第40類服裝製作等服務上申請註冊有圍繞瑞蚨祥商號、商標的創始人孟傳珊先生及其第二代後人孟洛川先生的商標。因此,北京瑞蚨祥公司作為瑞蚨祥商號、商標的使用者欲使“創始人”與“使用者”歸一於自身,必然將損害創始人後人基於血脈傳承的利益和情感,亦不利於雙方在各自的權利邊界範圍內包容發展,善意共存,以及“瑞蚨祥”老字號的保護與傳承。
“這將是一個里程碑”
説起當初對商標提出異議,孟鋼説他慶幸自己的堅持和篤定,“當時要打這個官司的時候,好多人都勸我,説會很艱難,不管是金錢還是時間將會耗費很大,並且結果估計很懸。”雖然沒有人鼓勵,但是孟鋼説,他自己認定了此事,他就要做下去,“對於祖上的無形資產,我們有傳承的權利。”
在3月5日收到法院的終身判決書後,他説自己的第一反應是,“真沒想到會是如此美好的結局,意外又不意外,看到判決書喜悦的心情是溢於言表。”
對於這次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孟鋼如此評價,“對於家族來説這是一個里程碑,當年我們率先公司合營是個里程碑,現在老字號後代可以承繼先祖無形資產又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孟鋼説,“瑞蚨祥”這個金字招牌從1954年離開孟家,到今年2021年隨着這份終審判決,可以説又以一種新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回到了孟家。為了表達自己的欣喜,他在第一時間將判決書發在了朋友圈,獲得了83個點贊,有很多的朋友留言,“實至名歸,發揚祖業,重任在肩,復興輝煌。”“傳承有序是道也”等等,還有人提出這份判決將成為範本,具有示範意義。
喜憂參半,責任更大了
在欣喜之後,孟鋼很快又平靜下來。“對我來説,喜憂參半,現在責任更大了。”孟鋼坦言,之前官司沒有最終判決之前,主要想的是要爭取權利,等到權利爭取到了,接下來想的就是如何將品牌真正發揚光大了。
現在的他躊躇滿志,他準備介入重拍孟洛川的電視連續劇,還有對祖上經商之道進行深入的挖掘。同時,自己的公司如何更好利用爭取到的祖上資產,他也在深思熟慮中。
“我一定讓這塊古老又現代的金字招牌,重新煥發活力。”孟鋼説這句話時,眼神中帶着堅毅。記者注意到,現在孟洛川的店裏,已經圍繞孟氏家族發展以及瑞蚨祥商業帝國的發展,做了很多的文化解讀。在店門口的影壁牆旁,面對“華”服的解讀,其中有一句話,“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也應有一件自己本民族的服飾。”
為了實現宏大的抱負,他説只能從祖上的經商之道需求答案,“爺爺和佛一樣,對誰都和善,他常常告訴我,咱們家是創業發展起來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常態。所以我在想,有國家對祖上無形資產的認可,我沒有理由做不好!”
對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記者也聯繫了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有限責任公司。撥打完電話,記者説明來意後,工作人員讓聯繫該公司的宣傳部。撥通宣傳部的電話後,該公司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負責產品的市場宣傳推廣,此事不歸他們管,並建議聯繫企劃部。後來,該公司留下記者電話,表示會讓企劃部聯繫記者,但是直到成稿前,並沒有接到任何該公司的電話。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