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詩琪/文3月16日晚間,復宏漢霖發佈2021年業績公告,實現營收16.83億元,同比增長186.3%。目前共有四款產品上市,其中核心產品曲妥珠單抗第一年自主銷售,實現國內銷售收入約8.68億元,較2020年漲幅約692.7%。
對於這樣的成績單,在3月17日的業績溝通會上,其董事長、執行董事兼CEO張文傑表示,2022年的復宏漢霖正在從一個Biotech(小型創新藥企)公司向Biopharma(大型創新藥廠)公司進化之中。
但在投資平台上卻出現了另一種聲音,不少投資者表達了對業績的質疑。質疑的關鍵在於復宏漢霖在營收翻了近3倍的情況下,虧損狀況卻沒得到緩解。2021年虧損9.84億元,只比2020年少了1000萬。尤其是在毛利部分,有投資者指出,2021年比2020年多了7.54億元的毛利,但減去種種開支後,虧損情況一如既往。
“多賺的7億多毛利花在哪了?”這是不少投資者的疑問。
從年報來看,有兩筆開支增長尤為迅速。首先就是銷售及分銷開支,它由2020年的2.4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5.2億元,同比增長113.99%。復宏漢霖將這部分增長歸因於曲妥珠單抗的上市銷售商業化發生的營銷費用。
在銷售開支外,另一筆漲幅驚人的開支則相對“神秘”。在年報中,復宏漢霖的“其他開支”從2020年的6862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2.51億元,漲幅達到265.78%,年報中並沒有對這筆開支的用途及增長原因給出解釋。經觀大健康就此向復宏漢霖詢問,對方也沒有給出更多信息。
僅這兩筆開支就給復宏漢霖增加了4.6億元的費用。在業績會上,張文傑提到主要是為了推動核心產品——曲妥珠單抗的商業化,建立了全新的銷售網絡。年報顯示,商業化團隊總人數由2020年末的400人增長至2021年末的500多人,其中400多名員工是負責曲妥珠單抗銷售的。
他認為投入是值得的,因為曲妥珠單抗目前只有原研藥一個競品,產能上,復宏漢霖有絕對把握可以實現“不受限的自由供應”。
但在這個核心產品上真沒那麼樂觀,因為競爭者已經在靠近了。截至目前,正大天晴、安科生物、海正藥業的同類產品已報上市。嘉和生物、齊魯製藥等的同類產品也處於III期臨牀開發當中。
復宏漢霖在這款產品上採取的是低價策略。其原研藥在2019年醫保談判中單價為7270元/瓶,復宏漢霖的產品上市定價是1688元/瓶。但這可能不是“底”,業內普遍的觀點是,這個品種將會再現PD-1單抗(一種抗癌藥)市場的價格戰。
好消息是復宏漢霖過往的燒錢大項PD-1單抗今年有可能獲批。截至2021年8月,它在PD-1單抗和聯合療法上的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11.75億元。
在業績會上,這兩款產品也被認為是公司未來的重點。不過PD-1單抗的市場已經由千億元萎縮至百億元,且有近十款產品獲批。復宏漢霖內部依然認為該產品“市場潛力很大”,是其轉向Biopharma的基礎。
且張文傑認為,成為Biopharma的標準之一就是,財務上能夠靠產品銷售支撐業務發展,擺脱對外部資金的依賴。但不少行業人士和二級市場投資者認為,這兩款產品身處的都是“血海”。
從財務數據層面來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銀行餘額約為7.07億元。考慮到去年的研發支出為17.637億元,目前的賬面資金尚不足以支撐其未來一年的研發支出。對於這一情況,經觀大健康與復宏漢霖相關工作人員溝通,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會上,張文傑提到有意衝擊科創板。他表示,目前還在等待時機,現在市場相對比較低迷。如果一切合適,毫無疑問會推動科創板的上市計劃。
其實在2020年3月,復宏漢霖的母公司復星醫藥就曾發佈公告稱,股東大會批准了復宏漢霖掛牌科創板的上市計劃。但兩年過去了,該計劃一直在擱淺狀態。
餘詩琪經濟觀察報記者
(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