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機構“跑步入場”,有數量更要保質量 | 新京報快評

當前,不妨通過外部監管倒逼第三方檢測機構完善其內部監督機制。

核酸檢測機構“跑步入場”,有數量更要保質量 | 新京報快評
▲在某核酸檢測實驗室,核酸檢測員在對送來的標本進行檢測。圖/新華社

文 | 羅志華

據第一財經報道,從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在國內此起彼伏,核酸檢測人數和頻次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元。近期,一些地方相繼出現了核酸檢測結果被指不準確的案例,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監管問題,再次引發社會熱議。

當前,核酸檢測成為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核酸陰性證明則成為民眾外出的必備“通行證”。巨大的核酸檢測量,既需要數量充足的實驗室檢測人員,更需要大量的現場採樣人員,緊緊依靠還承擔着日常診療任務的醫療機構,很難完成這項任務。在此背景下,將一部分核酸檢測任務外包給第三方檢測機構,這沒有問題。

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醫院將檢查檢驗外包,也是近年來倡導的一項改革。這樣既可以避免醫院重複建設,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更為患者減輕了看病負擔。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疫情對於壯大第三方檢測機構,有很強的推動力。

正因如此,疫情發生後,大量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入市場。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新增醫學檢驗相關機構437家,年度增速高達25.1%,為歷年最高。截至2022年5月11日,我國已成立醫學檢驗相關機構220家。

第三方檢測機構“跑步入場”,對於緩解核酸檢測壓力大有好處,但也出現資質不全、能力欠缺、機構內部管理缺失等問題,甚至導致核酸檢測結果失真等嚴重後果,可能引發公眾信任危機,必須予以嚴肅對待。

要知道,醫院內設機構的檢驗質量直接關係到醫療質量,也影響到醫院的聲譽,醫院本身就會嚴加管理。此外,在醫院裏,檢、診、治等環節成為一個整體,哪個環節出現漏洞,都會危及整個診療過程,其他環節對檢驗環節有很強的約束力,比如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懷疑某個檢驗結果失真時,會立即與檢驗室進行核實。

但第三方檢測機構則不具備醫院內設檢驗室的約束與監管優勢。不僅如此,第三方檢測機構,還存在資本逐利性強、機構與人員流動性大等缺點。當前,核酸檢測面臨的巨大壓力,也放大了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管短板。因此,監管部門多措並舉的同時探索完善的相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應從技術層面建立約束機制,可借鑑醫院的相關管理辦法,比如醫院納入檢查檢驗質量考評的指標,也可用於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考評;醫院外包的檢查檢測,也應納入醫療全過程去證實或證偽,使機構之間形成相互制約。

其次,更應該從管理層面加以反思,並立足長遠,探索和完善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的監管制度,加強對核酸檢測行業全鏈條嚴格管理。核酸檢測結果事關重大,面對短期內大量入場的檢測機構,監管部門無論如何也要把好關,諸如機構和人員的資質等入場門檻,必須築牢,不能因特事特辦而有所將就。

另外,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在這段時間,不妨通過外部監管來倒逼其完善內部監督機制,比如監管部門通過經常性質量抽查和質量評估等手段,提升監管的震懾力。相信多層面齊發力,充分競爭之下,不合規的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必然被淘汰。

未來,隨着公立醫院逐漸迴歸自身診療業務的正常開展,第三方檢測機構將是核酸檢測業務的重要主力。越早完善監管,越能減少風險,促進抗疫工作順利開展。

撰稿/羅志華(醫生)

編輯/徐秋穎

校對/劉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0 字。

轉載請註明: 核酸檢測機構“跑步入場”,有數量更要保質量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