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税負下降顯成效 減税降費落地要生根

  國家税務總局11日發佈十組税收數據,以此反映“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其中,2020年我國宏觀税負(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佔GDP比重)進一步降至15.2%,比“十二五”末2015年的18.13%降低近3個百分點。(3月12日中國新聞網)

  國家税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五年新增減税降費規模合計超過7.6萬億元。期間,黨中央、國務院精準實施經濟逆週期調節,有序推出一系列減税降費政策。各相關市場主體得到了實惠,我國宏觀税負也呈現出逐年下降態勢,這既是一個良性循環,也彰顯出我國減税降費系列舉措已經落地見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這是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把減税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後,再次將市場主體比作“青山”,反映出政府部門對市場主體的呵護和重視。當前我國減税降費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並非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特別是在制度建設上依然任重道遠。減税降費不僅要落地,還要生根。

  其一,税收制度應當繼續完善。就主體税種而言,除了需要嚴格遵循税收法定的基本原則,杜絕可能存在的“拍腦袋”決策或隨意徵收,個人所得税也需要繼續改進。例如,參照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情況,增值税、企業所得税的税率都可以適當降低,個人所得税的起徵點也應該與時俱進予以提高。

  其二,税費改革應當統籌安排。雖然2020年我國宏觀税負已經下降到15.2%,但是考慮到社會保險費、政府性基金等一些非税政府收入的存在,我國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依然較重。因此,應當合理調整税費種類的設置,包括儘量將具有税收性質的政府收費改為税收或者併入税收、合併同類或者相關的税收,比如將房產、土地方面的多種税費合併為房地產税。同時,要繼續清理並儘量減少政府收費項目及其規模,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

  其三,政府收支應當繼續調整和優化。從規模看,由於經濟發展不再追求高速度,再加上持續推進減税降費,政府收入增速也會不斷減緩,因此政府支出安排也需要相應控制,做到量入為出。從結構看,政府收入的主體是税收和社會保險費等,應當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政府支出應當保證重點支出,減少一般性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用政府過緊日子換取市場主體和老百姓過好日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張國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4 字。

轉載請註明: 宏觀税負下降顯成效 減税降費落地要生根 - 楠木軒