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26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何漪)新發基金市場喧鬧的背後,小微基金顯得無比落寞,一批迷你基金黯然離場。業內人士表示,清理小微基金本質上是優化產品結構、優化投資經理資源、降低基金運營成本的有效手段,基金清盤正趨於常態化。
截至9月15日,廣發中證8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已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合同終止條款,因此該基金已於9月16日依法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無獨有偶,工銀瑞信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均在積極處理小微基金。整體來看,這些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元或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因而觸發了清盤機制。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23日,今年以來共有104只基金清盤。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債券基金,達到43只;其次是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分別為26只、25只;此外,清盤的QDII基金、貨幣基金、另類投資基金還分別有4只、4只、2只。從數量來看,今年以來旗下清盤基金數量達到5只及以上的基金公司有6家,包括廣發基金、銀華基金等。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超過700只基金的規模低於5000萬元。一般來説,公募機構會通過基金轉型的方式來處理迷你基金。如果規模依然沒有起色,則意味着今年可能還有更多基金面臨清盤。
“若一些基金規模長期難以提升,基金公司就可能採取清盤措施。事實上,基金清盤已趨於常態化。”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迷你基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成因:部分基金業績缺乏突出亮點,難以吸引資金;由於行業馬太效應,資金向頭部公司、頭部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集中,導致一些尾部基金規模較小難以覆蓋基金運營成本;機構定製基金根據機構需求設置了特色條款,一旦機構退出後,基金合同條款不一定適合其他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早期成立的基金具有明顯的風格、主題特徵,不再適合當前的市場特徵,不再符合機構的佈局戰略等。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表示,各大基金公司清理小微基金,其本質上是優化產品結構、優化投資經理資源、降低基金運營成本的有效手段。清理小微基金是既對自身負責,也對投資者負責的一種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