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已經超過4000萬人。為了讓更多的失能老人享受有尊嚴、有質量的晚年生活,我國試點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已經有6年,至今已覆蓋全國49個城市、1.45億人。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保障對象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也就是“失能老人”。按照國際通行的6項評判指標:吃飯、穿衣、上下牀、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其中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不同程度的失能參保人員享受不同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從2016年開始,我國已有49個城市試點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從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人羣起步,從其繳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中籌資,並由商業保險公司經辦,向長期護理機構購買專業的服務。如果選擇居家護理,就會有定點護理機構上門提供專業護理服務。成都市温江區居民王米渠老人,失能評估為重度2級,從去年9月開始,每月可獲1437元的照護補助,還有專業機構8次上門護理服務,包括按摩、洗澡、洗頭、剪指甲等。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區天府街道學府社區居民 陳宇:特別是他們上門來給我們做護理,減輕了我很多負擔,而且教會了我很多護理的方法和護理的知識。
長護險的參保人員,還可以在養老院享受到費用上的減免。江蘇如皋96歲老人倪華英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被評定為中度失能。入住當地長護險定點護理院,每天75元的牀位費,通過照護險補貼40元,老人子女個人只需付35元。她所在的護理院,“帶”險入住的老人已經佔到9成左右。
江蘇南通如皋市申丞護理院院長 劉純:因為我們基本上都是這種失能的老人為主的,我們的服務實際上是醫養融合。
長護險的保費怎麼繳?各地正在探索多渠道籌資機制。在深圳,長護險的保費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0.1%的比例逐月收取,其中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各按50%比例繳費,退休人員、居民以及其他人員由個人繳費,困難人羣繳費由財政給予補助。在江蘇南通,長護險的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
江蘇省南通市醫療保障局二級調研員 顧忠賢:個人每年只需要繳納三十塊錢,我們醫保基金也補貼了三十塊錢,另外財政補助了四十塊錢。
為了減輕長護險保費對醫保基金支出的壓力,專家建議,應遵循“財政要支持,個人要繳費”的原則,加快建立多元籌資機制,同時,當前我國養老護理人才大約有500萬人的缺口,加快培養專業照護人才也迫在眉睫。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杜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需要的一個是建立穩定的職業生涯的一個預期。像醫護人員一樣,他可以從護士到護師到主任,有一系列晉升的渠道,我們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第二個就是通過政府加大在這個方面的補貼,使得相應的收入待遇能夠吸引到專業的人員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