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1%。1月份至6月份平均,CPI同比上漲1.7%,PPI同比上漲7.7%。“上半年,在國際通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國物價運行總體平穩,成績來之不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説。
展望下半年,專家表示,預計CPI同比將温和上升,PPI同比將延續回落態勢,全年物價有望保持穩定。同時,要繼續做好保供穩價,警惕輸入性通脹影響。
需求端有所恢復
“6月份,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趨穩向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居民消費價格運行總體平穩。”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
同比看,CPI上漲2.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主要是去年基數走低所致。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9%,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5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2.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2.01個百分點。
據測算,在2.5%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扣除能源、食品影響,核心通脹環比同比均改善,反映需求端有所恢復。”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温彬表示。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認為,三因素推升6月CPI:一是能繁母豬存欄在去年6月觸頂以來持續下行,市場對豬價進入上漲週期預期較為強烈,企業壓欄惜售以及二次育肥推遲出欄,推升豬肉平均批發價;二是受俄烏衝突持續影響,國際油價高位運行,交通工具用燃料推升CPI,較前值上行5.7個百分點;三是居民生產生活恢復正常,核心CPI較前值上行0.1個百分點。
郭麗巖表示,6月份,豬肉價格繼續上漲,漲幅為2.9%;鮮菜、鮮果大量上市,價格分別下跌9.2%和4.5%,雞蛋、水產品價格分別下跌5%和1.6%,導致食品價格整體環比下降1.6%。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價格分別上漲6.7%和7.2%。隨着疫情形勢好轉,疊加暑期出行旺季,飛機票價格上漲19.2%。
保供穩價效果顯現
6月份,復工復產持續推進,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暢通穩定,保供穩價政策效果繼續顯現,PPI環比由漲轉平,同比漲幅繼續回落。
從同比看,6月份PPI上漲6.1%,漲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已連續6個月回落。董莉娟表示,PPI漲幅回落主要是受去年基數走高的影響。據測算,在6.1%的P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8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7.5%,漲幅回落0.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7%,漲幅擴大0.5個百分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37個,與上月相同。郭麗巖表示,主要行業中,煤炭開採、石油天然氣開採、石油煤炭加工、化學原料製造等行業價格漲幅較大,合計影響PPI上漲4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PPI由上月上漲0.1%轉為持平,主要是金屬、非金屬相關行業價格下跌抵消能源相關行業價格上漲。郭麗巖表示,受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帶動、國內供需關係趨松等影響,鋼材、銅、鋁、水泥等價格回落,帶動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價格有所下跌。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PPI同比延續放緩走勢,反映出部分中下游工業製造業生產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能源和工業原材料價格整體維持高位,部分企業經營壓力仍較大,仍需警惕輸入性通脹壓力。
物價不具備大幅上漲基礎
“展望未來,我國將繼續面對結構性通脹壓力與外部輸入壓力並存的局面,同時社會總需求緩慢回升會抬高核心通脹中樞。”温彬認為。
温彬表示,結構性通脹壓力主要體現在食品方面,隨着豬肉價格進入回升週期,其對CPI的壓制作用已變為抬升作用。不過,隨着淡季將至,短期內豬肉價格上漲乏力。從外部輸入壓力看,國際能源價格依舊保持高位,俄烏衝突導致全球糧食危機,也將對我國糧食安全形成一定威脅。能源與糧食作為通脹的上游,對整體通脹的傳導作用不容忽視。
“預計下半年CPI將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突破3%的概率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標以內。同時PPI受去年基數影響,以及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動能減弱,將繼續保持連續回落態勢。預計通脹對貨幣政策不構成較大壓力。”温彬表示。
郭麗巖表示,我國商品和服務市場供應總體充足,特別是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穩產提供了堅實支撐,CPI有望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PPI方面,隨着全球流動性收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對我國的輸入性影響有所減弱,同時國內保供穩價政策持續顯現,加之翹尾因素逐步縮小,預計PPI將延續回落態勢。
周茂華認為,預計CPI同比有望延續温和抬升走勢,PPI同比延續回落態勢。下半年要繼續落實好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確保生豬產能保持穩定,對原油價格輸入性通脹壓力和短期極端氣候對市場供需干擾保持警惕。貨幣政策要與財政、產業等政策進行配合,供需兩端發力,促進生產恢復正常,推動需求穩步恢復。有效應對短期干擾因素,確保能源及初級工業原材料供應,保障居民生活必需消費品供應充足。(記者 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