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歐洲一直在努力填補冬季的天然氣儲備,但令人不安的事實是,各國政府幾乎無法控制這些供應。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從意大利到荷蘭的儲存設施中,只有約10%的天然氣由政府官員通過國家戰略儲備直接控制。其餘的則掌握在國際貿易公司、能源公用事業公司和工業集團手中,它們可以自由地向出價最高的買家出售天然氣,即使買家是在另一個國家。這意味着若德國遭遇寒流,可能會消耗鄰國的天然氣,並在此過程中削弱歐洲的團結。
該地區的天然氣網絡應該通過允許天然氣供應在市場之間流動來發揮作用,只要系統中有足夠的燃料,它將保持平衡。但該系統並沒有在像當前這樣的危機下運作過。
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師Graham Freedman表示:“該系統的實用性從未真正經過測試,它的運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今年冬季的寒冷程度。”
Freedman表示,如果天氣寒冷,天然氣庫存到3月底可能會下降到10%以下。這可能會在明年冬季之前重新引發對供應的爭奪。
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歐洲缺乏關於誰擁有儲存天然氣的透明數據,但大部分由公用事業公司持有,包括國有公司。嘉能可和維多集團等貿易公司掌握的數量較少。知情人士稱,由於涉及的成本高昂,而且新規定增加了更多障礙,它們參與的並不多。
標普全球歐洲電力和天然氣高級主管Alun Davies表示,對於私營貿易公司而言,將實物天然氣儲存起來可能會成為更大的資產支持戰略的一部分,純粹的交易者通常會提供流動性,而不是投入資源儲存大量燃料。
幾個月來,對冬季天然氣供應的擔憂一直困擾着歐洲,促使各國努力囤積天然氣。目前的儲量幾乎已滿,高於五年平均水平。
但為避免供應風險,政府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像其他國家的能源監管機構一樣,德國聯邦網絡局稱它有權決定天然氣是留在儲存設備中還是取出。此類政策可能會讓鄰國獨自應對天然氣短缺情況。
德國之所以依賴其他國家,是因為該國天然氣存儲量僅能滿足年需求的25%。擁有3800萬人口的波蘭也岌岌可危,其天然氣存儲量低於人口僅為550萬的斯洛伐克。
荷蘭能源公司PZEMNV高級交易員Niekvan Kouteren表示,如果天然氣跨境流動系統有效,則天然氣價格會在需求更旺盛的地方上漲,並且隨着天然氣流向價格更高的市場,天然氣儲備正在被消耗的國家的存儲率將會相應上升。市場的效率如何還有待觀察。
由於俄羅斯大幅削減供應,歐洲未來幾個月的天然氣價格可能會出現扭曲。這增加了天然氣從一個市場流向另一個市場的可能性,例如德國和波蘭等氣温更低的國家可能會吸收來自意大利、奧地利或荷蘭的供應。
儘管德國擁有歐洲最大的天然氣存儲容量,但該國曆來利用奧地利的儲備來運營工廠和供暖,其中用於供暖的比例佔到近一半。
奧地利傾向於在冬季充當供應商,其三分之二以上的存儲容量通常可供應給其他國家。捷克和匈牙利的容量也超過了家庭使用所需的容量。
德國聯邦網絡局的一位發言人稱:“如果沒有歐洲天然氣市場和鄰國的支持,我們將無法避免出現天然氣短缺。”該機構將在緊急情況下監管能源配給。
今年7月,當德國最大的俄氣買家Uniper SE在俄羅斯削減供應後開始使用它為冬季儲存的天然氣時,儲存天然氣的私營公司所有權風險變得很突出。
此舉與政府推動補充儲備的努力背道而馳,並向朔爾茨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向公司提供更多資金。該公用事業公司現在正處於國有化的過程中。
各國政府也在加緊努力通過規範提取和建立儲備避免今年冬季的供應中斷。德國通過立法規定了儲氣目標並已經在11月1日達到了95%,同時要求到2月1日存儲量仍高於40%的水平。設施運營商如果達不到要求,將面臨處罰。
朔爾茨政府還向管理德國天然氣市場的Trading Hub Europe公司提供了150億歐元(147億美元)的資金,用於購買用於儲存的燃料。該公司已購買約60太瓦時的天然氣,相當於德國近25%的存儲容量,並且可由國家控制。
德國儲氣協會Ines的董事總經理Sebastian Bleschke表示:“德國政府現在坐擁大量用於冬季使用的天然氣,但該國的大部分儲量都是市場化的,可以流向任何地方。”
歐洲各國政府預計天然氣跨境流動仍將是歐洲能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大利生態轉型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天然氣從意大利提取並被其他國家使用的風險並不令人擔憂。
但這場危機促使一些國家對存儲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它們表示需要擴大容量以應對未來的危機。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石油的首席執行官Claudio Descalzi表示,2023-2024年冬季可能比現在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