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馮瀟慧
頂着“國內AI芯片第一股”的名頭,曾在資本市場聲名鵲起的獨角獸企業寒武紀(688256.SH),如今在持續虧損的泥潭中逐漸黯然失色。
日前,寒武紀披露業績預告,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略有增長,但歸屬淨利潤預計持續虧損,預計虧損10.35億~12.65億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25.46%到53.34%。
從近年來的財務狀況看,寒武紀連續虧損。按2022年虧損10.35億元計算,過去5年累計虧損近40億元。
此前在資本熱捧下,同時藉着和大客户華為的合作,寒武紀一度成為資本市場寵兒。然而,盈利難是大多數科技型創業公司共同存在的問題,寒武紀也不例外。由於大手筆投入技術研發,花費一年比一年高,同時銷售端沒能及時回血,寒武紀在年復一年的虧損中經歷主業更替、骨幹出走等動盪,始終未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商業化變現路徑。
連年虧損下,寒武紀何時才能實現盈利?2月3日,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寒武紀,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AI芯片行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行業,公司什麼時候可以扭虧為盈,時間上不好估計。只能説我們努力把市場做大,把業績提升上去。”
圖源:圖蟲創意
再度募資解虧損難題
儘管早期備受資本市場青睞,但歷經數年發展,寒武紀至今仍未看見盈利曙光。對此,寒武紀將主要原因歸結為鉅額的研發投入。
據財報,2017-2021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億元、7.7億元、11.36億元。
同期,寒武紀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4.59億元、7.21億元。
對比不難看出,寒武紀不斷上升的營收甚至無法覆蓋連年上漲的研發成本。2022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收7.2億~7.5億元,同期研發費用預計為14.04億~17.16億元,二者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在此背景下,企業資金壓力不斷增大。財報顯示,寒武紀2022年前三季度,現金流為-11.58億元,上年同期為-6.52億元。
2月3日,有芯片行業從業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AI芯片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比如視頻美顏、語音合成等,但寒武紀之所以前期研發投入巨大卻至今沒有盈利,主要原因在於,即便其芯片已生產出來,在與之相關的配套軟件工具方面仍積累不足,軟件生態尚處發展初期,缺乏成熟的使用羣體,從而導致市場表現不佳。
“這就相當於,很多程序員已經適應基於英偉達芯片的開發系統,讓他們轉換去使用其他廠商生產的芯片,學習一套新的操作系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轉換,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該從業者説道。
圖源:圖蟲創意
虧損困局難解情況下,寒武紀需要再度募資,緩解資金壓力。2022年年底,上市不滿3年,寒武紀再次向二級市場募資,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6.72億元。若此次定增順利,則寒武紀上市以來募資金額將超過40億元。
2月4日,深度科技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持續虧損意味着經營不善,缺少商業化能力,企業需要長期輸血,面臨融資壓力越來越大。對公司而言,一旦達不到某些條件,可能面臨退市風險。
資本熱度減退
如今連年虧損的寒武紀,在資本市場變得愈發低調起來。然而在公司成立早期,寒武紀也曾一時風頭無兩,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科學家出身的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曾坦言,“如果智能時代真的到來,難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誕生新巨頭,而寒武紀想當這個將軍。”
早年間,憑藉終端IP授權業務起家,寒武紀曾和華為度過兩年的“蜜月期”。招股書顯示,2017-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IP授權,其中華為分別貢獻了98%和97%的營收。
和華為的合作讓寒武紀一時名聲大噪,然而過分依賴單一大客户也存在較大風險。2019年,華為開始採用自研AI模塊,二者“蜜月期”走向終結。當年,寒武紀的IP授權營收大幅下滑。
和華為分手之後,寒武紀營收結構驟變,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替代IP授權業務,成為支撐公司業績的主營業務。公司發展逐漸變得艱難。
即便已經連年虧損3年,2020年上市之初,寒武紀憑藉“AI芯片第一股”的名頭,仍然獲得資本市場青睞,上市首日股價漲幅一度超過30%。但漲勢未能維持太久,在連續三日上漲後,寒武紀股價便走起下坡路。與2020年股價接近300元/股高點相比,今年2月3日收盤,寒武紀股價已跌至71.11元/股。
圖源:新浪財經
如果説科技創業公司發展初期虧損,尚在資本可接受範圍內,那麼無休止燒錢、接連數年虧損,終將讓投資人失去耐心。
2022年,古生代創投、寧波瀚高及國投創業基金,三大在寒武紀IPO前獲得股份的股東,相繼發生清倉式減持。
資本留給創業者的耐心從來有限。從最初的眾星捧月,到如今漸趨黯淡,起落之間,如何在花錢和賺錢之間取得平衡,商業化始終是橫亙在寒武紀面前的難題。
在張孝榮看來,掌握前沿技術的創業公司需要不斷輸血是投資界共識,一旦技術獲得突破產品研發成功,往往帶來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寒武紀近兩年來受困於內部經營和外部制裁,市場發展不利,在競爭中處於下風。
“融資能維持寒武紀一時生存,但內外部巨大壓力如不盡快解決,公司很難會有新的發展。”張孝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