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間,指南針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脱穎而出,一舉拿下網信證券的重整資格。若一切順利,網信證券將成為指南針的全資子公司。而指南針看中“名不見經傳”的網信證券無疑是因為它手中的券商牌照,這或許將成為指南針的第二增長曲線。
2月10日晚間,指南針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網信證券管理人(下稱“管理人”)的通知,根據2月10日網信證券破產重整案第二次臨時債權人會議表決結果,管理人確定公司為網信證券重整投資人。
這也意味着指南針從眾多參與網信證券重整資格的競爭對手中勝出,擊敗好買財富、麟龍股份兩家企業。
在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的大前提下,想擁有券商牌照絕非易事,這也就不難理解多家企業紛紛爭奪一家連續多年淨利潤虧損,券商排名墊底的證券公司,原因無他--網信證券手中所持有的券商牌照。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成為網信證券重整投資人後,尚需與網信證券債權人就破產重整方案達成一致並經法院裁定批准,該事項仍具有不確定性。若一切順利,網信證券將成為指南針的全資子公司,或為指南針的業務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三人“同台競技”,指南針突破重圍
歷經四年,網信證券債券違約引發的破產重整一事暫時落幕。
開端始自2018年2月,網信證券其發行的“網信證券信鋒35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早於2019年2月14日就已到期,卻遲遲未能按期兑付給投資者,涉及資金約3010萬元。
2018年12月底,河南省虞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申請財產保全,經北京二中院審查准許,將網信證券名下銀行存款1.91億元及其他等值財產凍結。
網信證券的債務危機大幕拉開。
2019年5月,遼寧證監局派工作組進駐調查,網信證券隨即被風險監控。2021年7月,網信證券向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的申請,以化解公司風險。同年7月28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定國浩律師(北京)事務所和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聯合擔任網信證券管理人。管理人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向社會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
經過小半年的角逐,網信證券重整資格最終“花落”指南針。
來源:看究竟App
至於剩下兩家競爭對手,麟龍股份是貨幣資金體量最小的參與者,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僅擁有貨幣資金4.54億元。與之相比,有“騰訊系”背景的好買財富則是三家競爭對手中貨幣資金最充足的公司,截至去年9月30日,貨幣資金達22億元。除此之外,指南針的競爭對手還有主動退出的瑞達期貨。
去年12月,被外界視為最有競爭力候選人的瑞達期貨主動退出競爭。公告中,瑞達期貨並未詳細闡釋退出競爭的原因。僅委婉表示,根據公司對網信證券盡職調查的結果,經審慎評估,決定不再參與網信證券破產重整投資人的公開招募和遴選。
而指南針在這場較量之中顯得頗為積極,根據網信證券此前的招募公告要求,意向重整投資人在重整階段要投入至少10億元的資金用於償還公司債務,並協助化解網信證券的業務風險。
去年9月指南針報名參與網信證券破產重整之時,公司貨幣資金還不足10億元,彼時,指南針就表示,公司已經為收購網信證券準備充足的自有資金,截至去年12月30日,指南針的貨幣資金已有16億元。
指南針意欲券商牌照
從各種維度上看,網信證券都不能被稱為是一塊優質標的。
視線拉回網信證券業績暴雷的2018年,當年的券商業績排行榜中,華信證券虧損93.89億元,其次便是網信證券淨虧損近29億元,二者分別在116家券商中排名倒數第一、第二位。到了2019年,華信證券實現扭虧為盈,而網信證券延續虧態,成為淨利潤虧損最多的券商。
總體來看,網信證券已持續三年虧損,2018-2020年淨虧損分別為28.82億元、12.91億元以及5979.8萬元,三年累計虧損超42億元。
不僅是業績倒數,網信證券的經紀業務在行業中也遭遇“滑鐵盧”。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未經審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網信證券實現淨收入僅為1508萬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1491萬元。
時至今日,除經紀業務照常運行外,網信證券其他業務均已暫停新增,債券回購業務均已違約,涉及大量訴訟與仲裁。
值得一提的是,證監會分類評級中,網信證券連續3年評為D級。2021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顯示,在103家證券公司中,也僅有網信證券級別評為D,全行業中墊底。而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D類是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的公司。
多項指標墊底、連年出現鉅額虧損直至進入破產重整的網信證券,為何一時間吸引多家公司參與破產重整?並讓指南針如此積極籌資?
多重信息顯示,多方角逐的真正標的或是網信證券的券商牌照。資料顯示,網信證券已取得證券經紀、自營、資管、投行等業務資格,還包括基金銷售、代銷金融產品等細分業務,券商牌照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A股市場曾有此類案例,2015年東方財富收購同信證券,拿下券商牌照一步步轉型至互聯網券商龍頭便是先例。
以此為例,指南針此次若成功獲得網信證券重整資格,其也將將擁有進入券商行業的“入場券”。業內人士表示,牌照是券商業務最重要的一道門檻,一張券商牌照可幫助收購方拓展業務空間,同時叩響財富管理的大門,指南針似乎迫切需要這張券商牌照。
指南針的第二增長曲線
相較於龍頭企業東方財富與同花順,同樣是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的指南針無論從營收、淨利潤以及市值等方面都與前者“相去甚遠”。因此,拿下券商牌照對於指南針來講意義重大,為指南針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從成立之初指南針便專注於金融信息服務軟件產品的研發,金融信息服務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2021年該業務實現收入為8.59億元,佔營收的比例達92.08%,也側面反映出指南針業務結構的單一。
過往幾年中,指南針曾嘗試多次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然而效果微乎其微。2015年指南針涉足保險業務,成立子公司北京指南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指南針保險”),同年12月,公司取得原保監會頒發的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能夠在全國區域內經營人身保險經紀業務。然而過去六年時間,2021年保險經紀業務實現收入僅有46.32萬元,佔營收的比例更是不足0.1%。
指南針表示指南針保險目前將主要人力和資源投入到全贏系列產品集中銷售活動中,未開展保險經紀業務的集中推廣活動,這也意味着,指南針保險已然成為空殼子公司。
廣告業務也是指南針的發力點之一,從2019年指南針發佈的首封年報起,廣告業務佔營收的比例不斷提升,可是去年該業務實現收入7335萬元,僅佔公司總收入比例的7.99%,相較於2020年所佔營收的比例明顯下降,而不足8%的營收對於指南針的業績提升實則有限。
單靠金融信息服務這一項業務的加持也讓指南針陷入業績增長停滯的困境之中,據Choice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其歸屬淨利潤均在1億元徘徊並未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2021年淨利潤雖較2020年同比大增97.51%,但不能排除2020年基數較低的原因。
保險、廣告業務未見起色,上市2年多,指南針急需新的業績增長點,而券商牌照或許是其轉型道路上的新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