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都去哪兒了?這是最近製造業熱議的話題。
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4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比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時隔三個月再度跌入臨界點(即50%的“榮枯線”)以下。
拖累指數下跌的核心主因是新訂單少了。
在構成製造業PMI的分類指數中,跌幅最大的是新訂單指數,比上月下降4.8個百分點。在其他相關指標中,採購量跌幅最大,比上月下降4.4個百分點。
今年“五一”消費力如此旺盛,為什麼採購熱度在降温?製造業還會繼續下坡嗎?復甦的動能還在嗎?經濟回暖結束了?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季節性回落,企業信心還在,復甦冷熱不均
對於4月份製造業PMI的回落原因,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説,主要是受市場需求不足和一季度製造業快速恢復形成較高基數等因素影響。
這種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季節性回落,因為開年後的前三個月是採購備貨高峯期,4月曆來都是產需淡季。過去10年,4月的製造業PMI“8降1平1升”。再加上過去幾個月的製造業回暖主要是“填坑式”需求拉動,隨着“補償性”修復結束,經濟動能減弱是必然。
整體來看,製造業景氣水平雖然在回落,但產出繼續保持擴張,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延續恢復發展態勢。
一方面,雖然5個分類指數都環比回落,但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這表明產業帶還在“動”,生產保持擴張,且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加快。
另一方面,在其他相關指標裏,唯一在臨界點以上且和上個月持平的是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以54.7%繼續處於較高水平,説明企業的信心還在。從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於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這次回落並非整體性,復甦也呈現冷熱不均。
從行業看,專用設備、電氣機械器材尤其是裝備製造業,依然是產需兩旺;產需收縮的行業是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小企業回落幅度最小,新興數字化採購買家湧現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3%、49.2%和49.0%,低於上月4.3、1.1和1.4個百分點。可以看出,中小型企業回落幅度最小。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採購甚至還在逆勢快速增長。
4月,源頭採購平台1688全站買家和B類專業買家同比增長35%,內容電商、跨境買家、年輕個體創業者等採購人羣增速明顯。當月,1688APP的買家主動打開率、非大促日的單日平台交易額和單日平台訂單量均創下公司成立24年來的歷史新高,成為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排名第一的APP。
在採購領域,中小零售商正在成為主力,並帶動採購的數字化,以及從大額批發向小批發和輕定製轉變。
中小零售商裏最活躍的是數字化程度最高的新興生意人羣體,他們是一二線城市25至35歲的年輕創業者,以小紅書博主、大學生、電商主播、帶貨達人和跨境買手為主。
在1688,這些買家的採購需求折射出當下五大新消費趨勢:自我探尋、消費者共創、鬆弛生活、消費本地化和聰明消費。例如,太陽鏡是個紅海市場,但因為新買家的可摺疊太陽鏡需求,最近整個市場增長了70%以上;再比如,滿足情緒治癒需求的成人玩具增長迅速。
新需求和新買家的出現,成了製造業的新動能。多位宏觀經濟分析師稱,表面上看製造業受困於需求不足,其實是新需求沒有被滿足好。而且,新需求背後是消費分級不是消費降級。
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認為,雖然現在有點乍暖還寒,但復甦的趨勢依然在,最主要的是企業的信心還在。他認為,今年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和國內大循環的推進將激發更多新內需,彌補出口訂單的萎縮。
源頭廠商的新生意,換個陣地搶新訂單
很多源頭廠商嗅到了新買家和新需求的商機,將新生意放到線上,嘗試向從未服務過的博主、主播、達人、“團長”等做一件代發、24小時發貨和全網分銷。
為了吸引更多優質源頭供給,5月6日,1688發佈新的招商政策,面向產業帶的源頭廠商和成立一年內的新創企業,在生意效果上做出保獲客、保復購的“雙保”承諾。
一方面保障新入駐商家一年內的B類客户不少於200個,另一方面保障新商家的買家復購率不低於20%。
今年2月7日,為了幫助製造業搶訂單,1688推出了保獲客、保訂單的“雙保”計劃,也被稱為“暖春復甦”計劃,承諾入駐新商家平均每天至少獲得一個下單新客户。計劃從2月7日持續到3月31日,在這期間新加入1688的商家平均每天獲得了1.09個買家和1.95個訂單。
對新商家來説,老“雙保”的承諾繼續有效。當新商家有了新客户之後,要沉澱為老客户,有了新訂單之後,要有翻單和復購,所以有了這次新“雙保”的推出。
據悉,新“雙保”的重點招商對象是產業帶裏的“三好學生”——有產品力、服務力和價格力的源頭白牌廠商。這些供給也是新買家熱捧的爆款源頭。
為了兑現新“雙保”的承諾,1688同步啓動了產業帶領跑計劃,為新商家提供7天極速開店、零佣金全網分銷、免費入駐產業帶地圖以及授信範圍內不限額度的免息貸款等一系列舉措,力爭今年內打造20個百億元級別的產業帶,孵化1萬家領跑中國製造業的超級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