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財經鋭眼
伴隨春節日益臨近,A股工程機械板塊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近日,工程機械板塊持續走強,除三一重工這樣的一線品牌強勢上漲外,濰柴動力、中聯重科等二線品牌也紛紛創出歷史新高,成了資本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面對此情此景,筆者忍不住思考:推動工程機械板塊本輪大漲的動力是什麼?資本市場的炒作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
濰柴動力:A+H均創歷史新高
雖然春天尚未到來,但A股工程機械板塊已經提前復甦,股價紛紛發動。
進入2021年以來,柴油機龍頭濰柴動力(000338.SZ)表現強勁,在過去27個交易日內股價漲超60%,最新收盤價報25.37元,公司總市值衝破2000億整數關口,達到2013億元。
濰柴動力成立於2002年,以柴油發動機起家,目前已形成動力總成、整車整機、智能物流等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公司實現A+H兩地上市。
濰柴動力的發動機在業內認可度很高,2020年公司發動機產銷突破100萬台,今年1月份繼續保持產銷兩旺的勢頭,單月發動機銷量突破15萬台,再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自2016年以來,濰柴動力一直保持上漲趨勢,股價從最低1.95元飆漲至最高26.1元(前復權),創出歷史新高,五年間股價累計漲超10倍多,妥妥的大牛股。
港股市場的濰柴動力(02338.HK)與A股走勢基本保持一致,從2016年至今,從最低1.515港元漲至最高25.5港元(前復權),期間股價累計漲超13倍,整體表現更加亮眼。
在濰柴動力A+H同步大漲的背後,離不開良好業績做支撐。2016年至2019年,公司總營收分別為932億元、1516億元、1593億元、1744億元,四年間增加近2倍。
同一時期,濰柴動力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4.4億元、68.1億元、86.6億元、91億元,四年間增加了近4倍。
2020年,受疫情等突發事件影響,濰柴動力的業績出現波動。2020年前兩個季度,公司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0.6億元、46.8億元,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0.34%、-11.48%。
進入2020年下半年,濰柴動力業績明顯回暖。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營收528.9億元,同比增長47.55%;歸屬淨利潤24.3億元,同比增長36.98%。
得益於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回暖,濰柴動力三季報營收為1473.8億元,同比增長16.32%;歸屬淨利潤71.1億元,同比微增0.67%。
成立多年來,濰柴動力的業務佈局都相對傳統,發動機所在的動力總成板塊仍是公司的營收主力,多年來動力總成、整車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業務的營收佔比均超50%。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再度崛起,濰柴動力趁機佈局。去年公司定增募資13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項目建設,其中20億元投向燃料電池產業鏈建設項目。
當前,新能源產業儼然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大熱點,這種狀況或將持續數年。濰柴動力緊跟時代潮流,新能源業務或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中聯重科:2年多股價暴漲超5倍
無獨有偶,在濰柴動力股價大漲的同時,另一家工程機械二線品牌中聯重科(000157.SZ)也迎來大漲。
中聯重科創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製造。目前,公司積極推進戰略轉型,打造集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金融服務於一體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與濰柴動力的經歷類似,中聯重科也實現了A+H兩地上市。不過,中聯重科最新一輪上漲行情始於2018年底,且股價走勢更為強勁。
先看A股表現,2018年10月18日至今,中聯重科(000157.SZ)從最低2.69元漲至最高15.17元(前復權),期間股價漲幅累計超430%。
再看港股表現,幾乎同一時期,港股中聯重科(01157.HK)與A股走勢基本一致,從最低1.958港元一路拉昇至最高13港元(前復權),2年多股價暴漲超5倍。
中聯重科本輪上漲行情始於2018年,這與公司業績走勢息息相關。2017年,中聯重科總營收233億元,歸屬淨利潤13.3億元,但當年扣非淨利潤為-79.5億元。
2015年至2017年,中聯重科的扣非淨利潤均為負值,分別為-4.49億元、-16.8億元、-79.5億元,直到2018年公司扣非淨利潤達到14.9億元,股價才開啓新一輪反彈。
在中聯重科業績修復過程中,研發功不可沒。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057億元、5.809億元、15.16億元,短短三年間研發投入增加了近3倍。
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中聯重科仍未放鬆研發工作。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研發費用達17.11億元,大手筆的研發投入讓公司走到了行業前列。
今年1月21日,在2021品牌強國先行論壇上,發佈了2020中國企業專利實力500強榜單,中聯重科位列榜單第56名,較2019年提升130名,並持續佔據行業榜首。
巧合的,同一天中聯重科披露了2020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去年全年歸屬淨利潤70億元-75億元,同比增長60.13% -71.57%;扣非淨利潤61億元-68億元,同比增長73.58% -93.5%。
在業績利好推動下,中聯重科股價持續攀升,並於近日在A+H兩地雙雙創出歷史新高。A股最新收盤價報14.9元,總市值達1290億元;H股報12.94港元,總市值達1120億港元。
近日,中聯重科又有大動作,公司定增募資超5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投向挖掘機械智能製造項目、攪拌車類產品智能製造升級項目、關鍵零部件智能製造項目及補償流動資金。
從中聯重科營收構成來看,與上述募投項目相關的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板塊是公司的營收主力軍,2019年度兩板塊營收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比高達98.31%。
值得一提的是,中聯重科上述定增獲得國內外投資機構火爆認購,中信建投、摩根大通、基石資本、瑞銀等均參與其中,展現了投資者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工程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
實際上,A股工程機械板塊本輪大漲,除個股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工程行業的景氣度持續回升。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建成全面小康之年。而機械行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擔當着重要角色。
放眼全球,工程機械被廣泛應用於國防建設、交通運輸、能源開採、農林水利以及工業與民用建築、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可以説,只要破土動工就離不開工程機械。
目前,中國已成為工程機械產品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同時市場銷售穩步提升,逐漸趕超美、日,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國內龍頭企業在國外市場佔有率也在不斷提升。
然而,2020年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經濟活動被迫停擺,工程機械全產業鏈都遭受了嚴重打擊,上游的機械製造、中游的機械銷售、下游的工程建設無一倖免。
進入下半年以來,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住,各行各業加快復工復產節奏,被迫延期的工程建設也重新破土動工,進而帶動機械製造和機械銷售逐漸回暖。
行業數據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實際增速或為15%左右,預計到2022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供給量將比2016年增長約50%,達到121.23萬台。
但機遇與挑戰並存,在產能迭代及環境保護等要求下,機械製造企業要逐步實現機械設備的高性能、人性化、多功能、高可靠化、環境適應性、能源多樣性並向機器人工程機械發展。
在此背景下,機械市場競爭格局更加激烈,行業馬太效應加劇,資源加速向頭部品牌聚攏,那些既有技術又有資金的企業實現強者恆強,而中小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