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檀香,週六好,又到了檀談時間。
不知不覺,這一季的檀談還有一期,就要結束了,春節將至,有點捨不得,等下一季檀談跟各位家人們見面。
在牛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回顧2021年,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21年是中國資本市場非常複雜的一年,權益市場經歷了巨大的分化和波動。2022年,將是更加複雜的一年。
一些知名的基金經理向大家道歉,他們或者看錯了賽道,或者看錯了時機。
1月23日下午,在正心谷資本2022年投資策略會上,正心谷創始人林利軍就去年的業績表現向投資者道歉。
過去一年,是正心谷成立以來最差的一年。
在2021年年初,放棄當時高估的消費醫藥和一部分的核心資產股票,用“找彈坑”策略,買入了一些價值防禦的資產,希望躲過核心資產的下跌後,再調到長期看好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上來。
這一辦法一開始奏效。
由於行情非常極致,出現了很大的行業輪動。
2021年5月重新佈局,一部分新能源資產大幅上漲,於是佈局了估值較低且受益於產能供給稀缺的化工大平台以及新能源上游等,從7月到9月業績不錯,但9月底出現了外部的能耗雙控和拉閘限電的政策,對業績造成了影響。
到2022年1月,曾經備受追捧的醫藥基金葛蘭被罵出了圈。
專業人士尚且如此,2021年,偏股類的基金日子都比較難過,下跌20%的比比皆是。
到2021年年底,資產配置需要改變,有些要買,有些要賣。
有一個橫在心裏的問題是,在正心谷的產品在高位、葛蘭的醫藥基金在高位的時候,在一個產品上有了30%的收益,是不是就要賣出?
做好資產配置,就一勞永逸了嗎?
我在指數基金上獲得了40%的收益,如果兩年不動,市場又跌回去了,兩年時間不就白拿了嗎?
這一週,我們來聊一聊資產配置之後的動態調倉,也就是俗稱的“投後管理”。
再次有請平平無奇投資小天才王五,看他是怎麼樣進行動態管理的?
如何找到符合自己偏好的最優資產組合?
王五做為大城市的“拆二代”,是個有志青年,沒有在父輩的財富中坐享其成,而是早早地遠走他鄉,孤身一人來到上海金融圈打拼。
過去的一年,作為一家小型基金經理,通過對公司的大類資產配置進行了前瞻性的調倉,公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自己也有30%以上的收益。
王五是怎麼做的呢?
一點點小測試做出來的,就是看這個策略是不是適合自己。
比如,我們以前跟大家説過60/40 策略,也就是60%股票+40%債券的投資組合模型,長期保持不動。
這個策略太經典了,曾經是市場上最為廣泛使用的資產配置方法。因為簡便易行,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普通投資者也特別容易理解。
但對於王五來説,他覺得60/40策略適合普通人,並不適合自己。
王五是專業人士,對股票比較瞭解,不多配偏股型資產,是對自己資源的浪費。
而且,在實際運用中,用60/40策略,波動率似乎並沒有變少。
債券收益低,波動率比較小,在整個資產配置中的倉位佔比小於股票。
只要股票回撤10%,就把在債市裏面辛辛苦苦賺的收益全都吐回去了。
王五後來發現,前輩們很聰明,資產配置的始祖-馬科維茨在20世紀50年代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馬科維茨發明了有效前沿理論,用不同的權重將風險資產進行組合,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期望收益和標準差的風險資產組合。
做一個二維座標軸,以資產組合標準差為橫座標、預期收益率為縱座標,把這些風險資產組合描繪出來,可以得到風險資產的有效前沿,就可以在劃定的範圍內,找到風險相對低、收益相對高的風險組合。
在得到有效前沿後,如果投資者有明確的收益或者風險的需求,就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偏好的最優資產組合。
王五是激進型的資產配置者,他是擇時止盈的,絕不會幾年不動。
那麼,王五的擇時成功率為什麼比較高,他又是怎麼擇時的?
2022年王五又會怎麼做呢?
人性天生急功近利,人們只想看看十倍股,只想看漲停。
資產配置這個主題,實在吃力不討好。
行情好時,哪裏有人聽得進去的。現在,葉檀老師覺得時機成熟了。
大家在悲觀的情緒下,才能徹骨感知股市的兇險冰寒。才知道,資配才是真正的“安全邊際”。是普通人、普通家庭必須補上的一課。
這就是《檀談之牛熊交易所·人生版》這門課程的由來!
現在,我鄭重向你介紹它。點擊下方專欄卡片,即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