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郭子碩
又一大行“剎車”個人貴金屬業務。
中信銀行7月21日發佈公告稱,從8月12日下午3時30分起,該行各渠道暫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現貨及延期業務新開倉功能(含開倉委託),現有持倉客户現貨及延期平倉交易不受影響。該行積存金和實物金業務不受此次調整影響。 針對近一年無交易、無持倉、無庫存、無欠款、保證金餘額為零的個人客户代理金交所交易賬户,中信銀行將於同日收市後,分批清算解約。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也將於8月暫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延期合約品種新開倉交易。在此之前,興業銀行已於7月中旬關閉個人客户延期合約開倉、現貨合約買入功能。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金融機構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是向市場釋放目前相關市場風險偏大信號。
關停信號明顯
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包括貴金屬現貨和貴金屬現貨延期(即“貴金屬T+D”)等品種的交易,屬帶槓桿的保證金交易品種。
2021年年底,已有多銀行相繼宣佈,暫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現貨及延期業務新開倉功能。2020年11月,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曾暫停貴金屬業務新開賬户業務。彼時,有業內人士分析,暫停是由於“原油寶”大面積爆倉,暴露銀行個人衍生品交易業務潛在的風險。
不過,本輪暫停潮與上輪銀行“觀望”單一金融風險事件不同。自去年起,多家商業銀行代理個人客户貴金屬交易的合約保證金比例持續上調,業務風險等級和投資門檻提升,且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已退出相關業務。
7月4日,工商銀行在官網發佈《關於我行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調整的通告》稱,由於近期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自7月8日收盤清算時起,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和NYAuTN12合約工行標準交易保證金比例將從34%上調至42%,Ag(T+D)合約工行標準交易保證金比例從38%上調至46%,差異化保證金同步調整。
工商銀行多次上調整交易保證金比例。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等與Ag(T+D)交易保證金的漲幅均超過20%。不到兩週,工商銀行宣告,8月15日起,暫停賬户黃金、賬户白銀業務開倉交易,客户已設置且未成交的開倉掛單將自動失效,持倉客户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此前5月5日,華夏銀行也宣告,當月全渠道暫停代理個人客户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現貨延期開倉和現貨實盤買入交易,同時上調Au(T+D)等合約保證金比例。
以此來看,商業銀行調整、關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個人貴金屬業務包括,提高交易起點、提高保證金比例、上調風險等級、持倉限額、集中解約等,達到壓降存量規模的目的。
2021年12月,央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共同發佈《關於促進衍生品業務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約束境內持牌法人金融機構從事的場外衍生品業務。其中,銀行保險機構不得通過櫃枱與個人客户直接開展衍生品交易。此外,不涉及標的物實際交割的記賬式貴金屬、大宗商品、外匯類等賬户類產品也在監管之列。
此次《指導意見》是四部門首次就金融衍生品業務聯合徵求意見,也意味着金融衍生品交易進一步成為監管重點。
波動加劇
貴金屬市場波動、金銀價格下跌與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相關。
今年二季度以來,貴金屬價格震盪下探。以倫敦金現貨價格為例,3月8日價格拉昇至2070.21美元/盎司後,震盪下跌。截至7月21日,倫敦金現貨價格為1683.47美元/盎司,期間累計跌幅逾18%。
7月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發佈的《關於做好近期市場風險控制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受國際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市場風險明顯加劇。
貴金屬價格或保持寬幅震盪。在銀河期貨分析師萬一菁看來,美聯儲6月因通脹數據創新高,臨時加息75個基點。議息會議過後,7月與9月加息預期提高,令貴金屬價格上方有一定承壓。但通脹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下方支撐同樣強烈,較高概率保持寬幅震盪。
弘業期貨研究所7月21日發佈的研報指出,雖然近期通脹延續走強,但是流動性緊縮的過程中,市場展現出對未來經濟較強的擔憂,貴金屬與其他大宗一同存在下行的風險。從期現貨持有量可以看出,投資者對於貴金屬未來也持悲觀態度。短期貴金屬維持偏弱判斷。
近日,工商銀行公告,考慮到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確定性較大,對於有持倉餘額的客户,建議投資者謹慎控制持倉規模,注意防控自身風險。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在2021年陸家嘴論壇上曾公開表示,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大,影響因素廣,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無異於變相賭博,損失的結果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