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資金、槓桿資金“聯手”“搶籌”券商股,有默契,但更多的是分歧
記者 | 齊永超
7月以來,漲停潮不斷。7月1~6日的四個交易日中,兩市漲停家數由70家增加到近200家。這其中以券商為首的金融股“集中式”漲停最為搶眼。
在券商股大漲過程中,陸股通(北上資金)和融資盤都在積極參與,其中既有“默契”,也有“分歧”。如他們“聯手”“搶籌”中信證券等藍籌龍頭,同時在部分券商標的股上他們卻成了“對手盤”。
陸股通與融資盤“默契度”增加
調倉大方向顯著轉向非銀金融
陸股通與融資盤“默契度”增加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表現在兩者累計買入金額在近日均突破1.1萬億,且均在6月下旬以來進一步提速。如6月下旬以來(6月22日~7月6日),融資盤淨買入金額達1028億元,最新(7月6日)融資餘額已突破1.2萬億,創出2015年3月以來新高。北上資金在此期間加速淨流入超過473億,累計買入金額最新為1.15萬億元,為歷史新高。
此外,兩者的“默契度”還體現在“創紀錄”連續多日淨買入過百億元。北上資金7月2日~6日連續3個交易日淨買金額過百億元。融資盤6月30~7月6日連續5個交易日淨買入金額過百億,其中,7月6日淨買入達368億元,創單日淨買入金額歷史新高。兩者均創出連續3個交易日及以上淨買金額超百億的歷史紀錄。(見附圖)
附圖 北上資金與融資盤6月下旬~7月6日期間淨買入額(億元)
6月下旬以來,兩者的投資重心均轉向以券商為首的非銀金融。
尤其自7月以來,融資盤對非銀金融買入顯著提速。7月6日數據顯示,非銀金融融資餘額達1192億元,超越此前長期領先的電子(1116億元)與醫藥生物(968億元)。6月下旬以來,融資淨買入非銀金融達244億元,位居同期行業買入金額首位,7月以來淨買入179億,買入力度提速。北上資金6月下旬以來,買入非銀金融金額同為最高,約為43億。
7成券商受到陸股通與融資盤合力增倉
中信證券等領銜
目前近1400只陸股通標的股中,有1067只是兩融標的股,其中,有包括中信證券、廣發等在內的41只券商股具有“雙重身份”。整體來看,陸股通與融資盤對於多家券商股表現出“一致思想”,6月下旬以來有近30只券商股受到兩者增倉。
在券商股中,中信證券最“受寵”,獲融資盤與陸股通合計買入超40億元。6月下旬以來,融資盤對其淨買入金額達42.86億元,同時位居兩市同期買入金額首位。其中,7月3日與6日分別淨買入12.14億與19.27億元,兩日合計買入即超過30億元,中信證券在當日均漲停。6月下旬以來北上資金淨買入中信證券1095萬股,參考買入金額約為3億元,最新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共持股中信證券2.94億股,創新高,持倉金額超90億元。融資盤與陸股通6月以來合計買入中信證券達45億元,佔其期間成交額超過5%。
此外,如廣發證券、申萬宏源、國金證券等6月下旬以來同樣受到融資盤與陸股通的較大增倉。(見表1)
表1 北上資金與融資盤買入金額居前公司
(6月下旬-7月6日)
對光大、中信建投等多股現分歧
7月以來,券商股換擋加速拉昇,陸股通反向賣出、越漲越賣現象明顯,這與融資盤加速湧入顯著有別。統計數據顯示,7月以來,融資盤加速買入券商金額達149億元,7月3日~6日近兩個交易日買入即達111億元。與之相對,北上資金則整體“停止買入”,7月3日~6日反手賣出5.5億元,41只券商標的中26只遭賣出,佔比超過6成。
券商板塊當前市盈率(TTM)為37倍,這已處在2019年4月以來新高水平。分析來看,部分公司估值偏離均值過高,或業績遜色,是兩者分歧,陸股通給與減持的重要因素。一組統計數據顯示,被陸股通7月減持的公司平均估值為87倍,一季度平均淨利下滑25.49%。繼續受到兩路資金增持公司平均估值則為68倍,淨利均值則為增長46.93%。
中信建投遭北上資金“越漲越賣”。中信建投7月2日~6日出現三連漲停,北上資金在其3日、6日漲停當日分別賣出680萬股、590萬股,7月以來北上資金對其反手賣出超1200萬股,賣出金額約為6億元。融資盤則繼續追漲,7月以來“追高”買入3.69億元,其中在3日漲停當日買入達3.62億元。中信建投7月6日市盈率為67.18倍,超越行業均值(37倍)80%。
對於當前券商“總龍頭”光大證券,同樣遭北上資金“越漲越賣”,與融資盤“紛爭相對”。北上資金7月3日~6日共賣出光大證券680萬股,賣出金額約1.3億,7月以來北上資金共賣出光大證券1949萬股,“套現”超過3億元。光大自6月下旬以來漲幅翻倍,最新市盈率超過300倍,超越行業均值達710%。(見表2)
表2 融資盤7月3日~6日保持買入,北上資金卻給予減倉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