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機構定製化潮水退去,旗下袖珍產品遍佈!長安基金面臨權益類基金經理缺乏困局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 張桔

上半年即將塵埃落定,在股強債弱大格局下,內地多數權益類基金已經收益豐厚,特別是醫藥主題公募集體狂飆;但是也有流年不利的公募產品在年內業績排名倒數,如總部位於上海的長安基金就有不止一隻產品上榜,迄今淨值增長率為負。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收盤,在內地混合型基金排行榜上,長安鑫禧A/C兩類份額分別排在倒數第四和倒數第五位,彼時它們的年內淨值增長率下跌幅度均超過10%;無獨有偶,長安產業精選的兩類份額的基金淨值同樣下跌超過5%,居於排行版靠後位置。這對於一家公司規模常年排名在80位之後的小基金公司來説,無異於是當頭一盆冷水。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目前的混合型基金雖然有13只,合計的規模達到139.25億元;但部分規模主要靠長安裕騰和長安鑫益增強兩隻產品所貢獻,大多數混基實際還生活在温飽線之下。

接受《紅週刊》記者微信採訪時,長量基金分析師王驊指出,長安的權益類產品缺乏特點,目前存續的產品很多都已經是偏債型的混合基金了。

三隻產品年內負收益

長安權益類基金規模隱患曝光

數據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長安基金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約為173.4億元,相比去年四季度末的184.4億元規模縮水11億元;從排名來看,公司規模在140家內地基金公司中的排名也從第84位下降到第85位。

在具體分產品類型上,與其他小基金公司靠債券包打天下不同,長安基金是一家更為依靠權益類產品的公司。目前公司僅有的一隻股基為被動指基,因此權益類部分基本都濃縮在混合型基金上。從數值來看,長安基金旗下的13只混基在首季末的規模約為139.25億元,平均單隻基金的規模超過10億元。但是仔細審視各只基金產品,《紅週刊》記者發現其並沒有表面數據那樣看起來讓人樂觀。

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僅有長安鑫益增強和長安裕騰兩隻產品的規模突破數十億大關,其中前者的兩類份額彼時規模接近90億元,而後者的兩類份額彼時規模約為35億元。除去這兩者外, 長安基金的混基陣營幾乎是“遍地狼藉”:公司存續混基中有多隻“鑫”字頭和“裕”字頭的疑似定製化產品,它們在當初的委外潮退後長期迷你化生存,遊走在產品清盤的邊緣;同時,公司唯一兩隻非定製化系列的產品,長安宏觀策略和長安產業精選也是最早成立的兩隻主動權益,但是數載歲月浮沉,兩者都已褪去當初的青澀模樣,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前者的最新規模約為0.11億元,後者兩類份額合計的最新規模約為0.13億元。

以長安宏觀策略為例,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在2017年2季度到2019年2季度的時間段中,規模基本還能維持在0.5億元~0.8億元區間,但是從2019年的3季度開始,產品的規模便縮水超過一半,規模退至0.3億元之內,進一步從袖珍基金退化成為迷你基金。顯然,產品規模的節節後退和業績表現不濟是直接掛鈎的,該基金實際自2017年以來在同類產品排名中皆不佳,如今年年內最新淨值增長率僅為-3.91%,排在同類995只基金中第980位。

與長安宏觀策略一同淪落為難兄難弟的還有長安鑫禧和長安產業精選。數據顯示,前者目前年內淨值下跌超過10%,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三位;後者目前在同類基金排名中排在倒數前二十位。

那麼,業績不佳具體的原因何在呢?

《紅週刊》記者查閲首季財報發現,彼時長安鑫禧基金的股票倉位超過90%,基金經理在十大重倉中也成功挖掘出了鹽津鋪子這樣年內漲幅超過150%的標的,但所持權重在基金淨值中佔比卻僅有4.36%,疊加倉位的因素,該股對於基金組合的貢獻度不到4%。此外,除了第一大重倉股厚普股份持股佔比超過5%以外,餘下持股佔淨值比均不高,更重要的是,第一大重倉股厚普股份年內表現並不佳,下跌了約8%左右。

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長安產業精選的身上,該基金彼時在首季末的規模更為迷你,一季度末的基金倉位接近90%一線。該基金一季度十大重倉股中不僅擁有了鹽津鋪子,且還成功布局了另一隻翻倍股安恆信息。但是同樣是考慮到更為迷你的規模和相對重倉股位次不高,兩者表現再如何給力,也無法拉動基金組合整體表現。

從基金季報來看,作為發起式基金,截至3月31日時產品已經連續57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若繼續則很可能會在二季度內引爆清盤風險,雖然公司迄今未有清盤公告,產品有可能暫時躲過一劫,但從其淨值和規模表現看,勢必將長期行走在剃刀的邊緣。

權益團隊舵手人丁稀少

明星級基金經理缺乏

規模和收益雙雙不濟的表象背後,長安基金面臨的更深層次原因實際還是基金經理人才的缺失。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目前公司的基金經理團隊僅有6人,他們分別是林忠晶、顧曉飛、孟楠、劉興旺、徐小勇、杜振業,其中涉及負責權益類投資的有林忠晶、顧曉飛、徐小勇、杜振業四人。

仔細來看,徐小勇的從業時間已經超過8年,可謂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老將。四人中從業時間最短的是杜振業,剛滿2年;另外兩人的從業時間則均約為5年。整體上,可謂是一個老中青年齡層搭配合理的組合。但是從任職回報來看,林忠晶可謂是遙遙領先,他管理的長安鑫富領先任職回報超過100%。(徐小勇早年在銀河基金供職時層取得過翻倍的回報,也是現任的投資總監)

雖然林忠晶看似是這四人組中的核心人物,但是他似乎離爆款明星基金經理的陣營尚有很大的距離,大致的原因包括了以下幾點:首先,林忠晶目前在管的公募基金產品達到了6只,但是其中多為低風險的混合型基金產品,而這還是他去年初和5月集中卸任了幾隻產品基金經理後的數量,彼時其卸任的產品多數為債券型產品,雖然曾經管理過的數量眾多,但是似乎並沒有一隻產品能成為其代表作,這對於他競爭爆款頗為不利。當然,更為重要的一點原因是,林忠晶任職回報超過100%的兩隻產品規模均頗為迷你,無論是鑫富領先還是鑫利優選,兩者都很可能原為機構定製的產品,雖然當初在委外大潮中積累了足夠的收益水平,但這並不能反映出基金經理的真實操盤水平。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公司現任的投資總監徐小勇身上。作為公司現任的投資總監和多年沙場拼搏的老將,雖然其所管產品年內業績不錯,但是他迄今所管理的任職回報翻番的產品同樣來自於公司疑似定製化的袖珍產品,因此其真實的操作水平也尚存疑問。

長遠來看,或許對於任何一家致力於角力權益爆款的公募基金公司來説,僅僅擁有4位基金經理是遠遠不夠的, 並且還要考慮到他們要面對數量眾多的“殼基金”。如是背景下,長安基金儘快培養出權益類新秀或者從同行中挖角明星基金經理才是當務之急。或許只有當基金經理人數壯大後,公司才可能考慮打造出一款貨真價實的爆款產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