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桔
今年上半年,醫藥股表現強勢,由此帶動了醫藥主題基金淨值表現明顯優於其他類別基金,但在淨值增長的同時,基金規模卻未跟上,多數基金仍維持在迷你狀態。值得關注的是,很多醫藥類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從業資歷尚淺,尚未經歷一輪牛熊週期洗禮,一旦出現醫藥股熱潮退卻,不排除部分基金經理執掌的產品淨值出現大幅縮水的可能。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中信一級行業分類排名中,醫藥主題憑藉年內36.20%的漲幅遙遙領先,而內地公募基金排行榜上,醫藥主題基金也擠走科技主題實現霸屏效應,暫居首位的產品漲幅接近70%。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醫藥主題走紅的邏輯頗有些復刻去年科技主題異軍突起的軌跡,然而很多淨值表現排在前列的醫藥主題類產品至少在近一季度末的規模仍頗為迷你,如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兩類份額彼時加總的規模就不到1.5億元。對於目前火爆的醫藥類主題基金,讓人擔憂的是掌舵的基金經理基本上屬於專攻醫藥的單一人材,複合型選手較為罕見。如此情況下,一旦醫藥主題熱出現減速或退潮,則單一型選手所管理的產品淨值很可能會大幅波動。
醫藥主題類基金淨值表現首尾分化
安信消費醫藥主題業績“墊底”
截至6月22日收盤,年內醫藥主題類公募實現悉數上漲,但是這一陣營中首尾的業績分化還是頗為明顯的,就主動型產品來説,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A的淨值增長率超過了70%,而排名暫時墊底的安信消費醫藥主題迄今的淨值增長率卻僅有5.93%,首尾差距超過60個百分點(剔除掉5月份剛成立尚在封閉期的一隻次新基金)。
就原因來看,《紅週刊》記者發現,排名靠前的醫藥主題基金在首季的股票倉位大多出現下降,基本上將絕大部分的股票倉位鎖定在醫藥主題上,如暫居首位的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的倉位就從去年四季報中的92.54%降至今年一季報的76.83%;暫居次席的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的倉位從四季報中的91.06%下降至今年一季報中的80.82%。對比來看,這一陣營中暫時墊底的安信消費醫藥主題的倉位卻從去年四季報時的92.48%微升至今年首季末的92.96%。
在十大重倉股上,創金合信醫療保健一季度10只重倉股均來自於醫藥板塊,其中有9只個股年內漲幅超過60%,而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重倉股同樣如此。但是,安信消費醫藥主題的一季度前十重倉股中卻只有兩隻醫藥股,分別為第一大重倉股長春高新和第七大重倉股麗珠集團,兩者合計的持倉市值佔淨值比為17.21%。需要注意的是,這是該基金對醫藥股配比近三個季度中較高的一次,在其前兩季財報中,十大重倉股中僅有長春高新一隻存在,持倉佔淨值比不到7%。
對此,該基金經理陳一峯在季報中坦言,持倉股票中泛消費類居多。來自天天基金網的資料顯示,作為安信的明星基金經理,陳一峯同時管理着5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但從今年以來的業績回報看,除去安信價值精選達到14%一線外,其餘產品均在個位數徘徊。記者查閲相關基金財報,除了價值精選首季重倉了麗珠集團外,餘下的基金產品對醫藥股並沒有重倉佈局。如是推斷,不排除陳一峯有誤判今年醫藥股行情的可能。
對此,長量基金分析師王驊指出,或許嚴格來説安信消費醫藥主題並不能算成醫藥主題基金,從全部持倉看2019年中報和2019年年報中披露基金的醫藥股倉位均不超過15%,基金主要持有的還是家電等消費板塊,對應基金長期重倉的個股如格力電器、海爾智家等在疫情期間波動加大,也導致了基金整體業績不佳。
醫藥主題基金篩選標的投資邏輯切換
績優迷你公募產品需提防踩踏風險
經歷了年初科技爆款的一陣喧囂後,目前新發主題類基金的重心似乎在轉向醫藥,但就目前醫藥主題公募來説,選擇到合適的醫藥標的恐怕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Wind資訊數據顯示,剔除次新股外,年內漲幅翻番的醫藥股超過30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股票分別是英科醫療、碩士生物、未名醫藥,三者分別與手套、核酸檢測、疫苗研發有關,可以看出它們的走強與“戰疫”特殊背景有關。在個股漲幅排行榜上,一季度內地公募重倉股中前十名中所包含的3只醫藥標的:長春高新年內漲幅約為73.95%,排在漲幅榜的第60位;邁瑞醫療年內漲幅約為62.73%,排在醫藥漲幅榜的第73位;而A股醫藥股中的“市值一哥”恆瑞醫藥年內漲幅僅為28.38%。
記者通過採訪獲悉,醫藥類基金經理們將疫情帶來的投資機會大致分為三個層次:表象的層次就是口罩、消毒液等高頻消費品;深一層次的產品就是檢驗和疫苗這類健康人羣使用頻次較低但壁壘較高的產品;最深層次的產品是需求極為剛性的住院和包括呼吸機在內的重症患者的治療性產品。此外,對於醫藥各類子板塊中較為滯漲的中藥板塊,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其崛起的契機就是證明其在治療新冠中的有效性,一個例子就是生產蓮花清瘟的以嶺藥業年內漲幅已經超過150%。後戰“疫”時代,醫藥股的投資邏輯或許邁向深一層次的階段。
二季度以來,內地公募基金對於醫藥股的調研力度明顯加大,其中不乏有明星公募基金經理的身影。以陳光明旗下的睿遠基金為例,6月份以來,睿遠基金調研的11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醫藥行業,如碩世生物、開立醫療、康弘藥業、華東醫藥和特寶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醫藥股強勢表現下,很多醫藥主題類基金規模未能同步有效放大,特別是來自部分中小公司快速走紅的產品,較為有限的升幅導致規模依然迷你。這種情況下,未來一旦醫藥板塊出現回調,則很可能會面臨一定尷尬:一方面重倉標的由於佔組合比例較高或對淨值殺傷力巨大;另一方面基金經理被迫需要多預留出現金來防備基民贖回,這必然反過來又會造成操盤手賣股票殺估值。
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分析:“醫藥基金強勢背後,相當部分醫藥生物股票,除生產防疫類物資的公司業績成長突出,大部分公司產品由於醫院診療受限銷售情況一般,尤其是醫療服務受疫情影響業績還將面臨較大調整壓力,股價漲幅較難匹配其基本面。”他同時強調,考慮到疫苗概念股最近5年平均15%的年化複合淨利潤增長,要顯著高於醫藥行業平均的6%,不排除確實有個股能在疫情長期不退情況下走出長牛走勢。不過這應該不是整體行情,而是個股行情。
醫藥類基金經理能力圈較單一
抗風險能力仍待時間檢驗
《紅週刊》記者瞭解到,通常公募基金公司的醫藥基金經理都是來自於公司自己培養的醫藥行業研究員,但近年來也有從賣方券商的醫藥分析師直接轉型去公募做醫藥基金經理的,這説明這一市場人才相對短缺。
近期,上海明星醫藥主題基金經理於洋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離職事件引發公募圈的反思,其由券商醫藥分析師轉投公募做醫藥基金經理的時間不過也就兩年多一點。作為一度的公募醫藥一哥,於洋選擇去職的原因尚不得而知,但是醫藥類基金經理潛藏的問題卻有待重視的。統計數據顯示,醫藥類主題基金經理雖然普遍是生物或者醫學專業的高材生,但任職基金經理時間普遍較短,如創金合信的皮勁松任職僅為1年半左右,寶盈基金的郝淼任職時間還要略短於他,同樣任職時間不到2年的還有交銀基金的樓慧源等。他們上任迄今,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牛熊週期洗禮。雖然專業知識讓他們對醫藥股基本面的把握能力往往遠超對股市投資規律的認知,但從業時間的過少還是讓部分基金經理在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乃至醫藥行業性風險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短板。若進一步梳理醫藥主題舵手們所管的產品,可發現僅有個別能覆蓋其他領域的全能型人才,如農銀匯理基金的趙偉,在他目前在管的5只產品中,當前醫藥主題的公募產品就有兩隻,餘下的3只皆為全市場覆蓋類型。
對於醫藥主題公募的潛在風險,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基金經理皮勁松表示:“當前風險一個是相對其它行業而言,估值會有一點壓力;另一個是醫藥行業受政策影響大,所以需要密切關注政策的影響,比如藥品和高值耗材集中採購降價幅度超預期的風險。”
“作為股票型醫藥基金,仍然會進行較高倉位的醫藥股配置,通過適當分散和挖掘新品種來適當平抑回撤風險,醫藥板塊的長期投資主線是尋找較少受到政策打壓的優質公司。”廣發醫療保健基金經理吳興武則如是表示。
附表 部分醫藥主題基金年內收益率一覽
(本文已刊發於本期《紅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