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世界都是吹捧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文章,有懂裝不懂的,也有不懂裝懂的,反正我是看不太懂,所以, #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 ,只説基金公司和基金的好,對很多普通的基金投資者真的好嗎?他們大部分都是小白,如果沒有$悄悄盈這類職業投資者自己實盤投資的組合借鑑,豈不是各位説好,他們就買了,買錯了怎麼辦呢?
本身大V作為一支獨立的存在,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客觀評價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才是,可是遍尋下來,沒有一篇客觀批評的文章,索性,這第一篇,我來吧。
歐陽鋒説:我絕不留情。
今天我選個典型吧,先聲明,這只是典型,他身上的問題是目前基金公司普遍的問題,只是碰巧我當初定投了他,只是碰巧他身上集中爆發了這幾個特點。這個典型是萬家基金公司的萬家基金新動能005311,這支基金曾經是我悄悄盈持倉裏兩支科技主動型基金中的主力品種,但是在7月這一輪科技股的調整,我最終放棄了定投他,包括今天發車,也沒有定投他,因為它實在是太讓我失望了。現在回過頭來看,主要有這麼幾個問題。
一、盲目追求規模,追漲式發行基金。
翻看萬家的規模,可以看到,增長保持了線性,趨勢圖還是很好看的,截止8月18日,總規模1452億,從曲線上看,規模有兩次躍升,第一次是2016年6月由185億躍升到2017年9月的637億;第二次是2019年6月的920億躍升至2020年3月的1493億;從天眼查可以看到,中泰證券是其第一大股東(原齊魯證券,山東地區佣金最高的證券,我的第一個賬户就是他們家的,反覆聯繫都不降佣金,棄之不用)。
從各種類型的基金排名來看,萬家基金是典型的二線基金,全市場158家公募基金,有產品發行的152家,算上貨幣基金規模超過100億的有105家,萬家總規模1452億排到34位,按照分類看,最好的是在混合型基金公司中排名21位。現在基金公司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可以看到,最近這一年包括萬家基金在內的很多二線基金都在發力規模,希望自己不要掉隊並能夠擇機突破。有這種心態的公司是非常多的,據説最近京城某排名前十的大基金公司,內部壓力空前,老闆下了軍令狀讓全公司努力提升規模,完不成任務的KPI可不是獎金這麼簡單。在這樣的壓力下,大家想想,大幹快上,能不出問題嗎?
二、同一基金經理,發行多支同質化基金。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就要嚴重依賴明星基金經理,可以看到萬家的明星經理自然就是黃興亮了,這一輪科技牛市中,黃興亮主理的161903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在經歷了7月份的大調整之後,仍然錄得63.04%的漲幅,近兩年的漲幅更是達到了188.34%。
在這樣的情況下,萬家公司圍繞黃興亮做了很多宣傳以及產品發行,截至目前,黃興亮名下有9支基金(含A\C兩類),總規模達到了213億,一個人就佔據了整個公司規模的14.7%。而黃興亮是一位風格非常鮮明的科技型基金經理,這些產品的持倉高度的重合、同質化,基本可以看做是一隻基金。
三、基金經理主要經理放在了核心產品身上,收益率差距巨大。
我就以黃興亮主理的161903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和005311萬家經濟新動能為例,看下同質化之下,兩者之間的收益差距。
上面是兩支基金的前10大持倉股份,基本差別不大,但兩支的收益率差距非常大,2020年黃主要產品161903的收益率為63.04%,而2019年10月變更發行的005311的收益率只有46.26%;其中的主要差別是在2020年7月以來的調整,按照統計,近3個月以來,161903的收益率是1.77%,而005311的收益率是-7.88%,也就是説3個月以來,同一位基金經理,基本相同的持倉基金,收益率差了9.65%,這是非常非常罕見以及不可理解的事情。 $萬家經濟新動能混合A(F005311)$
這裏面的教訓和建議:
第一,基金公司應該調整規模和收益的對比,少做短期的規模考核,多做長期業績的考核,不要給基金經理增加規模的KPI,這對於做好業績於事無補,只會把好的基金經理的業績和名聲搞的不像樣子,並不會讓公司快速成長。中國證券和基金行業發展到基金,僅僅依靠幾次營銷和幾輪行業行情就能逆襲嗎?不可能的,最終還是實力説話,所以基金公司練好內功才是根本,這跟我們職業投資者是一個道理。
第二,規模是收益的天敵,對於管理規模非常大的基金經理,一定要注意風險,規模從來都是收益的天敵,我在“三三”基金投資小方法裏也説過,一旦規模超過150億,最多200億,基金經理的產品收益率必然受到影響,哪怕是張坤那種重倉大藍籌、龍頭公司的價投風格。按照規定,《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31條給出“雙十”規定,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財產進行證券投資,不得有下列情形:一隻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超過該證券的10%。大家想想能沒有影響嗎?特別是一些流通比較小的上市公司。
第三,如果要申購,只申購明星基金經理的主打產品,其他的產品尤其是新發產品,千萬不要認購。我們來看整個市場,幾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圍繞明星基金經理狂發產品,最後的結果是一個人同時管理7、8支產品,他有多大的精力去管理呢?而且這個過程中,特別是自己被迫管理多支產品的情況下,優先顧及自己的主打產品幾乎成為必然。那麼認購新發基金和非主打基金的,是不是就很吃虧了?
基本上,我想説的就是這些吧,這應該是近期市場唯一一篇敢於公開批判基金公司集中暴露的超發多發基金,犧牲新基民利益的文章了;寫這個文章不是為了標新立異,主要原因就兩個,第一個我投了005312,萬家和黃興亮對待不同產品的態度以及造成的收益差額損害了我的收益,這是不對的我要説;第二個,我首先是一個投資者,看到這樣的行業亂象,並開始侵蝕投資者的利益,我想我説了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本質上沒有傷害任何人,反而是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好事情。
另,今天悄悄盈已經發車,這是節前最後一車,明天我就開始進入休假狀態嘍,想想就開心。 $悄悄盈(CSI2011)$ $年年紅絕對收益組合(CSI1063)$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