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公募基金專業優勢 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這是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嚮往。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做的準備還有很多。特別是在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體系發展尚不充分的背景下,需要發揮公募基金公司的專業優勢,加快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為居民實現美好的養老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老齡化進程加快

  目前我國正處於深度老齡化的過程中。截至2017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6億人,老齡化人口占比為11.5%。儘管當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僅依靠基本養老不足以支撐理想中的退休生活,但絕大多數人對養老的長期投資規劃準備不足。

  《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2018》收集了超過28000位調查對象的養老規劃反饋,全方位展現了當下我國年青一代羣體(18-34歲)的養老儲備現狀。統計結果顯示,57歲是年青一代理想的退休年齡,他們認為至少需要163萬元才能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然而,僅有44%的年輕人已經開始為退休而存錢,還沒有開始養老儲備的人計劃開始這項“工程”的平均年齡則是40歲,這距離他們理想的退休年齡僅剩17年。

  我國的養老體系是“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金,即社保;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商業養老。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金結存金額約5.81萬億元,全國社保基金2.24萬億元;“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約1.48/0.49萬億元;“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累計保費收入0.45萬億元。對比發現,“第一支柱”佔比77%、“第二支柱”佔比19%、“第三支柱”佔比4%,“三支柱”呈現出“一支獨大”的局面。

  居民對前兩大支柱依賴度較高(95%以上),但僅靠前兩大支柱難以保障我們在退休後維持當前生活水平。“第一支柱”提供的替代率有待改善(目前為40%左右),“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覆蓋面較小,因此“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基金是實現美好退休生活的必要補充。要達到國際定義的養老金替代率水平(70%),需要我們未雨綢繆,通過理財等方式提前為養老做準備。而養老目標基金是以配合基本養老實現替代率水平(70%)作為目標進行規劃設計。

  發揮多資產配置優勢

  養老目標基金作為“第三支柱”的一種方式,是海外養老資金的重要來源。以美國為例,養老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賬户(IRAs)是美國養老金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截至2017年底,IRAs賬户規模達到8.92萬億美元,在養老金體系中總規模達到32%。值得一提的是,在IRAs計劃8.92萬億美元資產中,投資於共同基金的佔比為48%,規模達到4.29萬億美元。

  養老目標基金分為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策略兩大類。所謂目標風險策略,顧名思義是指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選取適當的風險測度指標和方法,設定相應的風險目標值,將各類資產進行最優配置,以追求既定風險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從中可以看出,目標風險策略的一大優勢是風險水平明確。

  目標風險基金的風險水平通常直接體現為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一般可以分為“積極型”、“平衡型”和“穩健型”三類,相對應的權益類資產配置佔比約為80%、60%、30%,權益資產佔比遞減的同時,其風險水平也相應降低。

  從國內基金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目標風險策略基金的出現有助於完善我國基金品種,進一步豐富理財產品線,為個人實現養老目標提供優質的配置工具。數據顯示,2005年-2015年,十年間我國股票型基金的波動率通常在25%以上,債券型基金波動率在5%以下,國內市場缺少波動率在5%-8%的產品。目標風險策略風險定位明確,其中,穩健型和平衡型的產品對應的波動率大約是5%、7%,恰好可以滿足穩健理財的需求。在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趨勢下,低波動且提供穩定回報在5%-8%的穩健養老基金,可以達到類似企業年金的收益水平,能提供更為長期的養老儲蓄。同時,由於理財收益率逐步走低,穩健養老基金也可作為理財類產品的替代,進行長期投資。

  2020年,A股權益是大類資產中表現最好的類別,滬深300指數全年收益超過19%,主動偏股基金更是達到40%以上。展望2021年,A股的收益率大概率將低於今年的水平,如果組合中只配置投資A股的權益基金,組合業績的波動或許會增加。而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FOF,將最大可能地發揮多資產投資的優勢,通過配置港股、美股、黃金等與A股相關性較低的權益類基金分散波動風險,在降低組合風險的基礎上實現長期穩健回報,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盈利體驗,幫助投資者實現長期養老和理財的投資目標。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0 字。

轉載請註明: 發揮公募基金專業優勢 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