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三名本土高管撤出之後,現代中國再次掀起了高層人事變動。
12月17日,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簡稱“現代中國”)官方表示,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李赫埈將接任李光國,將擔任現代中國總裁,全面負責現代汽車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的人事任命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從新一輪的高層人事變動可見,面對在中國市場的下滑趨勢,現代中國再一次選擇將“翻身”的希望賭在了管理人的“換血”之上。
焦慮背後,現代中國的人才“試錯”
今年以來,本土高管接連撤出現代起亞體系。從原北京現代副總經理向東平的離開,到原東風悦達起亞總經理李峯的撤退,再到近期現代中國商務副總裁李宏鵬的“跳槽”,這其中包含的可能有無奈,也可能是雙向的“失望”。
原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光國
回顧三位中國高管在現代起亞的任職,最早加入的李峯,其入職時間實際與李光國任職現代中國總裁的時間相近,分別在2019年9月與10月。彼時,現代起亞納入中國本土化人才的舉動,還被外界認為是現代起亞實施放權變革的一幕。
不過,這個看似美好的嘗試很快出現了內部分歧。尤其在2020年9月,現代任命崔東祐擔任北京現代總經理一職之後,現代中國體系內部的管理關係開始變得愈發錯綜複雜。彼時有相關人士透露,在現代中國的體系中,本土高管的話語權相對微弱。
同時,在人事變動頻繁的兩年間,現代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並無迴轉的跡象。
從銷量數據看,2020年,北京現代汽車在華累計銷量為50.2萬輛,同比下滑28.7%,市佔率下滑至2.65%。而東風悦達起亞的全年累計銷量則為24.93萬輛,同比下降11.97%,僅完成71%的年度目標。
到2021年,現代汽車在中國持續下跌。上險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北京現代共銷售32.5萬輛,同比去年下滑17.45%;東風悦達起亞共銷售13.3萬輛,同比下滑19.8%。另外,品牌層面,向上的效果也並不明顯,以今年首次入華的捷尼賽思來説,並未打出太大水花。
可見,多個層面的因素,為2021年三位本土大將的離開埋下了伏筆。而李光國的卸任,則像是為此前本土化人才管理模式的嘗試畫上了句號。
再次換帥的邏輯和目標
作為李光國的接任者,李赫埈被選中的原因,或許與其更“中國化”的履歷不無關係。
追溯李赫埈的個人履歷,其畢業於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並先後獲得北京大學EMBA、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學位。
自2001年至今,李赫埈先後擔任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北京代表處代表、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經營支援室理事、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區副總裁、首席政府事務官、首席戰略官以及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這意味着,李赫埈已在中國學習、工作了近20年時間,對於中國市場的業務情況更為了解。且根據其履歷,李赫埈還在政府溝通、企業戰略規劃、產品技術“新四化”佈局、合資企業發展管理、氫燃料電池佈局發展、本土化管理等領域具有豐富經驗。而這些,或也是現代方面選擇李赫埈的主要原因。
從這一點看,現代汽車仍然深知,想要奪回失去已久的中國市場,仍然需要做更本土化及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但總體而言,李赫埈仍是臨危受命的。此次換帥,也是出於現代對中國業務戰略調整的一部分。
從現代汽車集團今年的佈局看,基於更加中國化、本土化的基調,之後將向中國市場導入專屬電動汽車產品,同時,將充分利用集團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向中國市場導入氫燃料電池車,實施“雙線”轉型。
這意味着,除需要實現更本土化的任務之外,接下來,發展氫燃料電池領域將是李赫埈推進在華工作的重點。
站在現代中國的角度,圍繞當前的銷量等結果看,過去兩年其週而復始的人才變換,就像是一段又一段“試錯”的經歷。但從當前“新四化”轉型的緊迫節奏來看,接下來的現代汽車,已經很難再在中國市場擠出“試錯”的空間。對電動車與氫燃料電池的“雙線”佈局,或許決定了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