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的魔幻與現實

6月9日晚間,上市半年的房多多盤中大幅拉昇,14次觸發熔斷,最高暴漲1256.89%。

這是中概股瘋狂前夜的特寫。在房多多經歷這輪暴漲背後,6月10日晚間,再次上演多隻中概股再度瘋狂飆漲,以嘉銀金科、穩盛金融、金融界、房多多集體發生熔斷。

風頭和風險,常常成正比。那些年頻頻搶風頭的中概股,如今正陷入史無前例的巨大風險中。在這波誰都看不懂的行情中,中概股展現了自身戲劇般的魔幻現實主義。頭部企業伺機迴歸的時候,這一輪暴漲的,恰恰是小市值幾乎被遺忘的陌生人。不免讓人疑惑,這是最後的掙扎還是最後的狂歡。

中概股危機有部分是“自找”的,也有外部環境的“偏見”。熔斷前的中概股,普遍陷入由瑞幸引發的信任危機。從被污名化的隱憂到演變為真正的危機,做空機構不斷阻擊,捲入其中的企業名單拉長,更大外部監管風暴也醖釀其中。不管嚴厲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能否最終通過,都意味着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日子要變得緊張起來。

20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其實一直過着冰火兩重的生活。市值及流動性分佈兩極分化,頭部光鮮自帶流量,尾部落寞無人問津。排名前十的中概股市值佔比在85%以上,從赴美的第一天起就以海外同名中國版揚名,背後有中國巨量市場背書,大量低市值的中概股則普遍處於成交低迷、關注度較差和估值折讓的尷尬境況。

瑞幸的餘波盪漾,網易20年二次上市,京東摩拳擦掌,各自捲入風暴的中概股,一同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或私有化退市,或通過赴港二次上市,或通過A股改革迴歸,當下選擇看似不少,標準和方向往往殊途同歸。

6月11日,國務院明確月底前出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相關政策,根據此前證監會與深交所發佈與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相關配套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在原來指標上進行了標準的提高,意在讓迴歸的企業能“迴歸”真科創。

同樣,以最熱門的赴港上市為例,即便港交所有意張開懷抱,不代表所有中概股都適合入懷。港交所的改革看似張開雙臂,給急於尋找新家的公司提供選項,又設置了海外上市期限市值規模等門檻,制度設計無形中將天平倒向相對成熟和有發展潛力的績優股。

再看回歸的身影中,有互聯網的江湖老炮,也有年富力強的後生力量。前浪後浪輪番,代表一個時代尾聲,也暗示一個新時代的序曲。華爾街收割中國成長紅利的歷史該結束了,而中國企業重新發現和成就自己的時代才剛開始。

曾經,為了給海外機構講好資本故事,中概股創造了太多魔幻。新冠疫情催化,中美關係趨緊,監管動作頻頻,市場情緒起伏不定……當所有的魔幻一一被推開,所有的現實就會撲面而來。而那個發現與再造自我的開始,註定更加艱難。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概股的魔幻與現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