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業”融合的目的和意義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因此,“十四五”時期要更大力度發展我國的製造業。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也需要承認,要成為製造業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因為,我國的製造業整體上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相對缺少創新能力,大量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需要依靠進口。同時,製造業創新能力弱導致產業利潤低,如在整個蘋果手機的售價中,中國得到的利潤只是售價1.8%的勞動成本。
從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看,各個國家也進一步認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以往按照各國的比較優勢佈局產業鏈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全球產業鏈將向母國或者母國鄰近的地區收縮,形成成本相對低廉但安全可控的區域產業鏈。從全球製造業競爭態勢來看,製造業國際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製造業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通過各種政策優惠,吸引本國的製造業迴歸;二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積極利用擁有低成本生產要素的優勢,鼓勵國際企業向低勞動成本的國家轉移。由此,加速打造中國製造業強國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意見。“兩業”融合指的是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即價值鏈、產業鏈與創新鏈、供應鏈、信息鏈、資金鍊、人才鏈等緊密結合,以數字技術改造傳統的製造業,打造工業4.0版的中國製造業。這就指明瞭製造業的發展方向。通過“兩業”融合,使製造業向價值鏈的高附加值兩端延伸,融入更多的科技創新要素,把製造業打造為技術、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兩業”融合的主要問題
中國製造業在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和利潤率等方面都處於較低水平。2018年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28974.93美元/人,僅為美國19.3%、日本30.2%和德國27.8%;在產品質量上,美國製造的產品平均合格率為99.99932%,而中國的合格率為98.76%;中國企業平均利潤尚未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總利潤與平均利潤分別相當於美國的60%和56%,且中美高端製造業的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近乎為1:2。
中國製造業這些問題的根源,首先是中國的服務業發展還比較落後,尤其是圍繞製造業的服務業比較滯後。美國服務業佔比77.37%,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的服務業比重同樣達到了69.1%。而作為製造大國,中國製造業總產值位居世界第一,但服務業的比重明顯偏低,僅為52.16%,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其次是“兩業”融合度低。一是,創新服務與製造業的融合度低,大學、科研機構與製造業結合不緊密。我國近年科研投入巨大,科研成果眾多,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二是,人才服務與製造業融合度低,教學脱離生產實踐的需要,人才的知識結構不適合製造業的需要,畢業生不願意到製造業就業,製造業人才短缺。三是,金融服務與製造業融合度低,金融機構為製造業服務的積極性不高,鉅額資金在虛擬經濟中空轉現象比較明顯,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問題更加嚴重。四是,商業與製造業融合度低,兩者之間缺乏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商品流通不暢,流通費用高。五是,信息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度低,製造業不瞭解市場供需情況,盲目生產,跟風生產,或造成產品積壓,或出現商品短缺,生產經營不穩定等等。
三、加強“兩業”融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首先,要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政府架橋,引導科技人員與企業進行創新合作,充分發揮大學、科研機構的科研優勢,以及企業對市場敏感的優勢,建設官產學的創新聯盟,一是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
第二,加強人才鏈與產業鏈的結合。高等學校要增加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還要增加技工學校、職業培訓學校的數量,培育大批的能工巧匠,為製造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加強資金鍊與產業鏈的融合。可以創辦一些專門為製造業,特別是中小製造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或者金融中介機構,或者在金融機構中設立專櫃、專項,為製造業提供融資貸款服務,幫助製造業開拓市場,提高經營水平,規避市場風險等等。
第四,加強供應鏈、商品流通鏈與產業鏈的融合。供應鏈要為製造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零配件,保證企業生產順利進行;商品流通鏈要減少商品的流通成本,降低流通費用,打通商品流通的各個節點,加速商品流通速度。
第五,加強信息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採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等對製造業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改造。當前,我國的製造業還比較落後,許多還處於機械化、電氣化製造的階段,進入自動化生產的比較少,採用智能化生產的則更少。應當加緊對製造業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目前,我國數字產業化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數字信息的標準化、採集、儲存、處理、應用還不完善,數字信息壟斷和條塊分割嚴重,數據要素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心,制定數字信息管理規則,打破數據壟斷,促進數據的共享,還要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充分應用大數據,實現智能製造,智能配送,智能服務,打造工業4.0的製造業,把中國建設成為製造業的強國。
作者: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橫琴研究中心 王玉、林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