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塞鋼致力於打造成中國與中東歐國際產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
“十三五”期間,河鋼集團直面跨國家、跨文化企業整合的難題,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用實際行動樹立起中國企業負責任、守信譽的形象。河鋼塞鋼生產經營持續向好,五年累計產鋼663.9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6.59億美元,連續三年成為塞爾維亞最大出口企業,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書寫了一份無愧於祖國、無愧於時代的行動答卷,連通了中塞友誼的鋼鐵橋樑。
一諾千金的使命擔當
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一帶一路”被寫入年會主題——“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合奏‘一帶一路’強音”。
此時,萬里之遙的河鋼塞鋼正在召開銷售例會,商討優化產品結構等事宜。這個月,河鋼塞鋼銷售業績再次實現環比提升。2020年以來,河鋼塞鋼新開發終端客户近20個,終端客户比例由收購初期的15%提高到95%。
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的特殊之年,河鋼塞鋼緣何受到市場和客户的信任?
“韌性和活力”,是許多客户負責人的共識。
從一張藍圖,到走深走實,再到結出碩果,河鋼塞鋼發展歷程折射出“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的生動實踐。
領航方向,精準解困。接手前的河鋼塞鋼,是一家區域性企業,供應鏈資源侷限於巴爾幹半島、中東歐地區,議價能力弱,供應鏈極為脆弱。依託河鋼集團的全球營銷資源,河鋼塞鋼獲得了穩定的原料資源和廣闊的國際市場,市場覆蓋整個歐洲乃至北美髮達地區,大宗原料成本持續降低,優質鋼材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輸入技術,增添活力。派出技術專家全面摸排診斷,組成專家團進行專業評估,河鋼累計投入2.5億美元對原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產線提升;輸出二十多項自有知識產權技術,加快實施智能化、有效提升節能水平,僅高爐煤氣循環利用一項就實現年降成本1200萬歐元。
戰“疫”堅盾,共克時艱。歐盟鋼鐵配額限制和新冠疫情迫使河鋼塞鋼出口減少近50%,集團精準指導河鋼塞鋼疫情防控和穩健經營,在歐洲企業紛紛裁員應對疫情衝擊的形勢下,不減薪、不裁員,技術經營指標逆勢飄紅;全力支持河鋼塞鋼向塞爾維亞捐贈抗疫物資,在重大歷史考驗中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營發展“雙勝利”。
河鋼塞鋼的快速發展,承載着成千上萬個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今,斯梅代雷沃市年財政收入達到原來兩倍多,失業率由18%降至6%,新生兒出生率排名塞爾維亞第一。
“斯梅代雷沃鋼廠起死回生是個成功的典範。它有力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給塞爾維亞帶來的是就業增加和經濟增長。”武契奇説。
賡續相傳的精神偉力
今年春節前,“時代楷模”河鋼塞鋼管理團隊收到中共中央宣傳部發來的慰問信。信中寫到“你們在全社會彰顯了‘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的奮鬥理念和價值追求,有力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厚望如山催人進。“河鋼塞鋼項目承載了兩國領導人愛國親民情懷和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回報塞爾維亞人民一個最好的企業,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河鋼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河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勇説。
在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手機中,珍藏着這樣一張照片:2017年5月16日,武契奇參觀河鋼,認真傾聽了大地震後僅用28天煉出抗震志氣鋼的故事,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一種精神,一脈相承,賡續相傳。多瑙河畔,清晰鐫刻着河鋼塞鋼管理團隊迎難而上的腳步。
收購初期,鋼廠嚴重虧損,職工人心惶惶;疫情期間,文化差異,又使得抗疫工作難度倍數增長;後疫情時期,歐洲經濟復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創業維艱,奮鬥以成。推進精益管理,解決了經營粗放、效率不高問題;與當地政府協調核酸檢測便捷通道,幫助隔離人員購買生活用品,讓員工安心工作;推進營銷創新,優化生產組織模式,讓企業煥發生機活力……
“我們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被巨大的工作量推着向前奔跑。”河鋼塞鋼總經理趙軍説。
時間彷彿是種特殊的存在。當月亮攀上屋檐,多瑙河光點閃爍,脈脈思緒便被送往天的另一邊。
副總經理王連璽時刻牽掛着萬里之遙的98歲高齡的老母親,只能倒時差與老人視頻通話;市場部部長高峯每次回塞,都要掰開孩子抱緊自己的小手,強忍淚水離開……
將個人價值融入到偉大事業中,河鋼塞鋼管理團隊用鋼鐵般的意志,對“時代楷模”精神作了完美詮釋,也點燃了河鋼人奮發進取的動力引擎。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5年,1800多個日日夜夜,見證着河鋼人的不凡歷程。鋼產量從接手時每年只產五六十萬噸,到最高達178萬噸,創下鋼廠成立百年來的最好水平;舉辦塞方原有管理和技術團隊8期來華培訓和3期境外培訓,直接受益員工近2500人;直供客户比例達到95%以上,高端區域市場份額提升至75%,創效能力和盈利水平持續攀升。
從粗放,到精細,發展新動能倍增。河鋼塞鋼被評為 “塞爾維亞頂尖品牌”,重新成為“塞爾維亞的驕傲”。這支源於河鋼精神的“時代楷模”團隊,鑄就了新時代鋼鐵報國的精神豐碑。
鋼鐵架起的友誼之橋
鳥鳴窗外,喚醒了斯梅代雷沃小鎮的清晨。濃密樹蔭下,河鋼塞鋼退休職工揚科安閒舒適。“家裏四代人都在鋼廠工作,是河鋼帶給我們嶄新的生活。”
碧水微波旁,河鋼塞鋼員工白莉娜女兒塔瑪拉笑靨如花。“我將來也要像媽媽一樣到河鋼塞鋼工作。”
河鋼塞鋼帶給一座城市的信心、希望和精氣神兒,鮮活地呈現在温潤人心的笑容中。
跨國經營企業,最大的難題是跨國界、跨文化整合。在這座僅有10萬餘人的小鎮上,平均每5人就有1人的工作直接或間接與鋼廠有關,這讓挑戰倍增。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個本地化”經營原則,不僅解決了原有5000多名員工工作需求,每年還提供200個新就業崗位,鋼廠供貨商間接提供的16000多個崗位也有了穩定保障,員工收入增長近10%。
與此同時,河鋼塞鋼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投入100多萬美元,用於當地道路修建、村莊供水、捐資助學等,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智慧和胸懷。
“河鋼不僅經營鋼廠,而且對斯梅代雷沃市民特別友好,他們不僅是我個人的朋友,也是整個城市的朋友。”斯梅代雷沃市長亞斯娜·阿夫拉莫維奇説。
命運與共的意義,不僅在於順境中共襄盛舉,更在於逆境中攜手同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河鋼第一時間部署境外企業疫情防控系統方案,邀請專家視頻舉辦防控知識講座。在集團的支持下,河鋼塞鋼向塞爾維亞捐贈10萬隻N95口罩、50萬副一次性醫用檢查手套、1萬套防護服、3萬個醫用隔離面罩、20套紅外測温設備和25000人份檢測試劑……用行動詮釋了親如手足的兄弟之情和肝膽相照的朋友之義,也將兩國友誼推向了新高度。如今,在塞爾維亞街道,中文標識越來越多,“漢語熱”也在塞爾維亞持續升温,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中國。
錨定未來的希望之航
5月6日,河鋼的技術專家丁國偉通過視頻,與河鋼塞鋼對接加熱爐升級項目。
從收購初期赴塞參與“技術大起底”,到參與項目改造、工藝升級,丁國偉是“將河鋼塞鋼打造成歐洲極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目標的見證者。
又是一年春潮時。當年一筆一劃勾勒的藍圖,已化作充滿希望的壯美圖景。
——提高工藝自動化和綠色製造水平。在節能方面,實施技術改造,建成歐洲應用轉爐煤氣回收技術、廠內二次能源利用率和自發電量比例最高、天然氣消耗最低的鋼廠;在智能製造方面,謀劃工業機器人應用、工藝過程控制智能化等業內領先的技術項目。
——推進資源高效配置,打造新型商業模式。在生產組織方面,優化資源配置,構建高效、低耗生產組織模式;在客户優化方面,發揮河鋼德高平台作用,拓展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客户,進一步增加高售價地區產品投放量。
如今,一座更加綠色,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的現代化工廠,正在歐洲腹地加速崛起:今年,河鋼塞鋼與歐洲四家最大的鍍錫產品客户簽訂年度銷售協議,為歐洲高端白色家電生產商Gorenje集團供貨提升3倍以上;實現了塞鋼歷史上汽車鋼產品銷售零的突破;產品噸鋼鐵水消耗等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開啓新徵程,揚帆再出發。河鋼立足新發展格局的方位標定、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依託河鋼塞鋼,河北省政府與塞爾維亞經濟部簽署關於中塞友好(河北)工業園區諒解備忘錄,為當地人民帶來新福祉;河北省發改委、商務廳、河鋼德高三方簽署《關於建立支持河北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機制框架協議》,為河北企業“走出去”搭建平台;河鋼與北京科技大學等共同發起成立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為鋼鐵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5月10日,全球首例氫冶金示範工程在河鋼啓動建設,標誌着中國鋼鐵工業開始由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宣告中國鋼鐵企業不僅要在規模質量上提升,更要在能源結構,在實現低碳綠色發展上展現擔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鋼將更加蓬勃、自信地闊步向前,在“中國時代”向世界講述更精彩的鋼鐵故事。(中國日報河北記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