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幾年GDP增速高速飆漲的經歷,印度就飄了,揚言要搞自力更生,誰也不靠。在去年印度獨立紀念日上,莫迪還稱自力更生的印度,不再僅是一個概念,一個詞,而是13億人口的“口頭禪”,人生信念。
哪知道,現實如此“骨感”,直接打臉印度。2021年中印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257億美元(約合79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其中印度自華進口達975億美元,對華出口為281億美元。
對此,向來大度的中國表示中印經貿合作有較強的韌性和巨大的強力,希望印度改善營商環境,公平地對待所有外國投資者、外國企業。
但為了挽回面子,抱有美好幻想的印度國家銀行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如果印度能夠利用好電子製造激勵計劃(PLI),對華進口依賴性將降低50%,本國GDP就能增加200億美元(約合1267億元人民幣),實在不行,對華依賴性降低20%,印度GDP也能增加80億美元。
不過,網友們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嘲諷稱自己一天不吃飯,就能賺30元飯錢,不打車回家,50元車費不是省了而是賺了;建議讓印度認清楚形勢,若是砍掉中國一半進口,印度製造直接崩潰,還談何壯大發展。
印度企業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很依賴在中國貨,沒辦法,印度貨質量不行,總不能拿“殘次品”去糊弄消費者,砸自家的招牌吧。而且在新冠疫情和印度退出RCEP的雙重壓力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企業相比,印度企業的機會更少,壓力更大,想要自力更生,明顯心有餘而力不足。
既然自家企業不給力,那莫迪只好在全球“招兵買馬”,開了一張100億美元(約合634億元人民幣)的空頭支票,放話出去,只要全球半導體制造商敢來印度建廠,這錢就有他們一份,希望他們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趕緊來挑戰看看吧。
根據這項計劃規定,全球半導體公司要在印度建造芯片廠,從今年1月1日開始就可以申請報名,提交資料,通過最終審核之後,就能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獎勵。消息放出去,印度稱反響熱烈,不少芯片企業巨頭都主動來談合作,預計未來3年內,至少有12家大公司計劃在印度建芯片廠。
果然,重金之下,必有勇夫。2月中旬,蘋果代工廠富士康宣佈和印度自然資源集團Vedanta合作,在印度建立一家合資芯片廠,富士康將投資1.187億美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換取該合資公司40%的股份。但按印度以往翻臉無情的先例,富士康能不能拿到補貼,還是個未知數。
文|李澤鈈 題 | 曾藝 審|李澤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