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A高增長不再,全年增速下調至30%,始祖鳥能挑起安踏大梁嗎?
文|AI財經社 邵藍潔
編輯|孫靜
8月24日,安踏發佈2021年上半年財報,營收228.12億元,同比增長55%,毛利同比上升72.8 %,淨利同比上升131.6%至38.4億元。僅以半年內的營收計算,安踏已經超過了阿迪達斯中國的182.98億元,但距離耐克中國的273.4億元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8月24日財報發佈後,安踏股價僅微漲0.65%,至25日大跌6.83%至159.5港元/股。從這份財報,資本市場嗅到了什麼信號?
FILA營收增幅連年下降
今年上半年,FILA繼續延續業績支柱的角色。FILA營收108.27億元,同比增長51.4%,在總營收中佔比47.5%;毛利率為72.3%,同比上升1.8%;安踏主品牌營收105.78億元,同比增長56.1%,在營收中佔比46.4%,毛利率為52.8%,同比上升11.2%。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品牌的營收差距越來越小,安踏和FILA營收僅有不到3億元的差距,在營收佔比上,差距也僅有1%。
2007年,FILA將其在中國區(包括香港、澳門地區)的權益以48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百麗國際。兩年之後,百麗將這一權益以3.32億元的價格賣給了安踏。一直到2015年,FILA才實現了扭虧。安踏品牌總裁鄭捷曾表示,2018年FILA全年銷售增速超過80%,全年流水超過100億元,是為安踏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但安踏一直未在財報中單獨披露FILA的運營情況,直到2019年7月被不同的做空機構質疑,渾水發佈了針對安踏的5份做空報告,稱安踏體育對FILA的財務數據造假,門店數量不可信,“殺人鯨”(Blue Orca)在做空時,同樣也提出FILA品牌收入嚴重不透明。
2019年半年報,安踏首次公佈FILA的相關數據,在期內,FILA大中華區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788家,實現營收65.38億,貢獻了安踏四成以上的營收,增速高達80%,毛利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而安踏主品牌在這一期間的增速為18.3%。
整個2019年,FILA實現收入147.7億元,增速達73.9%,營收佔公司總收入約 43.5%,同比提高8.3%。到了2020年,FILA實現營收174.5億元,佔總營收49.1%,份額繼續上升;安踏品牌的營收為157.49億元,佔總營收44.3%。
對比2019年首次公開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3日,FILA的門店數量一共有1979家,兩年之間增加了191家店,營收增速則從80%降到了51.4%。在半年報後的分析師會議上,安踏管理層又釋放了調低下半年預期的信號,當時鄭捷表示,“有信心全年整個FILA的流水目標增幅在30%以上。”這或許是股價下跌的一個原因。
分析師會上,鄭捷也給出了FILA的一些發展規劃,包括會推出高爾夫和滑雪等新產品系列,會繼續深化FILA運動鞋在整個FILA的佔比,與頂尖的IP合作等等。
户外品牌會複製FILA的故事嗎?
定位於高端時尚運動品牌,FILA過去幾年增長和毛利都在70%左右,遠遠高於定位於大眾市場的安踏、李寧等一眾品牌,是安踏營收和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FILA的增速降到30%,那麼安踏的增長動力還有哪些?
從安踏集團的品牌羣來看,主品牌安踏一直着眼於大眾市場,但今年上半年剛剛發佈了一個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對於增長、渠道、細分品類都作出了詳細規劃。按照規劃,安踏品牌五年流水複合增長目標18-25%,在保住基本盤的情況下,要進一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開店,之前這是FILA的優勢地盤,安踏在籃球、足球、女子等細分品類上,產品和價格升級也將同步進行,很明顯,安踏想要變得更高端一些。
至於安踏收購的迪桑特DESCENTE、可隆體育KOLON SPORT等户外品牌,在上半年財報中,分別有178和151家門店,包括這兩個品牌在內的“其他品牌”上半年營收是14.1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106.0%。
在財報之外, 安踏聯合其他財團收購的亞瑪芬中國的增長主要是來源於始祖鳥,今年也是一個雙位數的增長。這似乎是另外一個FILA的故事的開端--規模小、增長快。不過高端户外用品市場的規模並不大。
“户外的這幾個品牌,在未來的增長應該會超過原來兩條曲線(安踏和FILA)的增長率。”但是鄭捷也表示,“高端品牌的運營模型,主要追求高質量增長,注重單店質量, 高店效、高坪效、高折扣,不以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