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煜琳
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鳴鑼開市,標誌全球最大規模的碳市場正式上線運行。
全國碳市場開盤價為每噸48元,開盤後快速上漲,整體成交較為活躍。
超預期!首筆交易每噸52.78元
9點15分,全國碳市場線上交易啓動儀式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舉行。
9點30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啓動,全國碳交易開盤價為每噸48元。9時32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交易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在9時36分左右,掛牌協議交易已經累計成交了45萬噸,成交額達到2200多萬元,最新價相對於開盤價已經上漲了8.54%。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告顯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户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按規定,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方式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大宗協議交易和單向競價。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小於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上午開盤後,中國碳價格漲幅曾擴大至10%觸發交易限制,報52.8元。
全國碳市場掛牌交易漲跌幅限制為10%,大宗交易漲跌幅限制為30%,這一漲跌幅限制將根據市場風險進行調整。
截至當天收盤,碳配額最新價為每噸51.23元,漲幅為6.73%,當天最高價為每噸52.80元。交易總量410.40萬噸,交易總額為2.1億元。
首批2000多家發電企業納入市場
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
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據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啓動就將為全球覆蓋温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據媒體報道,申能集團、華潤電力、中國華電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大唐集團、浙江能源集團等10家企業成為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批成交企業。
中國的碳市場建設是從地方試點起步,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啓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有效促進了試點省市企業温室氣體減排,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摸索了制度,奠定了基礎。
2017年末,經過國務院同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印發實施,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據介紹,試點市場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等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截至2021年6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又一重大里程碑
趙英民説,國內外實踐表明,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特定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温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並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係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美國環保協會總裁柯瑞華(Fred Krupp)16日發表聲明指出,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標誌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又一重大里程碑式進展,也為全球最大碳市場正式運行的相關準備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柯瑞華説,中國已經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並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全國碳市場將會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運行良好的碳市場不僅可以助力實現高質量達峯,同時也將加速推進碳減排相關工作。中國推進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和運行,標誌着其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堅定信心。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