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言】
半導體、光伏、電池及無人機,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相關技術的開始階段,日本企業在研發、生產、市場開拓上優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進入21世紀以後,隨着日本的經濟政策從以產業為重點改為以金融主導,金融萬能論佔據政治經濟中心後,人們看到企業那裏開始出現產品更新慢、後續研發嚴重不足等現象。在國際市場不斷擴大的時候,日本國內市場卻逐步收縮。
政治上,在小泉純一郎時代還只是通過參拜靖國神社顯示以鄰為壑的態度;到了民主黨執政時代,更是挑起領土爭端與周邊國家嚴重對立;到了安倍晉三執政期間,日本與韓國、朝鮮的關係緊張起來;岸田文雄執政後,日俄關係走到了戰後的谷底。
經濟上,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走入“失落的十年”,進入21世紀後,日本迎來了“失落的二十年”,然後在2010年以後通過安倍執政,將這種經濟現象延伸為“失落的三十年”。
這期間,日本半導體從佔世界市場50%以上,縮減到不足10%;光伏方面的產業促進政策早已匆匆離場;鋰離子電池等技術是日本企業發明的,松下電器曾是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家,但如今在世界最有影響的5家電池企業裏,已看不到松下電器的影子;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已經開始研發使用無人機來噴灑農藥等等,但無人機在日本一直不温不火,至今不能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之地。
今天,日本在世界經濟中依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是機器人。但在連續三十年的失落中,日本的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量子計算能力等均不能在世界佔主流位置,政治上更從2022年開始推行經濟安全保障法,切斷了日本與主要經濟大國之間的聯繫。日本機器人產業會不會受影響,像半導體、電池等產業一樣,從主角退為配角,緊接着進入跑龍套階段?日本是不是更願意享受跑龍套的角色?
可以説,機器人產業的未來,其實是日本產業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機器人導入比率開始嚴重下滑
日本經濟產業省製造產業局產業機械課內有一個專門負責機器人的組織——機器人政策室。
機器人政策室負責相關的產業政策研究,出台機器人政策,定期出產業報告。到目前為止最新版的報告公佈於2019年7月。
從2019年7月的報告來看,日本機器人產業出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從2012年安倍晉三當選為日本首相,到經產省統計機器人方面數據的2017年,日本機器人的導入數量從世界第一的位置逐步後退,在增長率方面已經和中國拉開了巨大的距離。
僅2012年一年,日本共導入機器人28680台,數量居世界第一;而當年中國導入的機器人為22987台,居世界第三。到了2017年,日本一年導入機器人45566台,和2012年比增加了58.9%;而中國一年就導入了137920台,是2012年的近6倍。
不論數量還是增長率,中國已全面碾壓日本。
在機器人導入方面,日本不僅比中國遜色,和其他國家比也落後不少。從增長率看,日本要大大落後於北美、韓國,只比德國高了一些,和世界平均(139.3%)比,也相差甚遠。
出處:日本·依靠機器人推進社會變革會議,2019年7月的報告。
第二,日本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地位逐年下降。從中國市場看,日本生產的機器人已經不再是主流,各國企業的追趕讓日本機器人愈發平常了起來。
還是看經產省發佈的相關數字:
2012年,中國市場需要的機器人中,中國自己的產品只佔了13%,日本產品佔了65%,從其他國家引進的佔22%;
但到了2017年,中國製造的機器人在佔比上實現了翻倍,達到27%,數量更是從2012年的3000台增加到了37800台,日本的佔比則下降到44%,雖然依舊是中國引進機器人的最重要的國家,但重要性已出現了下降;
更為重要的是,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的機器人在佔比上從2012年的22%提升到了29%,這説明不僅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在5年時間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上其他國家也在努力追趕日本的步伐。
第三,在機器人的使用方面,日本落後於韓國及德國,雖然依舊比其他國家和地區高,但今後繼續導入機器人的空間不大。
還是從經產省發佈的數據來看:每萬人中機器人的密度,在韓國為710台,德國658台,日本不到韓德的一半,僅為308台。當然日本比美國(230台)、中國(97台)要高很多,但中國追趕的速度非常快。
家底與自救
日本企業在失去半導體、電池、光伏、無人機等成品的優勢後,暫時保留了在半導體封裝、電池正負極及隔膜、單晶及多晶硅的生產能力、無人機用馬達等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
也因此,日本如今更願意從成品退入關鍵原材料、關鍵零部件領域,做到只賺不賠——日本成品在造價、市場開拓上不具有優勢;但在關鍵產品上保有唯一性,企業能享受市場發展中的利益,同時無需承擔因成品的相互競爭、新產品開發失敗等等而出現的風險。。
在機器人產業中,微笑曲線兩頭,一個是材料,另一個是系統集成。日本企業在複合材料、樹脂、智能材料、控制、通訊、傳感器等細分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在系統集成上,日本企業在加工機、機器人系統、信息處理機等方面有較多的積累,這些保證了日本機器人企業的盈利能力。
此外,日本企業資本充足,但對機器人研發的投資不多,導入的機器人有限,因此日本企業正努力拓展機器人的使用範圍——只有在新領域獲得成功,日本機器人產業才能繼續發展。
換個直白的説法,機器人開始進入日本社會的各個領域,發展的路子在不斷拓寬。
如果在街頭看到一位美女或帥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人家,伸出鹹豬手去摸摸對方的臉或手,立即得到的結果是什麼,不説自明。但在東京澀谷街頭,有位美女一天24小時站在那裏,一幫紅男綠女裏三層外三層地圍着看,不時有鹹豬手伸出,但沒有挨巴掌,只會聽到從附近的揚聲器中傳出的一句很禮貌的警告:“請不要觸摸!”——這位“美女”是個機器人。
日本研發出的“美女”機器人之一
這種能講話,會用脈脈含情的眼神和人交流的機器人,在日本社會中還不是很多,而機器動物就非常多了。
比如索尼開發出來的機器狗AIBO,曾在日本賣得相當好。這種狗會行走,能做出和真狗一樣但又有些像漫畫、有些誇張的動作,很受不能養狗的公寓老人的喜愛。帶着這樣一隻機器狗在家裏散步,和小狗説説話,也聽小狗用人能聽懂的語言和自己對話,對於孤獨老人來説,能在相當程度上緩和孤獨感。
在日本老人院,除了AIBO那樣的機器寵物外,還能看到能夠幫助老人排便或幫助卧牀老人洗澡的機器人。由於護工收入過低,人手相當缺乏,日本養老院導入機器人的願望很大,但目前的機器人能多大程度上滿足養老院的需求,在製造成本上能否做到低廉,還是很大的問題。
這些年去日本看到的較大變化是,政府機關的前台已經有相當多的地方換成了機器人,能用日語、中文、英文回答來訪者的提問,引導來訪者去相關的科室或會議室。一些辦公大樓也開始使用機器人巡邏,遇到緊急情況,機器人雖然不能直接控制相關人員,但拍攝錄像、給後台人員提供準備時間等等,這些功能在解決問題時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實際上,日本製造的更多的是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機器人。除了我們日常在電視中看到的汽車焊裝工序中使用的機器人外,不少固定的作業,使用機器人要比使用工人更能保證質量的穩定。
比如在福島發生核電事故後,日立、東芝等核電企業都在研發相應的機器人,試圖通過機器人來調查核電站事故狀況,並在一定程度上對事故做出處理。不過處理情況如何,能夠得知的信息還非常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估計問題也不少。
和日本外交、軍事方面的人員談機器人時,他們更多是把關心點放在軍用機器人上,比如無人潛艇、裝有爆炸裝置的無人機等,這些今後在戰爭中的使用將極大擴增。製造機器人的大國,自然也是軍事機器人的大國,在導彈等遠程武器之外,這些機器人的使用將大大改變戰爭的進程,讓戰爭變得更具有破壞性,更能夠以極快的速度讓人類歷史發生倒退。
結語
受中國等國家、地區在機器人成品方面的追趕影響,日本在國際成品機器人市場的佔比今後會進一步下滑,但幾十年來對機器人的研發、生產,讓日企不一定會被擠壓到牆角,不可能毫無回擊之力。
真正讓日本機器人產業最終走向破敗的,依舊是日本的產業政策。
2022年通過經濟安保法後,即便是有先進的材料及系統集成能力,也不能和世界最重要的國家(如中國)進行合作,或者只能拿較為落後的技術和其他國家合作。這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日本國內的機器人產業提供保護,但日本市場窄小,不足以讓企業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巨人;外部的市場不是去爭取,而是不準爭取,最終機器人產業也只能走半導體、電池等產業的老路,在日本逐步沒落。
岸田文雄政權也在爭取半導體、電池等產業的復興,比如拿出了鉅額資本引進台積電等企業的半導體技術、鼓勵對電池企業進行投資,試圖建設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但是在世界經濟中,產業一旦失去,通過經濟政策得以復甦的前例還非常少見。半導體、電池不是例外,走向衰落的日本機器人產業又何嘗不是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