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丨「藍鯉能源」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移動補電切入新能源賽道

文 | 潘瀟雨

編輯 | 彭孝秋

36氪獲悉,移動能源服務商「藍鯉能源」已於近日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分佈式移動儲能產品的自主研發、商業運營和合作推廣等方面。

隨着近年來新能源車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且新能源乘用車的銷售滲透率超過15%。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車保有量也將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速,依然滯後於新能源車的增速。

受私家車位供給和價格影響,現階段公用充電樁依舊是新能源車充電的主要方式。但由於電容、場地等因素,公用充電樁現階段數量仍有不足,且分佈差異大。因此遇上下班高峯時段,排隊等位的時間也隨之增多。此外,隨着汽車日益智能化,人們對車的定義也不限於交通工具,而是人的“第三空間”,服務需求增多,新能源車對補電頻次和容量的需求也逐步加大。

圍繞新能源車的充電方案,成立於2021年的「藍鯉能源」提出”移動充電”的解決方案。通過將動力電池與充電設備集成,實現讓“電”找“車”。並構建分佈式光儲充檢一體的動態新能源電網,目前該業務已在杭州上線。

36氪首發丨「藍鯉能源」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移動補電切入新能源賽道

藍鯉能源

創始人兼CEO楊浩告訴36氪,採用“電找車”的方案,核心是解決用户的“里程焦慮”及“充電不確定性”,同時能節省大量充電時間。讓移動上門充電,像“打車”和“叫外賣”一樣。

具體來看,藍鯉能源通過將原本處於靜態環境下的儲能電池和充電樁,集成到具備動態移動能力的車中。當用户需要充電時,可以通過APP或小程序下單,藍鯉能源就會調度工作人員與車輛進行上門充電服務。

而藍鯉能源的硬件設備優勢,主要體現在安全和效率兩個層面。一方面集成了儲能電站才會涉及使用的温控干預、自動消防、電池“雲+邊”預警等系統;另一方面也結合了移動場景,在抗震及穩定性上創新。同時,整個設備的充放電效率決定了整台車的工作週轉效率,進而影響服務成本,因此整個系統也在向支持換電模式的車電分離體系進化。

在楊浩看來,除了硬件設備與模式上的創新,藍鯉能源的核心優勢還體現在移動能源網絡的數字化及智能化上。依靠團隊在相關領域十餘年的技術和數據累積,藍鯉以數據驅動的AI+算法引擎為核心,融合了電池數字孿生系統。同時結合時序神經網絡,實現鋰電池為首的高精度多維參數估計,能夠準確瞭解電池狀態,從而實現充電安全實時監控、風險主動防護、車輛電池畫像管理等功能。

這其中採用的電池RUV算法,不僅能夠檢測自身設備,也能通過抓取到的用户電池參數,檢測用户電池情況。從而在充電後可以向用户推送電池體檢報告,並提供安全評分、風險預測等服務。

36氪首發丨「藍鯉能源」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移動補電切入新能源賽道

藍鯉能源

目前,藍鯉能源同時向各類新能源車主提供多種類型的移動補能服務,除了根據用户臨時需要按單結算收費外,也推出了各級充電包服務。

“這種模式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我們提供24h營業服務。用户在停車場、路邊就能充電,以減少排隊等候或是尋找充電樁的時間。”且藍鯉能源也與多個新能源整車製造、租賃運營公司達成合作。在後續產品規劃上,楊浩告訴36氪,藍鯉也會考慮建造儲能站,並與光伏結合實現電力併網等。

隨着新能源汽車補能方式逐漸多元化,“電”也在以多樣化形態在終端銷售,包括充電樁、移動充電、換電等。因此,楊浩認為移動補能市場在未來有近萬億級的想象空間。

團隊方面,藍鯉能源創始團隊主要出身滴滴、阿里、騰訊等公司,擁有十餘年產品研發和運營經驗,並與國內頂級科研機構達成合作,在動力電池領域佈局多項發明專利。創始人兼CEO楊浩曾任滴滴青桔換電業務負責人,在電商物流和互聯網運營方面有十多年經驗積累。

作為本輪投資方,藍馳創投認為:“藍鯉能源在充換電領域、能源數字化及效率運營方向具備豐富的經驗,研發了移動充電硬件產品及動態能源網絡運營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整個移動補能網絡,全面提升新能源車主用户充電體驗並減少碳排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5 字。

轉載請註明: 36氪首發丨「藍鯉能源」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移動補電切入新能源賽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