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稻盛和夫”宋志平:A股有望誕生新一批時代巨頭

CFIC導讀

◆ 宋志平在國企工作40年,他成功帶出了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被稱為“國企改革的鋪路石”、“中國的稻盛和夫”。近日,記者專訪了宋志平,傾聽了他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以及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思考。

“中國的稻盛和夫”宋志平:A股有望誕生新一批時代巨頭
隨着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時代命題: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A股吸引力。這是市場關注熱點,亦是證券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幾乎在同一時間,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也浩浩蕩蕩啓程,目標是向改革重點環節和難點問題要“成績”。

對於這兩個話題,宋志平都有發言權。在國企工作40年,他成功帶出了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他被稱為“國企改革的鋪路石”“中國的稻盛和夫”。去年已63歲的宋志平到了央企高管退休的最高年齡,但他並未“退隱江湖”,而是從“運動員”轉型成為“教練員”,出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的“雙料”會長。用宋志平的話説:“我喜歡接受挑戰,還想再為社會做點事兒。”

對於資本市場的未來,宋志平信心滿滿。“註冊制設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支持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讓資本市場充分培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支持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發展壯大。我相信A股下一批具有時代意義的產業巨頭,應該會在這些企業裏產生。”

對於國企和民企的關係,在宋志平看來,國企和民企是孿生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像水和茶的融合,融合得好就是一杯上好的茶水。“茶水融合”包括了目標的融合,產權的融合,文化的融合。

近日,記者專訪了宋志平,傾聽了他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以及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思考。

我還想再為社會做點事兒

“中國的稻盛和夫”宋志平:A股有望誕生新一批時代巨頭
記者:在央企工作40年後,您為什麼會選擇來上市公司協會?您如何適應這一身份的轉換?在這個新職位上,您希望做出哪些改變?

宋志平:去年我63歲,已經到了央企高管退休的最高年齡,組織上推薦我出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會長。上市公司是各行各業的優秀企業羣體,服務好這個羣體非常有意義,所以,我就欣然同意了。2019年5月11日我正式擔任了會長。

我與資本市場的淵源始於1997年,當時我是北新建材的董事長,帶領企業A股上市,2006年和2009年,我又先後帶領中國建材和國藥控股在香港上市,一晃23年過去了。八年前,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成立時,我就是副會長,對於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的實務,我也比較熟悉。

從管理十幾家上市公司,到現在成為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會長,需要服務4000多家上市公司,我的角色的確有了很大轉變,是從“運動員”到“教練員”的轉變。

現在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時刻,尤其是疫情以來,對我國社會經濟和企業的經營發展影響很大,如果能在這樣的時刻把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都用起來,與4000多家上市公司共同提高質量,貢獻微薄的力量,做好協會的會長,這是個光榮的使命。

現在,我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了解企業,和上市公司進行溝通交流。擔任會長以後,我首先做的事情是去全面深入地瞭解我國上市公司的現狀,有哪些特點,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求。關注上市公司所取得成就的同時,我更關心它們存在哪些問題,面臨哪些困難。

任職不久,我就認真瞭解了上市公司羣體最容易在哪些方面出問題。我先後調研了幾十家上市公司,和這些上市公司董事長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尤其也找了一些遇到問題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進行了長談。我們還召開了幾次閉門會,聽取企業意見和建議。協會基本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期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研修班,每場培訓,我會為他們講一節主題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課,講作為上市公司的原則、立場、本分、底線,結合我自己經營企業40年的經驗,給他們一些經營企業的建議。除了協會培訓,我也在不少公開場合向上市公司喊話,希望大家規範治理、做強主業、穩健經營。

我希望我能帶領協會同事一起努力,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積極發揮協會的自律管理作用。

協會要為上市公司“雪中送炭”

記者:近期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下稱“《意見》”),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重要性及緊迫性提升到一個歷史性的高度。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上市公司協會可以做出哪些貢獻?

宋志平:今年是資本市場發展的而立之年,我們的上市公司羣體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到現在已經有4000多家,市值已經超過70多萬億。經過30年發展,上市公司數量增加很多,質量在穩步提高,這是取得的成績。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上市公司治理不規範、信息披露質量不高、運營質量有待提高等情況仍然突出。這些問題和現代經濟體系,和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目標不相適應。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資本市場的質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協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作為一家公司來講,質量的提高才是最根本的提高。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了全面系統、有針對性地部署安排,是推動上市公司整體提升的指導性文件。《意見》第14條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協會自律管理作用”,這是第一次在國務院正式文件中對協會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表述,意義重大。

協會作為證監會管理下的上市公司自律組織,將緊緊圍繞《意見》的要求和證監會黨委的工作部署,配合做好《意見》的後續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在證監會上市部的指導下,聯合滬深交易所、地方證監局、地方上市公司協會等,共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多年來,協會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協會將繼續做好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的培訓工作。去年,協會對董監高人員培訓了6000多人次,今年因為疫情改為線上培訓,培訓了上萬人次上市公司高管人員,主要是圍繞着新的《證券法》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些最核心的內容給大家培訓。

除了培訓,協會還有一方面的工作是樹立標杆,樹立導向,抓兩頭帶中間,選擇一些優秀的上市公司。其實我們有非常多的優秀上市公司,做得非常好,業績、市值、分紅都非常好,這麼多年合規的記錄也非常好,所以我們要選擇一些優秀的上市公司做標杆企業,希望大家學習。我們舉行了上市公司監事會最佳實踐、投資者關係管理優秀實踐案例等的徵集活動,今年9月還聯合滬深證券交易所,發佈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榜單。我們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倡導最佳實踐,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同時,我們還想幫助上市公司排憂解難。上市公司和其他的公司一樣,在發展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協會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協會不光是要求大家要守規則,同時也是上市公司之家,是上市公司的貼心人,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資本是企業家創新的槓桿

記者:A股曾經錯過了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紅利。您認為,下一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產業是什麼?A股能否培養出下一批具有時代意義的產業巨頭?

宋志平:上一輪爆發的企業屬於消費互聯網,其實互聯網的風口還沒有結束,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將是工業互聯網。中國有1.23億户市場主體(大中小微企業),包括3000多萬户公司,和8000多萬個個體工商户,每個企業都要智能化、都要5G,這是一個海量的市場空間。在中國,下一步工業互聯網的到來是大趨勢。

我認為未來可能是比較綜合的創新時代。未來的產業熱點不會像當年那樣集中,而是比較綜合的發展,像新能源汽車、生物製藥、新材料和芯片等硬核科技企業等都望成為市場的佼佼者。我覺得創新經濟將催生出A股新的時代巨頭。

創新到底靠什麼?以前認為是政策、文化。現在來看,創新最重要的是靠資本市場。100多年以前,熊彼特就説過,“資本是企業家創新的槓桿”。

隨着中國推出科創板,以及創業板註冊制的落地,一個創新時代正式來臨。從歷史來看,每次資本市場創新邁一步,企業創新就會往前邁一大步。現在資本市場的一大功能就是支持創新,使國家經濟成為創新型經濟,進入創新時代主要靠資本市場。

最近令我比較高興的是看到《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在500多家企業中,美國和中國共佔據了榜單的80%,其中美國233家、中國227家。也就是説,從全球來看,創新大國是中美兩國。中國則主要分佈在四個城市,北上深杭。在這四個城市創新熱度高,主要是資本和創新的結合度高,股權投資比較活躍。美國超級市值的公司在上市的時候,都經過了股權投資的培育,上市後創投基金退出,形成了一個創新生態。

下一步,中國的資本市場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即支持創新的時代。證監會正推動形成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註冊制改革。註冊制將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支持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讓資本市場充分培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支持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發展壯大。我相信A股下一批具有時代意義的產業巨頭,應該會在這些企業裏產生。

國企改革三件事很重要

記者: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剛剛出台,您認為,在未來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應如何用好資本市場?

宋志平:國企改革有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混合所有制、機制改革和企業家精神。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就是“國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混合所有制為機制改革鋪平了道路。企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企業的效益和骨幹、員工之間的利益建立起正相關的關係,這就是所謂的機制。如果有關係就有機制,沒有關係就沒有機制。要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就必須建立機制,改革開放初期是三項制度改革,今天到了高科技時代,我們要讓人力資本參與最終財富分配,現在改革有員工持股、經理層股票計劃、科技分紅和超額利潤分紅等方式。

同時,改革中要弘揚企業家精神。改革開放到今天,有兩點很重要。一是黨和國家正確的方針政策;二是企業家和企業的努力,企業家的作用又很關鍵,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要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

同時,國有企業可以借力資本市場推進併購重組。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11日,A股市場共發生502起國企併購重組計劃,佔全市場1625起併購重組計劃的30.89%;這502起國企併購重組計劃中,共涉及371家上市國企。而截至目前,包括央企國資控股公司、省屬國資控股公司、地市國資控股公司及其他國有公司在內的上市國企共1216家。也就是説,今年約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國企正積極推進併購重組計劃,呈現出較為活躍的態勢。

資本市場與國企改革的良性互動,對市場的影響是積極而長遠的。國有上市公司隊伍的擴容一方面利於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依託資本市場開展混改,資本市場融資功能、資本配置功能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樞紐地位的資本市場需要更多優質國有企業的上市夯實基礎,而國有企業更需要資本市場這個廣闊的舞台成就優秀的自己。兩者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三步沏好“國民重組”這杯茶

記者: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方案,提出了“國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進兼併重組和戰略性組合。”三年行動中為何要強調“國民合作”,意義何在?“國民重組”後,又該如何做好內部整合?

宋志平:我做國企四十年,過程中也和民營企業打過多年的交道。企業改革不光國企要改革,民企也要改革。國企改革的內容是市場化,民企改革的內容是規範化。我認為,讓國有企業完全市場化和讓民營企業管理規範化都是很有難度的一項工作,而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個捷徑,比較好地解決了國企市場化和民企規範化的問題,混得好,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國有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可以發揮引領作用。國有企業能對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發揮帶動作用和重要影響力。根據不同行業集中度要求,推動形成比較好的市場結構。國企民企相互配合,推進兼併重組和戰略性組合。

國企和民企是孿生兄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像水和茶的融合,融合得好就是一杯上好的茶水。“茶水融合”包括了目標的融合,產權的融合,文化的融合。

一是目標的融合。比如,2002年,我到中新集團做一把手。彼時公司面臨資不抵債困境,全部財產被凍結。我上任後明確了發展戰略,將企業更名為中國建材,調整了主營業務,對中國建材進行全面市場化改革,隨後重組水泥行業。我當時認為,如果中國建材在行業裏不能做到老大,作為一家央企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就把目標給鎖定了。

徐州是中國建材水泥廠的主陣地,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斷壓低價格,損失慘重。為了扭轉局面,我派人與海螺進行談判,最後收購了徐州海螺水泥,實現逆轉。浙江的水泥行業也曾是羣雄混戰,為了一統浙江的水泥“江山”,我邀請浙江的水泥巨頭在風景如畫的西子湖畔舉行了“汪莊會談”,端出了價格公允、股權合作、留人留心的“三盤牛肉”,將四家水泥巨頭收至麾下。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建材已是水泥製造業全球龍頭企業,2019年水泥產銷量在全國第一,充分實現了當年的戰略目標。

二是產權的融合。“捆綁不成夫妻”,中國建材重組民營企業都是建立在自願基礎上的。重組幾百家企業從來沒有強買強賣,沒有讓被重組的企業感到有壓力。為了發揮央企與民企兩種要素的積極性,實現央企與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共贏和包容性成長。作為“央企市營”核心之一的多元化股份制,中國建材集團對重組企業採取“七三原則”:中國建材集團以30%為佔股底線相對控股上市公司(如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則以70%的佔股底線絕對控股各子公司(如南方水泥)。同時,多數原來企業的負責人繼續擔任新企業的管理者,民企的資本得以保全和升值,活力機制繼續發揮作用。

三是文化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就是在考慮利益的時候,要照顧到以及首先想到民營企業,我們應該有利他主義的思想,就是有包容的思想。中國建材所聯合重組的企業能夠接受這種包容的文化,把企業文化逐級融入到企業的各個管理層面,能和中國建材真真正正實現國民共進,大家一起雙贏,一起結合起來不分彼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

國藥集團積極開展與地方國有及民營優勢醫藥企業進行重組整合。重組過程中同樣關注到目標、文化、產權的融合,通過聯合重組的實現了共生多贏。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記者:1998年您在《上海證券報》發表了一篇與股民談心的文章《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影響力很大。至今為止,這樣做的企業家都沒有幾人。從股價來説,不少國有企業的股價估值都偏低。在您看來,國企應該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如何平衡股價與業務發展的關係?

宋志平:從市場角度看,很多國有企業盤子都不算小,但與其他企業橫向比較,市值總體表現並不是特別突出。究其原因,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應對市場挑戰方面,顯然不如民企靈活高效,部分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投資決策機制不夠靈活,激勵機制有待調整,這些都會對國有企業市值管理產生影響。

作為國有企業,市值管理更多還是創造價值和價值實現。我國各級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過了1200多家,約佔A股市場的30%左右,市值約佔32%左右。這個體量也是很大的,在國有資本管理從“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過程中,針對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的市值管理,無疑是一項重要內容。

首先,提高價值的創造能力,以創新提升企業價值。創新是企業的靈魂,企業市值的表現是企業價值的體現,而企業價值最核心的就是要創新,市值是創新的外在表現。

第二,建立股權激勵制度。今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有利於推動中央企業更科學高效規範地開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覆蓋企業經營管理骨幹和核心科研技術人才的正向激勵機制。國有控股上市企業的股權激勵完善也是市值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積極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和外部董事,實現盤活國有資本存量,提升國有資本增量。我們的國有企業要努力打造為優秀的上市公司。

當然,市場的估值不完全決定於公司的價值創造和價值溝通的努力,還有很多公司控制不了的因素,如:宏觀經濟、行業走向和投資偏好等。

排除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我建議不管是什麼性質的上市公司,都要踏踏實實地做好主營業務。我是個專業化主義者,主張做專業。比如中國建材和中國醫藥,這兩家公司其實都是非常專業的。中國建材只是做建材的專業業務,而沒有去做其他的業務。國藥也是這樣,只做醫藥相關的業務,中小企業做隱形冠軍,以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把每一個業務都能夠深耕細作,業務不再多,而在精。做好了主營業務,企業才有健康成長的保障,才會有好的業績,市值增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王雪青

微信編輯:王子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62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的稻盛和夫”宋志平:A股有望誕生新一批時代巨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