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措施
提質增效
修舊利廢
面對提質增效大考,如何堵住成本支出“出血點”,讓油田高質量發展“有戲可唱”?長慶油田採油一廠“危”中取“機”,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以“3344”工作思路打出成本減控“快手棋”。2020年上半年,這個廠通過4大類54項降控措施,累計節約成本5832.7萬元。
抓關鍵,在“真金白銀”的差距中對標管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暴跌的雙重衝擊下,讓採油一廠本就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雪上加霜。今年以來,該廠“量體裁衣”制訂降控方案,從電費、運輸費、井下作業費、材料費、維護修理費、業務外包費等20項費用中對成本“瘦身”,在壓實內部市場管理、推進新工藝、新技術應用、設立專項資金上對管理“塑形”,把提質增效工作貫穿到了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同時,按照“管業務必須管成本”思路,健全“降本+預算”雙捆綁機制,將全年提質增效目標橫向分解至機關科室,縱向分解至作業區和中心站,做到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肩上扛責任。
對噸油運輸費較高的基層單位,業務主管部門對“差等生”補課上門,結合產建部署完善地面管網,優化車輛配置,加快拉油點改造實施,摸清楚哪裏能“瘦”,哪裏能“補”。對材料費噸油單耗高於全廠平均水平的單位,專業技術部門以問題為導向在設備再製造再利用、科學壓控化學藥品等措施上精準施策,把準管理脈搏,把降控成果實實在在體現在“真金白銀”上。
摳細節,在“錙銖必較”的理念中聚沙成塔
成本降控勿以事小而不為,才能由量變引起質變,所以細節尤為重要。採油一廠既要“西瓜”也要“芝麻”,既在主幹費用上立足於精,又在非生產性支出上實踐於細。通過在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根油管、每一份藥劑上“錙銖必較”,成就了提質增效的“大文章”。
各作業區在電費的降控上,從注水系統優化、節能設備優化及農電治理等七個方面實施節電措施,採取油井間開、抽油機調平衡、週期注水、清理農用電等各種辦法控制“電老虎”。為使井下作業費從“減重”到“強體”,各單位分類制定技術對策,開展熱洗及井筒挖潛措施,減少修井頻次。堅持做好每個方案、每項措施、每次調整,把錢花在刀刃上。
同時,在會議費、辦公費、綠化費等非生產性費用上堅持少花錢多辦事,從減少會議數量、倡導無紙化辦公,提高苗木成活率上把控“細節關”,算活“成本賬”。在基層,各中心站食堂、值班房隨處可見“現在的節約就是明天的收益”“厲行節約、合理開支、嚴格控制”等標語,提醒員工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減少紙張消耗等良好習慣,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從“要我降控”向“我要降控、我會降控、我能降控”轉變。
明責任,在“不拒細流”的實踐中各顯其能
為了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抓好成本降控,採油一廠基層單位從管理層到操作層,從前線到後勤不放過每一個環節,以健全完善成本管控體系和激勵機制為抓手,做到指標落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時,為了激發基層活力和動力,這個廠合理擴大基層單位經營自主權,支持各單位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自主實施提質增效項目,激發全員工作熱情。
其中,王窯作業區制訂嚴格的成本考核政策,對中心站成本按照每超出一個點扣除1分業績分的比例進行考核,把“降成本”就是“增薪酬”理念植入人心。坪橋作業區在各井站開展“精細加藥”專項行動,不斷強化井筒管理,降低井筒治理費用。杏河作業區在微信平台開通“提質增效金點子”交流平台,徵集到基層員工關於注水系統優化、創新管理等各類意見和建議23條,並給予員工獎勵。高橋作業區以“一點創新”成果為基礎,形成了“小舊料常收、小部件常修、小算盤常打、小建議常提、小創新常談”的“五小”成本管理辦法。各基層單位“不拒細流”抓緊“錢袋子”,梳理降本控費短板,細化開源節流措施,打好提質增效主動仗。供稿: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