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通脹壓力上行 CPI温和可控

再通脹壓力上行 CPI温和可控

受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通脹預期持續回升,許多人表現出對於我國出現“再通脹”可能衝擊物價水平,引發惡性影響的憂慮。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本輪主要是以大宗商品價格為代表的海外輸入性通脹,儘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將延續上行趨勢,但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傳導效力仍然不足。整體來看,本輪國內通脹壓力可控,CPI仍將以温和上漲為基調,但其引發的對股市、樓市的變化,或降低了老百姓的居民邊際消費傾向。

機構普遍判斷,由於油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還將處於價格高位,PPI同比上行趨勢將延續,PPI與CPI的剪刀差有望在一季度實現反轉。

若PPI持續上升,是否會影響到居民層面?對此,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PPI向CPI的傳導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中下游生產企業的定價能力要比較強,能夠實現上游成本的向下轉嫁,而且還要以消費需求的明顯走強為前提,否則結果可能是壓縮中下游企業的利潤水平。

“當前PPI上漲會通過產業鏈即上中下游的順序向CPI傳導,但傳導效果不宜高估。”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記者表示,一是PPI向CPI的傳導效果會受市場供需狀況、行業競爭格局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層層衰減的傳導效果。二是PPI並不能反映服務品的價格信息,儘管PPI上漲也會間接影響到服務價格,但兩者之間傳導鏈條的拉長,會弱化PPI向CPI的傳導效果。此外,PPI中生產資料佔比超7成,其漲價並不意味着與CPI重疊性較高的生活資料價格同步上漲,且CPI中受PPI影響較大的非食品消費品佔比較低,因此PPI上漲對CPI的拉動作用相對有限。

在討論起本輪全球通脹預期升温時,許多人不免擔憂會出現歷史上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惡性影響。對此,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物價應是温和上漲基調,不會出現通脹大幅上漲。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發文指出,當前是豬週期下行疊加經濟週期上行,豬週期下行抑制CPI上漲,經濟週期上行推動PPI環比正增長。PPI恢復好於核心CPI,表明疫後中國經濟恢復的供給側好於需求側。預計2021年物價温和上漲,經濟基本面和貨幣環境不足以支撐通脹大幅上漲。

程強表示,目前國內CPI的主要擾動還是因為豬肉價格,春節前受到散點疫情以及非洲豬瘟的衝擊,出現了階段性走高,最近豬肉價格已經有所回落,預計一季度之後隨着經濟的穩步復甦,核心CPI應該會逐季上行。PPI的高點可能出現在二季度。總的來説,今年通脹領域的風險點還是在PPI領域,CPI的同比數據應該會比較温和可控,需要關注的是以大宗商品價格為代表的海外輸入性通脹。

伍超明預計,2021年將是温和再通脹,但低基數效應下,不排除個別月份PPI同比破“5%”的可能性。今年CPI大概率温和,不會有顯著高通脹,全年超過2%的概率不高。而在低基數效應和國內外經濟共同修復的疊加影響下,2021年PPI迴歸正增長無懸念。預計上半年在翹尾因素和國際大宗商品漲價的共同驅動下,PPI將快速上行,之後將有所回落。

儘管PPI難以傳導至CPI,但在許多老百姓的實際感受中,高估值股票的下跌,以及大中城市房價上漲帶來的實際感受或降低其居民邊際消費傾向。

在伍超明看來,房價上漲會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和債務支出壓力,降低消費潛能,同時也會導致老百姓“有錢也不花”。據測算,2020年城鎮居民購房相關支出佔當期收入結餘的比重已逾八成,意味着購房支出對邊際消費傾向的抑制作用相當明顯。房價的上漲,同時也會使更多的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對製造業投資形成一定的擠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3 字。

轉載請註明: 再通脹壓力上行 CPI温和可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