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 央行為快速升值的人民幣“降温”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12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今天晚間,央行宣佈,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決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9%。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今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末,外幣存款餘額1.02萬億美元。市場預測,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凍結約200億美元的外匯流動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央行此舉可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對美元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其中,美元、港幣存款按原幣種計算繳存存款準備金,其他幣種的外匯存款折算成美元繳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則指金融機構交存央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

疫情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上行。美元兑人民幣中間價由2020年5月29日的7.1316,持續震盪下行至2021年12月1日的6.3693,日漸接近“811匯改”後的歷史低位。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也從2020年6月5日的91.69點,一路上行至2021年11月30日的102.76點,歷史罕見地突破了100點的重要防線。

光大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疫情以來助推人民幣匯率強勁上行的力量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疫情對美國和歐洲的不均衡衝擊推動美元指數趨勢性下行;二是,我國持續強勁的出口增速推動了貿易順差的擴張,進而帶動銀行結售匯差額擴大;三是,疫情影響下,美國貨幣寬鬆程度強於國內,導致中美利差擴大至歷史高位以及美元流動性過於充裕。

温彬認為,人民幣單邊的快速升值對我們的經濟和企業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小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的壓力,它們會承擔匯兑的損失以及面對出口競爭力下降的局面。

他説,從目前的外匯市場看,央行及時採取政策措施,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以減少外匯市場美元的供給和流動性,從而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今日消息傳出後,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立馬直線下跌超200基點。截至20時50分左右,離岸匯率已跌至6.3750,在岸匯率報6.3724。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人民幣已進入築頂階段。向前看,前期推動人民幣匯率上行的三重因素已經開始呈現出分化跡象,美元指數呈現出企穩反彈態勢,我國出口增速大概率將延續趨勢性下行,中美貨幣寬鬆程度將趨於收斂。因而,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上行的概率已經不高,但短期內大幅下行的概率同樣不高。預計已進入築頂階段的人民幣匯率(美元對人民幣),後期或將在6.3-6.7的區間內保持雙向波動。

據瞭解,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工具之一。從2005年1月15日起,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統一調整為3%;2006年8月,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從3%上調至4%;2007年5月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4%提高到5%。在沉寂了14年後,央行分別於今年5月31日和12月9日宣佈上調存準率,兩次上調幅度都是2個百分點,調整幅度明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