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實體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命脈所在。那麼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如何才是“實幹”?如何又能幹得“實”呢?
在新中國歷史上,天津是我國北方工商業城市,記錄中國歷史上無數第一。第一塊手錶、第一台電視機、第一輛自行車……如今,身處建黨百年的偉大時刻,天津市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真抓實幹的精神,做強實體經濟。
鼓勵“實幹”的人。從藍領專家孔祥瑞,到送去萬家燈火的張黎明;從社會熱議的海河工匠到齊聚精英的企業家大會。“實幹”的人在天津最受尊重,各種榮譽也都獻給了他們。這是一種氛圍,更是一種營商環境,大大激發了勞動者幹事創業的情懷。
做“實幹”的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經濟發展的質量不斷提升。從鋼鐵、石化、紡織等傳統“老”工業,到如今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的“1+3+4”現代產業體系。數據顯示,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6.1%,比“十二五”末提高8.6個百分點。經濟運行效率、產業發展質量、經濟增長新動能,可以説日新月異。夯實實體經濟,把天津帶入了高質量發展的節奏。
強實幹的“業”。金融“活水”育出產業良田。天津海河產業基金共帶動185個項目落地,計劃投資額2186.07億元,實際返投金額1269.8億元,按實際返投金額計算返投倍數達到14倍。這有力促進了天津市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現代產業蓬勃發展。一個產業新、科技強的新天津正向我們走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才鼓勵到產業環境,再到政策引領,天津的“實幹”有章法、有佈局、有措施。它們正助推天津奔跑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大路上。
天津,未來可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