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手筆分紅,格力還是沒了1500億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撰文/ 《財經天下》週刊作者 薛永瑋

編輯/ 陳芳

格力電器55億分紅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股民們為此吵翻了天。不過,業內人士説,從長遠來看,如果格力企業治理結構不進行徹底的變革,經營戰略不進行重大調整,多元化遲遲得不到實質性突破,經營業績不能持續向好,出台再多分紅方案對企業發展都無濟於事。

股民為“價值投資”吵翻了天

2月14日,格力電器55億分紅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股民們為此吵翻了天。

前一晚,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擬實施2021年中期分紅,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含税),共計派發現金股利55.37億元。《財經天下》週刊估算,此次分紅總額,約佔格力電器2021年上半年淨利潤的70%。

一般來説,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年報中進行分紅,中期分紅的相對較少。這次格力的中期分紅,恰恰又是在2021年底股價走跌之後,格力換屆選舉宣佈之前,這也讓本次格力分紅收穫了額外的市場關注。

最先反應的是基數龐大的中小投資者。2月14日,《財經天下》週刊在股票交流平台看到,針對此次分紅,已有兩派聲音浮現,一部分股民力挺格力,認為這是“良心企業”,另一部分股民則不看好,覺得格力股價走跌,分紅不足以彌補虧空,“不能因為格力耐用就覺得格力股票好,諾基亞還耐用呢”。

“分的紅難道本來不是你的?買股票難道不就是圖個未來成長性?沒有成長性的股票,投資價值在哪兒?”一位投資者留下了這樣的靈魂三問。

當前持有6萬股格力股票的張瑾告訴《財經天下》週刊,自己在大學期間修讀機械工程專業,由於從專業視角對格力產品看好,早在6年前就已經開始投資格力。2016年,張瑾最初的買入價格是16.8元,投入30多萬元買了2萬股,在幾次高拋低吸後,到2019年張瑾的持倉增至6萬股,累計投入大概200多萬元。現如今,他僅憑分紅就能補貼家用,“至今已經拿到十萬左右的分紅。”

在股票交流平台上,張瑾和那些不看好格力未來發展的股友們據理力爭。他認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分紅50%,拿50%的錢再投入,這才是穩健成熟的公司。

已經74歲高齡的股民楊國鑫,也是出於對格力產品的信任,於去年12月購入7000股格力電器股票。為了及時瞭解格力動態,對智能手機不熟悉的楊國鑫還專門註冊社交平台賬號,時不時與股友們互動交流。目前,他還留有5000股底倉,等着參與分紅,“這個分紅快趕上存銀行定期(的利息)了”。

楊國鑫不是第一次購買格力股票了,格力剛上市時,他就曾買過1700股,當時還沒有漲停板限制,幾個月內股票大漲,他收益翻番,淨賺6萬多。“相當於現在的二三十萬,當時急於賣出,如果知道還能一直分紅的話,會多留幾年的。”

格力的老朋友如此,年輕朋友也如此。賬面上已經虧了2萬元的年輕股民黃小希,每天守着2200股的格力股票碎碎念。她三十多元購入的股票,現在已經把2022年其他股票的收益虧光了,“我覺得還能繼續虧”。不過,這次格力的現金分紅,讓她感覺自己拿到了“熊市保護傘”。

現金分紅,其實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之一,不僅有安撫投資者情緒的作用,也有助於吸引長期資金入市。Wind數據顯示,2021年A股共有3047家公司分派了現金紅利,佔比超過64%。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當市場風險偏好下行,經營穩健並且具備穩定分紅的資產將受到投資者青睞。

但格力此次大手筆分紅,並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分紅方案公佈後第二天,格力股價再度走低。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格力電器必須像2013-2017年那5年一樣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否則投資者信心和社會信心都將受到影響。

“鉅額分紅對散户真正的意義,是分紅後股價能夠快速填權填息,這樣長期持有就像債券一樣每年穩定拿到利息。”財税專家馬靖昊曾發文稱,對於持股時間在一年以內的散户,需要支付10%、20%的紅利税,在中國股票市場,超過一年長線投資的可以免税的散户並不多。實際上,對於散户來説,拿到高額分紅,不一定就是賺了。

一位格力投資者直言不諱地説,對於小股民來説,分不分紅差別不大,要想賺錢還得買成長性強的公司,只有股價穩步上漲才能有得賺。

格力線下門店。圖/視覺中國

分紅還是“套現”?

從1996年上市以來,格力在分紅上一直出手闊綽。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除了少數年份未實施分紅外,截至2020年度,格力電器已累計現金分紅843.18億元,同期累計實現淨利潤1907.52億元,分紅率高達44.2%。

“從股權結構來看,鉅額分紅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也相對較高,分紅的大頭都給了孃家人。”馬靖昊在文中寫道。

大股東們確實能在這次格力分紅裏收益不菲。根據格力2021年三季報,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格力前十大股東排名第7,持有格力電器4448.85萬股,持股比例為0.74%,按照這次10股派10元的分紅方案,董明珠共可分得現金分紅4448.85萬元。

另外,經過穿透計算,董明珠還通過格力第一大股東珠海明駿持有格力電器5513萬股,合併共持有格力9962.27萬股。合計來算,董明珠共可分得税前9962萬元,將近1個億。而持有格力電器9.02億股的珠海明駿,本次分紅總共能拿到9.02億元。

珠海明駿背後的老闆其實是高瓴資本。高瓴入駐格力要回溯到2019年,當時格力進行混改,高瓴資本從25家投資機構中脱穎而出,以46.17元/股的買入價重倉417億元,正式成為格力電器15%股權的最終受讓方,也是格力電器的最大股東。格力電器的股權正式從珠海國資委轉讓到珠海明駿。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董明珠時代的結束,董明珠依然在公司重大決策上享有一票否決權,並且格力電器的管理層人員,也沒有一位是有高瓴背景的。

“高瓴資本拋棄美的,砸了400個億入駐格力,卻沒有在管理層拿到席位,也不參與實際的經營,不管這是它主動決策的結果,還是被動接受的結果,高瓴的這次投資,總得圖點什麼。”一位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對《財經天下》週刊説。

事實上,在雙方的《股份轉讓協議》中,珠海明駿曾明確承諾,將積極行使股東投票權,盡力促使上市公司每年淨利潤分紅比例不低於50%。

2020年,格力電器頂着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的壓力,進一步提高分紅額,每10股現金分紅40元,全年分紅總計高達234.2億元。經《財經天下》週刊估算,2020年的兩次分紅,佔格力全年淨利潤比例高達106%,堪稱格力電器史上分紅之最。

來到2021年,格力電器中期分紅規模雖略小於2020年中期,但分紅力度在家電行業仍居前列。況且,相比此前的股東回報計劃,這一次分紅不僅明確了分紅預期,而且增加了分紅頻率,未來三年,公司每年現金分紅不低於當年淨利潤的50%,每年都進行兩次利潤分配,即年度利潤分配及中期利潤分配。

除了格力一貫的分紅傳統和曾簽下的白紙黑字,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高額分紅本身,也釋放着一種信號。馬靖昊曾在文中解釋,一般是現金流良好、利潤質量高的企業才會鉅額分紅。不過,分紅不把現金投入現有經營中,説明公司潛在產能充足、沒有成長性;還可能是公司資金利用水平太低,無新增投資項目,未來資本開支逐年降低,現金多到沒處用。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這次公佈分紅預告,沒有趕在2021年半年報發佈後,而是選在披露半年報半年之久後,即將換屆選舉之前。1月24日,格力發佈公告將於2月28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從格力電器公佈的換屆議案來看,新一屆董事會人員變化不大,非獨立董事選人中的董明珠、張偉、張軍督、郭書戰,和獨立董事侯選人中的劉姝威、邢子文、王曉華,都是老面孔。新增的鄧曉博、張秋生,也毫無例外地並無高瓴背景。

分析人士向《財經天下》指出,這次分紅是為不久之後格力換屆選舉的一次“拉票”,是董明珠為謀求連任做的一次“鋪墊”。

這樣的猜測不無依據。在2018年8月31日,格力電器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併發布分紅預案之時,曾表示具體的分紅髮放時間,是在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批准後方可實施。但那次股東大會的舉辦時間最終定在了2019年1月16日,當時也是趕上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

圖/視覺中國

“董明珠若想在未來幾年繼續擔任董事長,也希望股東大會、董事會都能支持她。因而董明珠主導的董事會制定並提出了分紅方案。股東們滿意了,自然會更支持她。”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向媒體表示,格力電器此次提出較高的分紅方案,對股東來説,是利好;對董明珠來説,也有重要意義。

2月15日,《財經天下》週刊針對分紅原因、分紅時機等問題致電格力電器證券部,均無法接通。

一年市值沒了1500億

雖然格力大手筆分紅,但是在資本市場上,格力最近一年來的股價卻很慘淡。

高瓴資本2019年12月入股後,格力股價曾發生過大漲,並於2020年12月觸及了65.25元的最高點。但自此以後格力股價一路走低,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格力電器2021年股價下跌40.22%,公司市值蒸發超1500億元。

2月17日,格力電器低開低走,每股最終報收38.64元,跌1.48%,總市值2285億元。可以説,格力又跌回了2019年的水平。正因如此,雖然珠海明駿已累計獲現金分紅55.92億元,但就算將2021年中期分紅計算在內,由於格力股價下跌,高瓴資本的賬面還是虧損的。

劉步塵認為,格力對空調單一產品依賴度過大非常危險。2021年半年報顯示,空調對格力電器營收的貢獻度高達73.79%,為671.9億元。而格力賴以生存的空調主業卻面臨着競爭對手的蠶食以及行業整體增長乏力的雙重危機。

競爭對手層面,美的、海爾等在窮追猛打。2020年,格力空調首次被老對手美的超過,連續5個月銷量不及美的,且全年空調營業收入1178.82億元,同比下降15%。更具價格優勢的美的,已經牢牢掌握住更為下沉也更為廣闊的本土市場。海外佈局方面,格力的市場份額也不及美的和海爾。

2021年上半年,空調依然是格力當仁不讓的主力業務,但卻依舊遜於美的暖通空調業務收入764億元,且差距進一步拉大到92億元。而在多元化佈局上,2021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調業務依然佔比超70%,體量龐大的美的,空調業務卻只佔了43.96%。

從整體營收體量層面看,由於美的、海爾均是多元化發展,不像格力是一條腿走路,2021年上半年兩家總營收分別比格力高800多億和200多億元。在資本市場,美的的市值更是格力的2.2倍,高達5048億元,海爾也比格力高几百億元。

作為曾經的“空調老大哥”,格力當前面臨的局面不樂觀,不僅有競爭對手的蠶食,主業自身也遇到了瓶頸。

2019年,空調行業遭遇滑鐵盧,有數據顯示,當年國內空調總出貨量下降3.37%,這一年,空調行業還遭遇了史上最猛烈的價格戰,均價足足降了500元。後來疫情暴發,2020年房地產行業降温,空調行業再度受到波及。2021年上半年,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空調市場零售額同比僅增長1.4%。

為應對疫情,格力的同行們,前有美的高管凍結部分薪資、海爾高管放棄績效工資,後有海信高管帶頭降薪,還將在內部實行末位淘汰制。格力則是喊出“全員銷售”,跨界做口罩、做護目鏡,宣佈投資10億元進軍醫療器械行業。

目前,格力控股企業中涉及小家電製造、機器人、精密製造、精密模具、電子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能源環境技術等。但生活電器、手機、芯片研發等項目或是因為產線週期太長,短期內尚未看到效果。

“格力董明珠店”線下實體店。圖/視覺中國

為了在存量時代裏尋求增量,董明珠積極現身直播間,帶動了幾百個億的銷售額。自帶網紅流量的新秘書孟羽童,也在直播間裏奮力安利着格力的小家電們。但當格力多年來穩定的線下經銷商體系,遭遇直播電商的優惠秒殺衝擊,格力的“經銷商共同體”已經開始瓦解,轉型的陣痛依然明顯。

“董明珠有超強的銷售才能,但在戰略投資方面,沒有辦法帶領格力擴大市場。”劉步塵認為,從長遠看,如果格力企業治理結構不進行徹底的變革,經營戰略不進行重大調整,多元化遲遲得不到實質性突破,經營業績不能持續向好,出台再多分紅方案對企業發展都無濟於事。

想想2018年底董明珠給出的目標,説2023年營業額要達到6000億元--這一項目標,但2021年只完成了六分之一。一位在格力股價轉跌後馬上拋出的股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寫道,“毫無疑問,格力是一家有良心的公司,但不一定有良心就能一直輝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瑾、楊國鑫、黃小希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