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馬慕傑
來源丨投中網
很多時候,有所選擇也是痛苦的。這一次,張亞明深切體會到了糾結的滋味。
2020年5月,張亞明公司啓動了一輪新融資。令他意外的是,拋來橄欖枝的投資機構絡繹不絕,各家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企圖參與這輪融資。
“有的基金強調自己的品牌名聲,有的突出老牌基金的價值投資優勢及資源賦能能力,還有的拿出了更高的估值……”張亞明感慨稱,從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項目也能如此搶手。
在這20多家主動示好的投資機構中,其中一家機構項目負責人的做法着實讓張亞明感動。儘管相比其他大基金而言,這家機構既沒有很高的溢價,也沒有響噹噹的名氣。
“先不説敬業精神,他(機構項目負責人)的孝子之心我很敬畏。”張亞明説,這位項目負責人在回家照顧病重家人的同時仍在密切跟蹤公司的融資進展,幾乎每天都會與其通電話。
這樣的“誠意”,張亞明實在難以拒絕。
作為一家醫療賽道的公司創始人,張亞明從未像現在這樣深刻感受過“受寵若驚”。創業兩年來,如此熱鬧的情景,張亞明還是第一次遇見。
這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行業紅利這個真實且客觀的主要因素支撐。事實上,2020年,不僅是醫療賽道的IPO大年,更是行業融資大爆發的一年。
“醫療產業在未來十年會發生巨大的變化,2020年正是這個大變化的開端。”北極光創投執行董事宋高廣對投中網稱。
“搶”到就是賺到,醫療產業變革序幕正式拉起
在2020年的醫療創投圈,哄搶項目的現象並不罕見。
據宋高廣透露,他手裏的幾個醫療項目基本都得到了眾多機構的青睞與搶押,有許多基金合夥人都紛紛與其聯繫,試圖拿到為數不多的開放份額。
“我們有一個項目新一輪的機構名額只有1-2家,但目前排隊的機構就達到了17家。”宋高廣表示。
可見當前,醫療項目的火爆程度簡直超乎想象。
不過,以宋高廣本身感受醫療賽道的融資市場,他認為這種火熱的形勢其實有所分化與集中。換句話説,整個醫療健康領域垂直賽道眾多,但資本似乎只追捧某些賽道與某個階段。
“今年醫療領域最熱鬧的賽道集中在醫療器械端,尤其那些偏成長期的項目比較容易受到機構的哄搶。這是因為,一方面,不比那些醫藥企業的鉅額資金缺口,醫療器械企業的融資額度有限;另一方面,相對晚期的醫療器械公司整體數量也並不多。”宋高廣對投中網表示,生物醫藥賽道的“項目爭奪戰”大多集中在細分領域龍頭身上。
知名機構的投資案例情況或許更為直觀。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經緯中國(下稱“經緯”)對外披露的所有投資項目中,生物醫療領域的項目數量佔比最多;同時期內,高瓴也同樣重注醫療健康賽道。2020年1-8月,高瓴共出手了54個項目,其中醫療健康項目達18家,數量最多。
近幾年,經緯的醫療投資趨勢在往產品導向的公司靠攏。在醫療器械賽道,經緯投出過沛嘉醫療、科美診斷、星童醫療等;在創新藥領域,經緯投出了Ansun、岸闊醫藥、華輝安健、益方生物等。
對於投資佈局,經緯董事總經理喻志雲表示,“經緯深耕醫療領域十二年,在數字醫療、器械診斷、醫療服務這些子領域有了較為完善的佈局和豐富的經驗,未來我們會繼續保持我們在這些子領域的優勢。三年前,我們看到了創新藥在中國的巨大機會,開始追趕,現在已經投資了十餘家創新藥公司,很多都是前沿的first-in-class。”
而眾多機構之所以將投資視線瞄向項目融資的後期階段,與2020年醫療賽道二級市場的火爆息息相關。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醫療健康企業IPO的數量為49家,與2019年23家相比漲幅高達113%。並且,2020年醫療企業IPO投資者回報倍數最高高達67倍。
宋高廣直言,伴隨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革與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紅利釋放,醫療健康領域的企業在資本市場迎來巨大的退出窗口,這直接帶動了醫療行業一級市場的持續火熱。為了快速退出,Pre-IPO階段自然成為投資機構爭相入局的好時機。
“尤其是今年醫療領域二級市場的異軍突起,投資人逐漸意識到,選擇在後期階段入局不僅風險有所釋放,也可以博得相對不錯的投資回報。”
與此同時,宋高廣認為,近兩年,一些大型醫療VC轉型PE的行業趨勢以及醫療併購基金的大規模出現,也預示着未來國內整體醫療產業會發生鉅變。
“在新的行業週期裏,從行業整合角度,如今‘搶’到龍頭企業就意味着未來有可能變得更大與更強。而這或許正是當前眾多投資機構在醫療一級市場哄搶項目的原因之一。”宋高廣稱。
2020年醫療融資大爆炸:投資均值5年最高,巨頭下場攪動行業生態
當機構以爭先恐後之態扎堆湧進醫療賽道,隨之入場的無疑還有巨量的資本。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20年至今,在醫療行業活躍佈局的VC/PE數量近千家。其中,鼎暉投資、北極光創投、經緯中國、毅達資本、高瓴資本、啓明創投、華蓋資本、夏爾巴投資等知名機構均紛紛入局下注。
2020年前8個月,整個醫療行業的融資事件數量達440個,融資總金額達804.49億元,單筆融資均值高達1.83億元,為近五年同期最高。
而除了國內機構在醫療賽道爭相搶灘佈局外,黑石、凱雷等國際PE巨頭也加入了這場“分羹盛宴”。
2020年7月9日,黑石宣佈旗下BlackstoneLife Sciences V基金獲得超額認購,基金規模達46億美元,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物醫藥基金。
兩個月後,即2020年9月1日,凱雷宣佈購入中國生物醫藥公司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立泰”)5%的股份。
實際上,凱雷在中國市場出手的醫療企業不止信立泰一家。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在中國醫療市場,凱雷的投資標的包括微創醫療、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機構艾迪康等。
“醫療產業現在才剛剛開始,因為我們中國可能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內需,我們的社會保障網絡裏面最關鍵的一個部分就是醫療,這裏有非常大的需求。”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曾表示,中國市場存在一些有意思的機會。
在張磊看來,當前中國的生命科學正處於寒武紀階段,即生命大爆發階段,各種各樣的物種全部出現。這背後的原因不僅有監管方面,還離不開市場經濟的驅動。如今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的爆發正是源於天時地利與人和。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重磅玩家開始殺入醫療賽道,在做強行業“蛋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攪動了機構端的市場格局。
“市場上其實有很多小型醫療基金都對高瓴、黑石等這些機構在醫療賽道的投資動作有一定微詞,認為他們打破了原有的市場規則。這本身無可厚非,因為小機構本身對項目估值相對比較敏感。”某醫療領域投資人趙海鵬對投中網透露。
那麼,在醫療投資的戰場上,面對這些私募巨頭的“猛攻”,那些早期VC又該如何與之競爭?
在宋高廣眼中,深耕早期投資,尤為考驗團隊的專業度和前瞻性。尤其對於早期項目來説,VC機構的相對優勢與發力點在於投後賦能。“不同於PE巨頭將主要資源傾注於大企業的策略,VC可以把每一個早期案子的投後做重。這或許是小型機構圍獵早期項目的重要砝碼之一。”
在泡沫裏“淘金”,抓準“確定性”是關鍵前提
狂歡與繁榮之下往往暗藏泡沫。
當醫療賽道成為2020年資本市場聚光燈下的焦點那一刻,估值泡沫的風險就難以避免。
“目前有些醫療項目的估值甚至有些偏離理性,特別是那些15億元以上的項目,很難説沒有水分在裏面。”趙海鵬對投中網直言。
一些頭部機構的投資人也提到,醫療賽道出現了估值泡沫和項目爭搶問題。比如一些估值很高的新藥公司,最終還是有研發失敗的風險,這樣的因素並沒有被充分地考慮。另一方面,與國外的可比公司相比,國內許多公司估值更高,但是面對的國內潛在市場卻比國外小很多。
不過,喻志雲認為,當前醫療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存在一定泡沫屬正常現象。
“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是不可能沒有泡沫的,就好像我們在快速過一條河的時候,不可能一點水花都沒有,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也有過泡沫。但從長期來看,毋庸置疑創新藥會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大賽道的整體市場也有着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它的潛力會像互聯網一樣,先追平中外的差距,再完成超越。”喻志雲稱。
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許小林也曾提到,(醫療行業)裏面有巨大的泡沫,這是一個短期的現象。
從投資的角度,某種程度上,估值泡沫符合市場規律。這是因為,適度的泡沫通常可促進行業創新。有觀點還指出,泡沫裏面有黃金,在資本市場上,要敢於“與泡沫共舞”。
可這並不容易。要知道,黃金的周圍盡是“沙子”。這意味着,在泡沫中“淘金”的關鍵前提是,要認準哪個是“金子”,哪個是“沙子”。
宋高廣告訴投中網,技術壁壘及團隊能力是其投資醫療項目時的重要判斷標準。那些與時代發展趨勢相悖或已處競爭紅海的醫療項目,基本不在北極光的考慮範圍內。
而“不追風口”則是經緯中國投資醫療賽道的基本原則。尤其在生物醫藥這個高風險、高壁壘的行業,經緯的策略不是追熱點,而是提前去發現未來的熱點。
“無疑,創新藥有其固有的風險。經緯會通過對技術進化的把握來駕馭風險。例如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這兩大方向,很多第一代的公司的產品已經獲批,那麼我們去投第二代的產品,它的創新性是依然很強的,但是風險更加可控。”喻志雲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亞明、趙海鵬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