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在《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發佈後,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基金“大V”以及基金公司已紛紛開始探索新模式。未持投顧牌照的代銷機構或以投顧策略輸出的方式尋求與持牌機構的合作;部分活躍在各平台的“大V”已入職持牌券商、基金公司旗下投顧持牌子公司。
投顧新規顯效
2021年11月,廣東、上海、北京的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機構相繼收到了當地證監局下發的《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通知》出台後,第三方基金銷售平台紛紛下架了基金組合。如天天基金網的組合寶,其所有基金組合均已暫停一鍵申購,不過已跟投的客户可以選擇贖回、調倉和跟調。同時,一些在平台上從事基金組合業務基金“大V”也受到波及。
部分未持投顧牌照的基金第三方代銷機構已經着手全面轉型。一位基金代銷平台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們平台上的部分組合在2021年12月31日就已解散,基民手上的投資組合已解散為單隻基金持倉。”
部分平台暫時僅下架組合產品,沒有其他整改動作。某第三方代銷機構人士表示,對於不具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的基金銷售機構整改期為2022年6月30日,所以目前其所在的平台只是把原有的組合都下線,沒有其他整改動作。上述兩位人士均稱,目前組合未出現大幅贖回的情況。
未持牌機構的轉型路徑也逐漸浮出水面。某資深第三方代銷人士李磊(化名)表示,目前來看,有投顧牌照的機構以投顧策略輸出的方式與未持牌的代銷機構合作是可行的,不過在基金投資組合的展示頁面須由持牌機構製作。此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通知》會加速基金銷售機構和擁有投顧牌照機構的合作速度,未來這一合作趨勢將更為普遍。
“大V”積極轉型
除了第三方代銷機構以外,此前從事基金組合業務的基金“大V”也積極轉型。李磊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已有頭部‘大V’入職了證券公司,還有‘大V’入職了基金公司旗下具備投顧牌照的基金銷售子公司。‘大V’入職後進入公司產品部,工作內容主要圍繞產品和服務,與之前基本一樣。而公司對‘大V’也有業績和存量規模的考核。”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有“大V”將自己的組合及IP出讓給了具備投顧牌照的基金第三方代銷機構,但“大V”自身未入職。還有一種情況是“大V”本身不入職,但由其助理入職或簽訂一份外包協議。
投顧牌照價值凸顯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通知》出台後,最大的改變在於此前“大V”或基金公司等提供的組合未來都將轉化為投顧產品。這一改變將涉及收費以及投顧自主調倉,與此前由基金公司或“大V”階段性告知投資者怎麼調或一鍵跟投的模式不同,投資者買入的組合由投顧直接調倉,無需自己操作。
“投顧新規有利於投顧行業在合規的情況下發展得更長遠。”資深基金人士表示。
此外,對基金投顧業務的進一步規範令投顧牌照價值凸顯,這讓一些尚未獲得投顧業務資格的公司更加渴求這一牌照。“如果沒有牌照就只能銷售單品或者有投顧牌照機構的組合,這會讓銷量大幅下滑。”一位第三方銷售機構人士表示,“我們希望儘快拿到投顧牌照。”
目前,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工作開展超兩年,已經有59家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資格試點的備案函,包括24家公募基金、29家證券公司、3家銀行和3家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