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對滬港互通產品同步上市,滬市ETF破萬億個人交易規模超機構,前10公司管理規模佔8成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慧敏)訊,上海與香港ETF市場互通機制正式啓動。6月1日,首對滬港ETF互通產品於上交所與港交所同步上市。基於成熟的ETF互通機制,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恆生科技ETF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南方東英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表示:“此次滬港ETF互通,是在借鑑前期創新產品合作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深化探索高效率互聯互通合作模式的又一成果,也為日益增長的跨境投資需求豐富了新的選擇標的。”

早在3月份,上交所ETF即已破萬億。截止到6月3日,滬市ETF市值總規模為10411億元,掛牌數量319只,今年以來成交額累計達到5.67萬億元。交易量排名全球交易所第四,亞洲第一。

財聯社記者發現,滬市ETF呈現出個人交易規模高於機構、經濟發達地區投資人持有ETF意願更強烈的特點。同時,行業競爭加劇,管理規模前10的基金公司ETF規模約佔全部ETF市值規模的80%。

滬市ETF市值規模破萬億

“截至目前,上交所ETF市場市值規模突破萬億大關,排名全球交易所第六,亞洲第二;交易量排名全球交易所第四,亞洲第一。”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介紹。

眾所周知,2020年,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迎來里程碑式的發展。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3.16萬億元,超2017年至2019年3年基金髮行規模之和。目前,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約4萬億元。

而在公募基金行業“狂飆”發展的背景下,境內 ETF 市場在 2020 年同樣迎來飛速發展,資產規模和產品數量均實現歷史性突破。

2004年,上交所第一隻境內ETF成立。至2021年3月,滬市ETF市值規模首次破萬億,長期保持境內ETF市場的主導地位。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日,上交所共有444只基金掛牌,市值規模達到10845億元,較2020年初增長78%,創歷史新高。共有48家基金公司掛牌319只ETF,市值規模達到10411億元,與2020年初相比上漲75%,在境內ETF總規模中佔比超八成。目前,滬市持有ETF的賬户數超過500萬户,去年以來參與交易的賬户數超過1100萬户。

首對滬港互通產品同步上市,滬市ETF破萬億個人交易規模超機構,前10公司管理規模佔8成

而回顧梳理2020年發現,滬市ETF成交額佔境內總成交的八成以上。

數據顯示,滬市ETF全年成交總金額為10.68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56.6%,佔境內ETF市場總成交額的82.2%。其中,權益類ETF(包括股票ETF和跨境ETF)交易顯著活躍,交易量約4.76萬億元,佔比近半,且較2019年全年實現翻番,約佔滬市股票總成交額的5.7%。

高速發展的同時,上交所ETF市場始終與創新相伴前行,包括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

2020年,大批創新ETF發行上市,推動ETF市場做大做強。首批4只科創板50 ETF成功發行上市。

2020年11月,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和工銀瑞信4家基金公司首批科創板50指數ETF在上交所掛牌交易。4只ETF在發行階段就受到市場資金追捧,認購資金合計超過1000億元,認購賬户達到150萬户,且4只ETF產品首次實施ETF比例配售,首募規模超過210億元。

廣發、富國、建信和中銀等4家公司發行的上海金ETF在上交所上市交易,首募規模超過15億元,為普通投資者參與上海金投資提供了新型工具,極大活躍了上海金現貨產品交易。

首隻可轉債ETF——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在上交所掛牌交易,首募規模超過6億元,為投資者參與創新型債券品種提供了新型工具。

法國CAC40ETF、納斯達克100ETF先後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為境內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

更為重要的是,2020年12月18日,首批滬港深ETF獲批,富國、銀華、華夏、匯添富管理的4只滬港深500ETF已於2021年初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專業人士介紹,跨滬港深ETF跟蹤標的指數成份券跨三地市場,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大背景下,有利於成為代表中國市場的標杆性投資工具,快速彙集境內外資本投資於標的公司,充分發揮市場化資源配置能力。集聚社會資本支持三地企業發展,提升三地企業國際競爭力,增強生產力創新,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功能。

經濟發達地區持有ETF意願更強

2021年1月發佈的《上海證券交易所ETF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行業報告》)顯示,滬市ETF呈現出個人交易規模高於機構、經濟發達地區投資人持有ETF意願更強烈的特點。

《行業報告》顯示,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滬市ETF份額規模持有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一般法人、基金、保險等機構的ETF持倉規模較大。從交易結構來看,滬市ETF個人交易總規模佔比54%,超過機構投資者。

從投資者數量上看,滬市目前持有ETF的賬户數約438萬,較2019年實現翻番;參與滬市ETF交易的賬户達637萬户,是2019年底賬户數的2.2倍。

“個人投資者在交易規模中佔比逐漸提高並超過機構投資者,説明個人投資者對被動投資理念認可程度逐漸提升,ETF以低成本、高透明度、高便捷性的優勢逐漸成為個人投資者重要投資方向。同時,與境外其他市場相比,流動性更高。”上述專業人士表示。

“目前看來有一個趨勢是,更多的投資者可能從股票的投資上轉移到了基金的配置上,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羣體,通過基金的投資去做資產管理。因此,基金已成為境內投資者重要資產配置工具。”上述人士表示,雖説ETF都是指數投資,但不同種類ETF具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而上交所ETF市場品類齊全,如果做財富管理,這個市場就可以一站配齊。

據介紹,上交所ETF市場,除了股票ETF之外,還包括風險相對更低、收益更穩健的債券ETF;週期波動偏大的黃金ETF;如果想要投資與A股相關度低的資產,還可以有跨境產品的配置;賬户裏暫時沒有投資選擇的資金,還可以投放到貨幣ETF。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第一隻跨境ETF於上交所上市以來,目前滬市跨境ETF標的範圍已涵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與香港地區。

實際上,市場是相互作用的,隨着投資者對滬市ETF的關注度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產品供給也在發生變化。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和了解之後,為滿足市場投資需求,基金管理人也會開發更加豐富的ETF產品供投資者選擇。

《行業報告》顯示,滬市ETF呈現出的另一個特點是,投資者持有 ETF 的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金融市場發展水平高度相關。經濟發達的地區投資者持有 ETF 的意願更為強烈。

從賬户數量來看,截至2020年年底,廣東、四川、江蘇、浙江、山東省的 ETF 賬户數量較多,五省佔整個市場的比例約四成。

從持有規模來看,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北京地區的投資者持有的 ETF 規模相對較大,五省市合計持有規模佔全市場總規模的比例超四成。相應的,西藏、青海、寧夏、重慶、海南等省市投資者持有的規模相對較小。

競爭加劇向頭部管理人集中

隨着ETF熱度上升,行業競爭加劇已是不爭的事實。

《行業報告》表明,截至2020年底,境內市場共有51家基金公司旗下有ETF產品。其中,管理規模前 10的基金公司 ETF 規模合計6696億元(剔除貨幣 ETF),佔全部 ETF 市值規模的79.8%。

其中,前3名管理人規模佔比為41.8%,前5名管理人佔比為57.8%,分別較2019年底的佔比增加了2.8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境內ETF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管理人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向頭部管理人集中。

從產品佈局來看,前10大 ETF 管理人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安基金、博時基金和廣發基金在股票ETF、債券ETF及商品ETF等大類方面均有佈局,產品更加多樣化。

首對滬港互通產品同步上市,滬市ETF破萬億個人交易規模超機構,前10公司管理規模佔8成

從規模增長來看,2020年,前十大ETF 管理人管理ETF的規模增長了1900億元,佔境內市場ETF規模增量的75%。

其中,華夏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年度規模增長最大,分別達到661億元和542億元。前10名ETF管理人中,國泰基金(8 進 2)和華寶基金(12 進 7)的排名上升最快,並且華寶基金還是首次躋身前10名。此外,嘉實基金、博時基金和廣發基金等公司的ETF規模在2020 年不增反降,相較於2019年底,三家基金公司的ETF規模分別減少了122.5 億元、86.9 億元和0.24億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0 字。

轉載請註明: 首對滬港互通產品同步上市,滬市ETF破萬億個人交易規模超機構,前10公司管理規模佔8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