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暴漲!新能源車企壓力劇增,業界大佬:加快開發川西鋰礦資源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楊德霖
近兩年來,鋰價呈現爆發式上漲態勢。上海鋼聯最新的數據顯示,3月4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繼續上漲,電池級碳酸鋰漲5500元/噸,均價報50萬元/噸;氫氧化鋰漲6000-7000元/噸。電池級碳酸鋰突破前期市場50萬元/噸的預測價。
作為參考,2021年年初碳酸鋰價格僅5.5萬元/噸,年末價格為26.6萬元/噸,年漲幅432%。2022年初,碳酸鋰價格達到30萬元/噸,之後價格持續暴漲,2月中旬價格跳到40萬元/噸,3月初更是突破50萬元/噸大關,目前價格較年初上漲近7成。
國泰君安研報稱,碳酸鋰價格的快速上漲主要是由於磷酸鐵鋰廠家對碳酸鋰的迫切需求拉動,尤其是海外儲能電池,對鋰價傳遞性順利,自然對鋰價高度進一步抬升。另有業界人士認為,價格的劇烈變化,部分鋰鹽供應商和中間貿易商囤貨惜售,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碳酸鋰價格上漲。
如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漲也讓動力電池企業、新能源車企等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劇增。據悉,自去年開始,已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開始漲價,電池價格普遍上漲15%左右。而站在車企的角度,據天風證券測算,對於純電動車而言,當碳酸鋰漲價至30萬元/噸時,每輛純電動車的成本上漲約8000元;當碳酸鋰漲價至40萬元/噸時,每輛電動車成本上漲約1.1萬元;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影響幅度也在萬元以內。
動力電池 圖源/網絡 侵刪請聯繫
而在今年兩會期間,保障鋰鹽等電池原材料供應和價格的穩定,也成為了業界關注的重點。
其中,有代表、委員建議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全國人大代表、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衞平在《關於加快四川鋰礦資源綠色開發的建議》中提到,四川境內川西地區鋰礦資源豐富,據自然資源部統計,省內硬岩石鋰礦佔全國鋰礦石資源量57%,位居全國首位。他建議要加快川內鋰礦資源開發利用,借鑑海內外優秀礦山的成功開發運營經驗,推動礦山的綠色開發,實現四川資源優勢轉變為產能優勢。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障性制度;二、加強礦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建立利益分享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在《關於儘快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中表示,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臨挑戰。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同時,也有代表建議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關於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維護新能源汽車產業穩定發展的建議》中指出,2021年全球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較去年同期,實現了大幅增長,使得電池供應短缺問題越來越嚴峻,成本大幅度上漲,同時也鏈接到上游原材料及其礦產資源出現短缺,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瓶頸。製造動力電池所需的鎳、鈷、鋰等核心材料為稀缺資源,嚴重依賴進口。國外因國內新能源蓬勃發展,逐漸對這些資源進行管控。
他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將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管理,設置專項基金,支持和鼓勵國內企業收購國外電池材料資源,以確保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也建議,加強產業鏈佈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對鋰、鈷等上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保證產業鏈安全;推動“官產學研”各方形成合力,通過技術孵化、項目示範等方式,加快清潔能源、綠色製造等技術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環利用。
值得關注的是,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強化資源保障,着眼於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此外,鋰電池回收及電池安全等問題也引起了業界的關注。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預計到2025年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78萬噸。另據業界人士稱,真正流入正規回收渠道的僅約總量的10%。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關於提高動力電池安全監測標準的建議》中提到,目前,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動力電池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但隨着電動車的逐漸普及,電池熱失控事件也頻頻威脅公眾安全。電池安全事故本質為電池熱失控事故。她建議,規範鋰電池回收利用市場,避免劣質廢舊鋰電池大規模流入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關於強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動力電池生產者延伸責任的建議》指出,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還存在正規回收渠道不通暢、經濟效益差、政策標準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行業發展。
胡成中建議,一、應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生產者延伸責任的配套政策、標準的細化及落地,特別注重將動力電池生產商、新能源汽車製造商、4S店、電池回收廠商納入同一價值鏈進行考量,明確上述參與者在電池研發設計、整車工藝及電池裝機、售後服務及消費者教育、回收上下游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形成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價值鏈的閉環。二、從利於動力電池回收增效降本的視角出發,研究制定包括殘值計量、組裝工藝、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及規格,並強化相關信息披露。三、加大培育梯次利用、修復再生等高品位回收模式市場的力度,建立以“逆向物流”為思路的正規回收渠道,打通首次退役電池下游經濟型用車、備用電源、儲能等市場,豐富梯次利用及修復再生電池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