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最近這段時間,關於智能手機市場變化的討論可以説層出不窮。比如前段時間,一篇關於“手機越來越貴,導致消費者不愛換機了”的內容,就曾引發外界的諸多關注。

就在數天前,又一篇“雄文”用洋洋灑灑幾千字論證“手機變貴”背後的市場競爭態勢。簡單來説,一句話總結就是,“貴的手機現在賣得太好、甚至是越來越好,所以大家都去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爭奪這一市場,結果就導致產品成本大幅上漲。”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老實説,同樣的觀點我們三易生活其實在今年年初就已經説過。不過在看了這篇內容後我們意識到,這裏面其實還有更多值得深究的細節。

首先,我們不否認高端、特別是超高端機型如今已然成為了行業的熱門方向。特別是根據今年年初的一份市場預測數據顯示,到2027年,“頂級旗艦”機型很可能在市佔率上會大幅超過“高端產品”。而這,顯然是以往不能想象的。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但從另一方面來説,“旗艦機賣得越來越好”的反面,其實也是入門級、中低端機型銷量的萎縮。那麼入門級、中低端機型的銷量為什麼會萎縮呢?從最基本的道理上來講,當然可以説原因是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用户需求降低了。但進一步思考就不難發現,“沒需求”這三個字的背後,其實可能還隱藏着不小的信息量。

首先,現在的“入門級機型”與過去不一樣了

2008年9月23日,在谷歌發佈他們首款智能手機G1時,不只是開啓了屬於Android的時代,更重要的是也間接促成了後續智能手機產品的“核戰”。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畢竟在那之前,市面上雖然已有諸如塞班、Windows Mobile這樣的智能手機生態。但一方面這些方案都相對封閉,許多廠商乾脆許多年一點不升級處理器和系統版本,搞出了“科技以換殼為本”。另一方面,塞班與Windows Mobile確實也沒出現什麼特別要求性能的現象級APP,用户不會體驗到設備“不夠用”,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對於性能、對於新款處理器的迫切需求。

但Android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開放式的生態加上大尺寸的觸屏,極大鼓勵了手機廠商與開發者的創意。於是早在Android 2.1時代,一批早期的“3D大型手遊”就已開始流行。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十核"的出現也是那個時代的象徵之一

與軟件的興盛相對應,從2009年到2014年,Android機型的主流AP(應用處理器)、SoC方案經歷了一個超高速迭代的時期。從低頻單核到高頻單核、從單核到雙核、從雙核到四核、再從四核到八核,最後從32位到64位,這一切僅僅只花了6年時間。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當時旗艦機都會因為硬件更迭迅速落伍,更不要説入門產品了

於是這意味着在那段時間裏,無論旗艦機還是入門機型的用户,都需要以很高的頻率更新換代。如果不換,常用軟件很快就會針對新的、性能成倍增長的硬件進行優化,並拋棄“落伍”的老平台,從而造成非常明顯的卡頓。

然而現在情況,就不太一樣了。一方面雖然現在每代旗艦SoC還是會有性能、架構的進步,但進步速度顯然已不像當初那麼的“翻天覆地”。但在另一方面來説,對於入門級平台來説,它們的新舊差異和性能差距就更不像當初那麼明顯了。如此一來,對於現在的“入門級機型”來説,相差一兩年的新款與老機,自然也就吸引不了太多消費者的“換機需求”了。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2020年的入門級機型放到現在,也不會卡得沒法用

例如,天璣920、驍龍695可能是現在“入門級機型”會選擇的平台,但這是否意味着那些在這些平台能跑得動的應用,在天璣720、天璣700,甚至驍龍665機型上就用不了了呢?顯然不是。

其次,軟件優化還可能導致了“需求繭房”

過去因為手機性能進步的速度特別快、硬件換代幅度特別大,所以無論入門機還是旗艦產品,一兩年不換新就必然會卡頓得難以忍受。

當然,這種卡頓的本質並不是設備老化、故障,而是因為新版應用會根據新硬件的性能標準來編寫。當新硬件的提升幅度特別迅速、且巨大的時候,新版應用在老設備上自然就表現為“性能不太夠用”了。

但問題在於,類似的情況如今難道就不存在了嗎?其實還是有的,只不過一部分應用對於老機型過於“聰明”的優化,可能給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錯覺,進而導致了換機需求的下降。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此前我們在測試聯發科“十核”老機型時,就曾經注意到《和平精英》這款遊戲在部分老設備上,會顯示一個名為“超流暢”的畫面選項。但這個選項在如今的大多數主流機型上,都是看不到的。

換句話説,這就是為了照顧部分機型而生的選項。與此同時,大家在旗艦機上會看到諸如“極限”、“90幀”等選項,在這部分設備上則是會被隱藏起來。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如果大家有關注各大視頻網站的相關信息可能知道,現在幾家頭部視頻平台對於高畫質內容的建設其實都挺積極。諸如杜比視界、HDR10、120Hz、4K,甚至8K清晰度之類的高畫質選項,頭部視頻平台也已普遍進行了適配。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相同的視頻,在屏幕素質不佳的機型上“杜比視界”選項就會被自動隱藏

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不難發現,這些視頻APP首先會識別手機型號,只有當它們認為手機配置“足夠”時,相應的4K清晰度、120Hz高幀率、杜比視界HDR等選項,才會顯示出來以供選擇。如果配置達不到,相應的畫質選項則會被自動隱藏起來。

然而,入門級機型的用户玩不玩遊戲、看不看視頻呢?顯然不可能完全不玩、不看。但當這些遊戲、視頻軟件“很聰明”地將手機可能不支持、帶不動、無法正常顯示的選項隱藏起來,不給用户選擇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構成了一種“信息繭房”。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用頂級機型對比就能直觀看到入門級產品的屏幕有多差,但問題是很多用户沒有機會對比

設想一下,如果這些遊戲、視頻APP不去隱藏這些“高畫質”、“高幀率”選項,而是在偵測到機型不受支持(或性能不夠)後彈出提示“設備性能可能不夠,遊戲會發生卡頓”,或是“手機屏幕不支持HDR顯示,視頻色彩可能出錯”,消費者會不會意識到應該要換機了?

軟件可以照顧老機型,但不應矇蔽消費者

可能有的朋友會説,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如果這麼搞,豈不是相當於直接打臉消費者,並告訴他“你的手機不太行”?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PC遊戲可不會因為配置不行而給用户“留面子”

可問題在於,這種方式並不是我們三易生活臆想的,而是消費電子領域過去幾十年間的慣例。其中特別是在PC上,視頻網站可不會因為電腦“拖不動”就隱藏4K或8K分辨率的選項,3A遊戲也不會因為顯卡不支持就不顯示光線追蹤的設置。它們要麼會給用户選擇,然後讓你自己體驗到設備有多麼無力;要麼就會給你看到一個灰色的、不可選擇的選項,讓你知道有必要升級硬件來“解鎖”更好的體驗了。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不是所有人都會去關注評測,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去店裏試用

畢竟,那些每天會關注相關資訊、閲讀評測的發燒友、愛好者只是少數(比如正在讀這篇內容的你),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説,他們判斷自己該不該升級、更換硬件的依據,説到底還是日常的(軟件)使用體驗。

請注意,我們並不是説軟件要故意讓老設備、入門級機型“帶不動”,而是不應該通過隱藏高性能選項的方式,來故意讓部分用户對他們的設備定位、性能水準做出錯誤的判斷。

如果用户自己在體驗了高畫質但卡頓的遊戲、或是高分辨率但掉幀的視頻後,理性判斷“自己依然不需要換機”,顯然也沒有任何問題。可軟件開發者真的應該替用户去做這個決定,以“優化”之名將用户置於了坐井觀天的局面中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6 字。

轉載請註明: 入門機賣不動,真的是因為“需求”萎縮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