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隨着“碳達峯、碳中和”的提出,節能減排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建議,健全“碳標識”法規,建立中國家電產品碳排放評價標準,建立中國家電產品“碳標識”。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提出:全球平均氣温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並努力限制在1.5℃以內。國際能源署認為,要想實現“2℃目標”,還需要再削減約35%的碳排放。
2020年下半年,我國向全世界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家用電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高達30%的居民碳排放來自於家用電器。據統計,中國製造的家電產品佔全球總體的56%。尤其是冰箱、空調佔比接近80%,是名副其實的家電製造強國和消費大國。
李金波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能效標識法規以及執行體系,成功減緩了家用、辦公產品在消耗電能和天然氣方面的增長勢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能效標識僅與家電使用過程的間接温室氣體排放有關,不能涵蓋生產、回收過程的直接温室氣體排放。
李金波表示,鑑於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健全的碳標識制度是基礎和重點。目前,我國碳標識制度運行的主要指導性文件是生態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標識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低碳產品認證管理暫行辦法》,不管是從立法層級還是從具體制度的設計與安排上來説,法律保障處於缺位狀態,有必要進行完善。建議參考現有相關國際法規,完善“應對氣候變化法”、“環境保護法”,建立中國產品“碳標識”制度。
李金波認為,“碳標識”不僅提供綠色消費嚮導來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方式,也將對供應鏈及國際貿易所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成為貿易壁壘。建立透明、科學的家電產品碳排放評價標準是實施“碳標識”制度,實現低碳發展和規避碳壁壘的雙重效果的基礎。建議在現有國際標準如ISO14067基礎上,綜合考慮產品直接和間接温室氣體排放,儘快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家電產品計算體系及標準。
“現有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標識只具備碳減排標籤而規避其真實碳排放數值的披露,因此無法實現量化管理,消費者普遍對於此類標籤缺乏認識,並沒有引起如能效標籤那樣的消費者關注。建議借鑑現有能效標識,參考或規範性引用國際環境標誌標準體系,設定不同產品的排放標準分級,標註碳排放量與標準值的百分比,逐漸篩選出需要強制性使用碳標識的產品類型,引導家電產品實現低碳化。”李金波提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