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險資規模達22.6萬億元,其中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餘額達2.8萬億元。險資作為A股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其對明年股票市場的走勢判斷對投資者極具參考價值。
險資如何看待2022年A股走勢?又看好哪些板塊?近期,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聯合中國人壽開展的調研問卷顯示,被調研的33名保險資管公司及保險公司(含保險集團)高管,有61%的高管認為明年A股將呈現“寬幅震盪”走勢,僅3%高管認為會“震盪下行”。
險資機構高管最看好的三大主題是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專精特新。此外,自主可控、消費升級、5G應用、國貨崛起等投資主題也受到部分險資機構高管的看好。
震盪及上行是險資主流觀點
“震盪”及“上行”是險資機構高管對A股2022年走勢的主流看法。
據上述調研,61%的受訪高管認為明年A股將出現“寬幅震盪”;24%的高管認為A股將出現“震盪上行”;12%的高管認為A股將“窄幅震盪”;僅有3%的高管認為A股將出現“震盪下行”。
泰康資產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邢怡的觀點頗有代表性。她表示,整體來看,在更為複雜多變的宏觀形勢和市場環境下,震盪波動和結構分化或將進一步加劇,對後市走勢的看法中性略偏謹慎。
太平洋人壽資產管理中心主任趙鷹也持相對謹慎的態度。他表示,“二級市場股票長期收益率可能會收窄”。
實際上,從監管機構披露的險資權益投資數據也可窺見現階段險資機構對A股等權益市場未來走勢的判斷。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險資配置於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餘額佔比僅為12.27%,明顯低於2020年末(13.8%)和2019年末(13.2%)的配置水平。
此外,舉牌次數也是觀察險資對權益市場投資熱度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鋭減。數據顯示,2019年與2020年,權益市場向好,險資舉牌的頻次分別為9次、23次。而2021年以來,險資僅舉牌1次,且並非二級市場舉牌。
無論是權益資產配置比例的降低,還是舉牌次數大幅低於前兩年,都體現出險資對未來A股等權益市場頗為謹慎的配置思路。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聖認為,當下險資配置權益資產面臨兩大新變化:一是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週期性波動弱化;新舊經濟的估值極致分化可能成為常態,傳統高估值體系面臨衝擊。這兩大變化增加了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難度。
險資明年更看好哪些板塊
多家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明年A股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結構性機會”具體指哪些概念或板塊?根據上述調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專精特新這三大領域是險資機構最為看好的三大投資主題。此外,消費升級、國產替代等投資主題也值得關注。
險資緣何看好“新能源”?陽光資產總經理彭吉海告訴記者,新能源是目前產業資本包括二級市場都非常關注的新興產業,能源供給以及能源消費結構的清潔化轉型是必然趨勢,光伏、新能源車等行業具有確定性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二級市場短期估值水平較高,但考慮到整體新能源滲透率還處於低位,長期發展空間巨大。行業基本面從短、中、長期的角度看均積極向上,行業前期上漲主要是基本面驅動,估值總體安全、健康。放眼未來,這些板塊中核心競爭力突出、業績能保持確定性增長的優質標的,仍然具備投資價值。
另一家險資機構高管對記者表示,中國目前能源結構是85%化石能源,15%清潔能源,到2060年要實現能源結構的對調,產業結構、供需格局將迎來新變局:一是新能源進入高景氣發展期;二是節能減排、儲能、綠色氫能、特高壓、碳補集利用與封存,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長坡賽道也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除新能源之外,其他投資主題也得到了險資的關注。邢怡表示,投資策略層面要兼顧成長與價值,堅持中觀自上而下和微觀自下而上相結合,把握以大健康、新能源、科技、消費為代表的成長型機會,佈局估值重回有吸引力區間、中長期基本面質地優良的價值方向。
一家中型壽險公司投資部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將成為權益市場的核心關注點,細分領域均將湧現不少投資機會,如工業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智能駕駛等。我們對國內技術創新長期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與公司、產業進行溝通交流,保持對產業變化的敏感度,挖掘投資機會。”
從更長遠的投資視角來看,段國聖認為,未來投資機會將產生於四大領域:消費升級時代下的消費產業,長壽時代下的大健康產業,科技自主時代的科技產業,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